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曹操恭恭敬敬领了圣旨,急急忙忙把大军整合起来,便带乔衫一种往青州而去。在去往青州的路上,曹操突然想到圣旨上说,让他跟鲍信一同攻打黄巾军,便问乔衫,听说打黄巾军的还有一个叫鲍信的,这个人怎么样?
乔衫道:“鲍信,字,字允诚,平阳人。东汉末年济北相,讨伐董卓的诸路人马之一。鲍信受何进征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阳时适逢董卓进京,鲍信劝袁绍除掉董卓,袁绍不同意。后袁绍、曹操等人起兵对抗董卓,鲍信也起兵响应。后联盟破裂,鲍信劝戒曹操静观其变。青州黄巾军进攻兖州,刺史刘岱不听鲍信所劝贸然出战,兵败战死。鲍信把曹操迎为兖州牧。
曹操听得鲍信将他迎为兖州物,不禁多了几分好感,道:“说详细点。”
乔衫道:“鲍信年少时有远大的志向,宽厚爱人,沉着刚毅有谋略。中平元年,鲍信受大将军何进所征辟就任骑都慰,受命回乡招募兵卒,鲍信招募了一千多士兵,归途中到达成皋时何进已被杀死了。鲍信赶回洛阳时董卓已经进京。鲍信知道董卓必然祸乱天下,于是劝袁绍袭杀董卓,对袁绍说:“董卓如今手握重兵,肯定心怀不轨,我们如不趁机动手,日后必然吃亏,趁他刚到京都,士卒疲惫,我们对他发动袭击,一定可以擒拿董卓。”但袁绍畏惧董卓而没有行动。鲍信于是带兵回乡,??征召了士兵两万人,骑兵七百人,运载粮草物资的车辆五千多辆。”
曹操道:“鲍公有远见啊。”
乔衫道:“初平元年,袁绍因废帝问题与董卓决裂,通告天下讨伐董卓。曹操也于此年十二月在己吾起兵。鲍信于是以济北相身份与其弟鲍韬起兵响应曹操。讨伐军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担任奋武将军,曹操与袁绍又上表推举鲍信担任破虏将军,鲍韬担任裨将军。曹兄,你也知道,袁绍势力很大,天下豪杰都推崇他,只有鲍信对曹兄说,你日后必然能统领天下群雄以拨乱反正……”
曹操一脸迷惘道:“说过吗,我倒是不记得了,隐隐约约有点印象,但前一阵子满脑子都在想小乔,其它事难免就记不在脑子里。”
乔衫道:“董卓焚烧洛阳迁都长安,袁绍等人不敢贸然进军,曹操于是和鲍信、鲍韬以及张邈部将耳兹等人进兵荥阳汴水,被董卓部将徐荣迎击,双方激战一天,曹操、鲍信负伤,鲍、卫兹等人战死。初平二年),袁绍胁迫韩馥,夺取冀州,鲍信对曹操说:“现在奸臣乘机出来颠覆皇室,英雄豪杰愤然对抗,而天下响应的原因,是因为大义所在,现在袁绍当盟主,利用权利为己谋私,看来将要发生变乱,看来另一个董卓就要产生了。如果我们对抗他,恐怕力不从心,如果跟他同流合污,那又怎么说得过去?不如现在静观其变。”曹操深表赞同。此后曹操被袁绍表为东郡太守,于是上表让鲍信担任济北相。”
曹操使劲拍了一下大腿,道:“我想起来了,原来是鲍兄啊。我想起来了。”
乔衫道:“初平三年,也就是现在,青州黄由军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打算派兵迎击,鲍信劝阻说:“现在敌人众多,百姓恐惧不安,士兵毫无斗志,显然我军不能马上和敌人相抗,据我观察,敌人家属很多,军中粮草物资极为缺乏,靠抢掠维持给养。如今对策,与其贸然出击,不如让部队养精蓄锐,先采取坚守,敌人无法求战,强攻又徒增伤亡,等其气势低落,我们在派精锐出击,就能打败他们了。”刘岱不采纳鲍信的意见,结果兵败被杀。曹操部将陈宫听说刘岱战死后,向曹操提议自己前往劝说兖州别驾、拥立曹操为兖州牧。后陈宫到达州府协商后,鲍信便与州吏万潜等人到达东郡迎接曹操担任兖州牧。”
曹操道:“陈宫?”
乔衫道:“怎么?要给你介绍介绍陈宫吗?”
曹操摇头道:“不用,我比你了解他,他的表字是公台,东郡东武阳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深得我的欢喜。”跟着大笑起来,道:“我此去兖州把黄巾军打败就能成为兖州牧吗?”
乔衫点了点头,道:“不是打败,是一去就成了兖州牧,你在成为兖州牧之后,认为黄巾军得胜后骄傲轻敌,于是设奇兵在寿张迎击黄巾军,曹操与鲍信先到达战场,而步兵未到,这时候敌人见遇到了你曹操,于是开战。唉,鲍信这时候拼死把你救了出来,然而他却……”
曹操道:“他却是怎地了?”
乔衫道:“他却是被黄巾军杀害,时年四十一岁,后来大军赶到,勉强打败黄巾军,你念着鲍信的情义,悬赏重金寻找鲍信的遗体,然而都没有找到。于是大家用木头刻出鲍信的模样,你一面给鲍信的亡灵敬酒,一边泪流满面,然后化悲愤为力量,奋勇攻打黄巾军,最后终于把三十余万的黄巾军都打败了。”
曹操叫道:“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不相信鲍公会死。”
乔衫道:“不相信就不相信吧。”
再过一日,乔衫与曹操已与鲍信会合,仗着乔衫在路途上所说,曹操待鲍信十分友好,两人会兵之后,便带了大军去杀贼,果不其然鲍信被黄巾军给杀了,曹操气的眼睛血红,带了兵丁一路奋勇杀去,所过之处血流臧河,直追到济北,黄巾军一下子投降了好几万。曹操还不肯罢休,将这投降的几万人编为先锋部队,继续前行,不过几日,他已招了投降过来的兵丁三十余万,男女老少更是有上百万。曹操在其中挑了一些精锐的,组了一支青州军,其余的则让他们种田收割庄稼,毕竟打仗是需要粮草的,有这些人种田,打起仗来才能不挨饿。
曹操胜利的消息传回长安,朝廷封了镇东将军。彼时,曹操已成为兖州,听从乔衫的建议,招贤纳士。这一天有叔侄两人来投奔曹操,曹操并不认识这两人,只让他们报了名字,便转过身,到得屏风后面去问乔衫:“来了两个人,一个叫荀彧,一个叫荀攸,你给算算,这两个人有没有什么用?”
乔衫道:“咱们先说说这个荀彧吧,荀彧,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你后来成大业的首席功臣和谋臣。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其后就来投奔曹兄你了。”
曹操道:“王佐之才?这是什么意思?”
乔衫道:“王即帝王的意思,佐即辅佐的意思,才即才干的意思,你说王佐之才是什么意思?”
曹操道:“哈哈,我这一激动,脑子就不够用了。”
乔衫道:“荀彧曹兄你规划制定了成就大业的宏伟蓝图,曾多次纠正了你的计划,而你也对他的纠正颇是赞赏;而在作战方面面对吕布这一位当世第一高手,还保全了兖州三城,后来更是以奇谋扼袁绍于官渡,而还给你推荐了不少从老,例如钟繇了,荀攸了,陈群了,杜袭了,戏志才了,郭嘉了等等。”
曹操叫道:“此人会成为我的子房吗?”
乔衫道:“会的,会的,这个荀攸……”
曹操道:“待会儿再说荀攸,你再给我详细说说荀彧这个人。”
乔衫无奈地摇摇头,曹操就是这样,听到一个欢喜之人,哪便要给他说的清清楚楚,当下咳嗽一声,道:“荀彧乃是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闻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曾任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以免于别人的讥议。??后来南阳名士何见到荀彧,大为惊异,说道:这是王佐之才啊!”
曹操突然哈哈大笑,乔衫不解,问道:“你笑什么?”
曹操道:“我高兴啊,你想这王佐之才,却是佐我这个兖州牧,而王佐中的王是帝王的意思,哈哈,哈哈。”
乔衫继续道:“永汉元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荀彧弃官归乡。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也就是现在,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
曹操道:“哪待会儿我出去该怎么说啊?”
乔衫道:“你便满脸笑脸,显得激动无比,必要的时候还要抱着他说‘你是我的子房啊’,然后再任命他为别部司马。”
曹操道:“记住了,记住了。”
乔衫向外一指,意思说出去说吧,曹操却摇了摇头,说我还想听你再说一会儿。乔衫道:“初平三年(192年),曹操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荀彧则以司马身份随其征战。兴平元年,曹操东征陶谦,张、陈宫乘机在兖州反曹,暗中迎接吕布。时荀彧和寿张令程昱守鄄城,吕布到后,张邈派刘翊告诉荀彧:“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进攻陶谦,应该马上供给他们军备粮食。”众人疑惑,唯荀彧知其计,立即命令军队加强防,并急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响应张邈,投靠吕布阵营。当时曹操率大军出征,留守的兵力很少,而且很多人都与张邈、陈宫勾结。夏侯惇到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
曹操乐呵呵的,也不知听到没有。
乔衫也是暗暗后悔,这说出去,曹操以后还会东征陶谦,让陈宫他们趁机在兖州反曹吗,嘴上道:“豫州刺史郭贡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要求见荀彧,荀彧准备前往,夏侯等人说:“您是一州的屏障,如果前往一定会有危险的,不可以去。”荀彧说:“郭贡与张邈他们,平素并没有什么往来,现在来得急,计划肯定还没有定下;现在趁他计策未定来游说,就算不能帮助我们,也可以使他保持中立,如果先怀疑,那他就会恼怒而定计了。”于是出城会见郭贡,郭贡见荀彧毫无惧意,认为鄄城易守难攻,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了范、东阿。卒全三城。不久,曹操回师濮阳击败了吕布。兴平二年正月,曹操击败侵入定陶的吕布军。五月,曹操向驻军巨野的吕布部将薛兰、李封发动攻击,吕布亲自援救,被曹操击败,撤退而走。曹操歼灭巨野守军,斩薛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
曹操又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乔衫吓得一跳,道:“怎么了,你一惊一诈的,吓死个人。”
曹操道:“我高兴啊,哈哈,王佐之才,哈哈。”
乔衫见曹操还在想王佐之才,觉得刚才他说的那番话,曹操应该一句也没听进耳朵之中,还在想什么王佐之才,当下更不犹豫,反正说什么他也听不进耳中,便道:“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获悉后,打算趁机夺取徐州,再回军消灭吕布。荀彧劝阻说:“当年汉高祖保守关东,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这样进可以制胜,退可以固守,所以虽有困难曲折却最终能完成大业。将军本来是凭兖州起事,平定山东祸乱,百姓无不心悦诚服。况且兖州跨黄河、济水,是天下要冲,现虽残破,但还可以自保,此地就是将军您的关中、河内,不得不先稳定它。如今我们已击溃了李封、薛兰,如果分兵东击陈宫,陈宫必定不敢西顾,我们趁机组织队伍收割麦子,节约粮食,储备谷物,就可以一举打垮吕布……”、
曹操又是哈哈大笑,乔衫已经习惯了,待他笑完了,继续道:“建安元年,随曹操击败黄巾军。七月,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返回洛阳,在要不要奉迎天下建都许县的问题上,曹军内部发生了争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理由是徐州还未平定,韩、杨奉刚刚将天子迎到洛阳,往北连结张杨,暂时还不能控制他们。荀彧则对曹操说:“从前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东征项羽,为义帝穿素服发丧而天下归心。自从天子蒙乱,将军您首先倡导义兵勤王,只是因为山东地区纷扰战乱,还不能远赴关右,但还是分派将领,冒险与朝廷通使节,虽挽救国难于朝廷之外,而心无时不系于王室,这是将军诚扶天下的一贯志向。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怎么敢为害呢?如不及时扶正朝廷,天下将生叛离之心,以后即使考虑此事,也来不及了。”
曹操递过来一碗茶水,道:“执事喝两口再说。”
乔衫喝了一口茶水,想问:“你到底听没听我说。”转念一想,还是别问的好,他让自己说,他却自顾其乐,倒也好,这样自己说什么,他都以为是在说荀彧,事实上他就是在说荀彧,只是未发生的事,他不愿多说,毕竟历史的轨迹已成,他说了突然改变历史轨迹哪可不好,继续道:“曹操认为荀彧之言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的秘密召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被任命为司隶校尉,奉迎献帝迁都许县。曹操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荀彧也升为汉侍中,守尚书令。”
曹操又递过来一碗茶水,道:“执事再喝一口。”
乔衫接过碗道:“行,行,我口渴了,自己喝就行,曹兄你也喝一口。”又道:“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虽然在外征战,但军国之事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荀彧侄)、钟繇”。荀彧善于举荐人才,起初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了郭嘉。此外,还举荐了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都是当时名士。”
曹操这一次听到乔衫在说什么,道:“戏志才?这名字倒是,这姓氏倒是第一次见。”
乔衫道:“要我给你说说这戏志才吗?”
曹操道:“先说荀彧吧。待会儿再说戏志才。”
乔衫道:“自曹操迎奉汉献帝后,引起了袁绍的不满。时袁绍雄居北方。曹操则东忧吕布,南拒张绣。建安二年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大败而归。袁绍则更加骄矜溢,写信给曹操,辞语骄慢。曹操阅后大怒,诸将都说是作战不利的原故。钟繇因此问荀彧,荀彧说:“以曹公的明智,一定既往不咎,还有什么好忧虑的。”见到曹操后,曹操将袁绍书信让荀彧观看,说:“现在准备讨伐不义,但力量无法与之匹敌,该怎么办?”
乔衫抬眼去看曹操,发现他没问自己,还是傻傻地笑。
便道:“荀彧说:“自古以来较量于成败场上的,如果真有才能,纵然弱小,也必将变得强盛;如果是庸人,纵然强大,也会变得弱小。刘邦、项羽的存亡,足以可以使人明白这个道理。现今与您争天下的人,只有袁绍了。袁绍这人貌似宽容而内心狭窄,任用人才却疑心太重,您明正通达,不拘小节,唯才是举,唯才是用,这在度量上胜过袁绍;袁绍遇事迟疑犹豫,少有决断,往往错过良机,您却能决断大事,随机应变,不拘成规,这在谋略上胜过袁绍;袁绍军纪不严,法令不能确立,士兵虽多,却不能巧为任用,您法令严明,赏罚必行,士兵虽少,却都奋战效死,这在用兵上胜过袁绍;袁绍凭其名门贵族,装模作样,耍小技而博取名誉,所以士人中缺乏才能而喜好虚名者大多归附于他,您以仁爱之心待人,推诚相见,不求虚荣,行为谨严克己,而在奖励有功之人时无所吝惜,因此天下忠诚正直、讲求实效的士人都愿为您效劳,这在德行上胜过袁绍。凭借这四方面的优势辅佐天子,扶持正义,征伐叛逆,谁敢不从?袁绍强大又有何用?”
曹操听到荀彧夸奖自己非常高兴,把茶水都喝干了,连茶叶子也不放士,放在嘴里嚼个不停。
乔衫道:“建安三年五月,曹操大败张绣;十二月,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平定徐州。建安四年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河内郡。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此时,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成为最强大的割据势力。六月,割据势力袁绍统带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围绕着是否与袁绍决战,曹操的谋士各发其辞。名士孔融反对与袁绍抗争,他说:“袁绍地广兵强,有田丰,许攸等谋臣替他出谋划策,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为他统领军队,恐怕很难战胜啊!”荀彧说:“袁绍兵虽众而法令不整肃,田丰刚愎而好犯上,许攸贪婪而不检束,审配专权而无谋,逢纪果决而刚愎自用,这两人料理后方,如果许攸家犯了法,一定不会放过,不宽纵,许攸必然叛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匹夫之勇罢了,可以一战而擒!”一席话,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
曹操叫道:“好,好。”
乔衫也不知他在叫什么好,心想他现在已经高兴的快发疯了,嘴上说:“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爆发。九月,曹军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写信给荀彧,准备退守许昌。荀彧回信说:“眼下军粮虽少,还比不上楚、汉在荥阳、成皋之间那样艰难。当时刘、项双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处于被动。您以仅及敌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坚守,扼住敌人咽喉使其不能前进,已经半年了。敌人的底细已经清楚,锐气已经枯竭,局面必将有所变化,这正是使用奇谋的良机,不可失去啊!”曹操采纳其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曹操遂以奇后袭,斩淳于琼等人,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仅带800骑兵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曹操道:“好,好。”
乔衫以为这一次他这好也是全没来由的,谁知道,曹操连说两个“好”,便道:“给我讲戏志才吧。”
乔衫道:“戏志才,东汉颍川郡人,经荀彧推荐,成为你手下的谋士,为了多谋略,曹兄十分器重,只不过他死的早。我这也给说不上些什么。”
曹操“哦”了一声,道:“哪讲荀攸。”
乔衫道:“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立下大功。”
曹操好像只听到一句,哪便是“曹操迎天子入许都”,嘿嘿笑个不停,嘴里喃喃自语着:“我也有那么一天吗,能迎天子入许都,哈哈。”
乔衫道:“荀攸出身于士族家庭,父亲荀衣,任州从事之职。??荀攸从小失去父母。祖父荀昙是广陵太守。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去世,过去荀昙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荀攸对叔父荀衡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中平六年,大将军何进秉政,征海内名士荀攸等二十余人。荀攸抵达洛阳后,拜黄门侍郎。”
乔衫喝了口茶水,继续道:“中平六年,董卓之乱,关东兵起,董卓迁都长安。荀攸与议郎郑泰、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说:“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怨恨他,虽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勇夫而已。我们应该刺杀他以谢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事未成就被人发觉,收何颙、荀攸入狱,何颙忧惧自杀,荀攸言语饮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杀而得以免罪。弃官返归,又被官府征召,考试名列优等,升迁为任城相,没有赴任。荀攸因蜀汉地险城坚,人民生活殷实,于是请求担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停驻在荆州。”
抬眼瞟了一眼曹操,他呆呆地看着屋顶,嘴角笑容犹在,也不知想些什么。
乔衫知道他不在听自己说话,说话更是连思考都不:“建安三年,荀攸随曹操征讨张绣。荀攸看出当时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就对曹操说:“张绣与刘表联合,互为犄角之势,但是张绣人马靠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我不如缓兵以待其变;若急切进攻,刘表必拼死相救。”曹操没听劝告,出兵对张绣作战,刘表果然发兵相救,曹军失利。曹操对荀攸说:“没有听先生的话才会这样。”于是设下奇兵再次和张绣、刘表联军大战,大破之。同年,曹操自宛征讨吕布,到了下邳,吕布败退,固守城池,曹操进攻,没有拿下,连续作战,士兵疲惫,曹操想收兵撤退。荀攸与郭说曰:“吕布勇而无谋,如今三次交战都败了,他的锐气已经衰落。三军以大将为核心,大将衰疲,部队就没有奋战的意志。就算陈宫有计谋也太迟了,现在吕布士气尚未恢复,陈宫的计谋尚未定夺,乘此机会奋进急攻,就可以击破吕布了。”曹操随即引沂水、泗水灌进城去,攻破了下邳,生擒吕布。”
曹操这次听了一句,是他生擒了吕布,更是得意洋洋,觉得人世真美好。
乔衫道:“建安五年二月,袁绍首先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四月,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白马之围。当大队正向前开进时,荀攸认为不能与实力悬殊的强大敌人正面对抗,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他认为袁绍兵多,应设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劝曹操引兵先到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曹操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骑袭击白马,颜良不及防备,被关羽斩杀。曹操解白马之围后,率六百骑兵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军行不久,与袁绍五六千追兵相遇。诸将见敌众我寡,都感到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荀攸知道敌人的弱点,就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曹操与荀攸对视而笑,心意相通,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待袁军逼近,争抢辎重的时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马,迅猛发起攻击,大破袁军,斩杀骑将文丑。”
曹操又不知去想什么,这次没有吱声。
乔衫道:“曹操于是和袁绍在官渡形成对峙局势。双方军粮将尽,荀攸对曹操进言说:“袁绍运粮车一天之内将要到达,押车将领韩猛精干但轻敌,攻击他可以获胜。”曹操说:“谁可以派遣?”荀攸说:“徐晃。”于是派徐晃及史涣半路截击,打败了韩猛,烧了他押送的军用物资。适逢许攸前来投降,说袁绍派淳于琼等人率一万多士兵押运粮食,将领骄恣,士兵懈怠,可以中途截击。众人都怀疑他,只有荀攸和贾诩劝说曹操听从。曹操于是留下荀攸和曹洪守营,自己率军进攻打败了袁军,斩杀了淳于琼等人。袁绍的大将张郃、高览等人烧掉进攻用的器具,投降了曹军,袁绍只得弃军逃回黄河以北。张郃前来投降时,曹洪怀疑他,不敢接受,荀攸对曹洪说:“张郃的计谋不被袁绍采用,一怒之下前来投奔,您怀疑他什么呢?”曹洪这才接受了张郃等的投降。”
曹操低头捧着茶碗,喃喃道:“他是不是也是王佐之才,哈哈,哈哈……”
乔衫道:“建安七年,荀攸跟从曹操讨袁谭、袁尚于黎阳。建安八年,曹操刚刚前往征讨刘表,袁谭、袁尚争冀州。袁谭遣辛毗请降求救,曹操许之,问部将。部将多认为刘表强,应先攻之,袁谭、袁尚不足为虑。荀攸说:“天下正值多事之秋,而刘表却稳守江、汉之间地区,他没有吞并四方的志向不问而知。袁氏占据四个州的地盘,有甲兵十万,袁绍凭宽厚得到众心,假使他的两个儿子和睦相处,保守他们的既成功业,那么天下的灾难就不会停息,现在袁氏兄弟交恶,结果不会是双方都得到保全。二袁如果联合起来,力量就会强大,那时就不易谋取了。趁他们内讧谋取他们,天下就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啊!曹操说:“很好。”于是答应与袁谭结亲,随即派兵击败袁尚。这以后袁谭背叛,荀攸又随从曹操在南皮斩杀袁谭。冀州平定,曹操上奏汉献帝为荀攸请求封爵说:“军师荀攸,从开始就辅佐臣下,没有哪次出兵没有跟从,前后多次战胜敌人,都是靠荀攸的谋划。”于是封荀攸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下令论功行赏,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公达则次于他。”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担任中军师的荀攸不在经常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
顿了顿,总结陈词道:“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曹丕在东宫做太子时,曹操对他说:“荀公达,是人之表率,你应尽到礼节尊敬他。”荀攸曾经生病,曹丕前去慰问,独自在床下礼拜,他受到特别尊敬就是这样。荀攸与钟繇交厚,钟繇说:“我每次有所行动,都反复思考,自以为没有什么要变动的了;但拿去一问公达,他的答复总是超出我的意料。”
乔衫终于说完了,见曹操还没有什么反应,便道:“曹兄应该出去跟荀彧、荀攸他们说说话了。”
曹操这才恍然,快步出去连声道:“你们乃是我的子房啊,哈哈,哈哈。”然后给两人分别官职,过得几日,荀彧突然给曹操推荐了一个贤士,曹操本是没有听过那贤士的名字,但在荀彧面前,也不愿装作孤陋寡闻,便道:“听说过,听说过,很有名的。”
然后来到乔衫屋子里问乔衫:“程昱这个人怎么样?”
乔衫道:“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在黄巾起事时,东阿县县丞王度起而应之,更烧掉县中的仓库。县令逾城逃走,吏民负老携幼向东逃到渠丘山。此时尚在故乡的程昱命人去侦视王度,发现王度等人得空城不能固守,于是出城西五六里外止屯。程昱于是向县中大户薛房等人说:“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也不能屯居,其势可以测知。他不过想趁机虏掠财物,并没有坚甲利兵以盈攻守之志。我们为何不相继回城守之?而且城高郭厚,又多谷米,如今若果还城找寻县令,共同坚守,王度必不能久待下去,那时向他攻击,王度便可破了。薛房等以为然,吏民却不肯相从,程昱只得无奈地说:“愚民不可共计大事。”于是密遣数骑在东山上高举旗幡,令薛房等人望见,然后大呼:“贼兵已经攻至!”便下山取城,吏民见势便跟随同去,终于找到县令,一共守城。后来王度等人来攻城,不能攻破,正欲退走。此时程昱率吏民开城门追击,王度败走。东阿由此得全。”
曹操道:“看来此人真有两把刷子。”
乔衫道:“岂止是两把,刷子多的很呢,初平三年,兖州刺史刘岱辟召程昱为用,程昱不应命出任。当时刘岱与袁绍、公孙瓒和亲,袁绍令妻子居于刘岱处,公孙瓒亦遣从事范方带兵助刘岱守地。后来袁绍与公孙瓒不和。公孙瓒击破袁绍军,于是遣使向刘岱说要收取袁绍的妻子,令刘岱遣上,并与袁绍绝交。公孙瓒又向范方下令:“若刘岱不遣上袁绍家小,便领兵回来。待我定了袁绍,就攻打刘岱。”刘岱连日不能决议。刘岱于是召见程昱问计,程昱说:“如果放弃袁绍这个近援而求于公孙瓒为远助,这等于求人于越地以拯救受溺的儿童一样。而且,公孙瓒亦非袁绍之敌,如今虽稍胜袁绍军队,但最终必为袁绍所擒。如果取其一朝一夕之势而不思虑长远的计划,将军您必败无疑。”刘岱听从其计。于是范方领其兵归去,兵尚未至而公孙瓒已大为袁绍所破。刘岱表奏程昱为骑都尉,程昱却以身疾请辞。”
曹操道:“难得,难得。”
乔衫道:“后来刘岱为黄巾所杀。曹操兵临兖州,辟召程昱,程昱一口答应。程昱将行之时,他的乡人十分疑惑,说他:“怎么你前后的行为如此相背?!”程昱却只笑而不应。程昱初至之时,曹操便跟他谈论大事,十分高兴,以程昱为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令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那时张邈等军作叛,迎吕布入兖,四周郡县响应,唯有鄄城、东阿不动。有吕布军的降兵,说陈宫欲带兵取东阿,又使氾嶷取范县,吏民皆十分恐惧。荀彧对程昱说:“如今兖州作反,唯有此三城得以保全。陈宫等以重兵临城,如果不能同心结力,三城必震动。而您是吏民之望,如今回去向他们游说,一定可以成功!”
曹操道:“我终归是把他招来了?”
乔衫点头,道:“招来了。程昱于是返回东阿,经过范县时游说:“听说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现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必有命世,能够平息天下动乱的人,只有曹公,得主者昌,失主者亡,陈宫他背叛曹公,迎接吕布进城,四周郡县皆响应,似乎有作为,然而观之,吕布何如人!吕布粗暴少亲信,刚直而又无礼,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陈宫等人不能相好君主。吕布兵虽然众多,但必将失败,曹公智略不世出,乃上天所授!你定要固守范县,我则守东阿,就可立田单之功,希望你好好考虑。”靳允哭着说道“我不敢怀有二心。”??当时氾嶷已在范县,范县县令靳允经程昱鼓励,伏兵刺杀氾嶷。程昱又遣别骑占住仓亭津,陈宫军不能得渡。程昱至东阿时,东阿令已经率吏民拒城坚守。又有兖州从事薛悌与程昱协谋,终于守住三城,以待曹操。曹操归还,执程昱之手道:“若非程卿之力,吾无所归矣。”于是表程昱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曹操听乔衫是在说程昱跟自己之后的事,便不怎么用心听了,对于未来,还是一个人探索比较有趣,什么都知道,哪活着便没什么滋味了。便制止乔衫继续说下去,让乔衫掐指算了一下程昱的大概方位,便派了人去请他来帮自己成就大事。却不料这程昱来到以后,又推荐了一位名士给曹操。
曹操又问乔衫:“郭嘉这人怎么样?”
乔衫翻了个白眼,只得介绍起郭嘉这个人,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郭嘉出生于颍川,少年时已有远见,见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于弱冠后便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不是太多人知道他。21岁时,郭嘉北行去见袁绍,对袁绍的谋臣辛评、郭图说:“明智的人能审慎周到地衡量他的主人,所以凡有举措都很周全,从而可以立功扬名。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很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后来投奔了你曹操。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
建安五年,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前进无法作战、撤退失去了据点。曹操也感到疑虑,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也就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
当时,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建安七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这一役,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成就了大业。不过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乔衫语速太快,曹操基本上没听到些什么,只听得最后郭嘉患了病去世,便叹息一声,道:“谁都会死的。”
再过一些时日,郭嘉也被招来,乔衫知道郭嘉也会推荐几个人来,便以曹操所要询问写在竹简之上,他实在是不想给曹操介绍这些人物的生平了,与其介绍这些人,倒不如尽快催曹操去打吕布,他现在甚是想念貂婵,还有独孤琳,还有雨滴。
也不知她们现在人在何处,独孤琳还好说,世间不管打成什么样子,她在伏牛山上想是安全的紧,貂婵也无需担心,吕布不惜为她杀了董卓,想来是视她为宝贝的,想到貂婵成了吕布的宝贝,乔衫心里酸酸的怪不好受,最担心的雨滴这个丫头,兵荒马乱的可别出了什么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