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鱼乐大唐 / 第54章 无奈的李渊

第54章 无奈的李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到底是帝王,胸襟气度与思维异于常人。
  顷刻之间,李渊已经大概明白来龙去脉,作乱的是谁显而易见。
  这重要吗?
  又能怎么样呢?
  长子和四子已经死了,次子能成事,必定早有布置。
  尉迟恭披甲执锐见驾,说明宫禁已经不安全。
  此时如果一意孤行,问罪李世民,狗急跳墙之下会是什么结果?
  尉迟恭完全可能对自己动手,最终将弑君弑父的罪名推给已经死去的建成、元吉,李世民以平叛,匡扶社稷之名登基顺理成章。
  李渊惜命,所以他不敢冒险。
  除此之外,他是大唐的皇帝,他必须要为大唐的未来着想。
  长子、四子已经去了,其他诸子年岁还小,本事能耐也有限,自己百年之后能否坐稳江山,守住这份家业?
  他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眼下这份上,只有次子李世明能够接掌江山。
  不得不承认,老二才能出众,甚至远比长子建成更出色。
  李渊不是没有想过,奈何长幼有序的礼法制度,长子表现也算不错,故而只得作罢!
  但眼下这般情景,还有旁的选择吗?
  尽管内心无比悲痛、愤怒,他不得不撑着,艰难应对。
  询问宰相,不过是例行之举,找个台阶下而已。
  也不知是被惊到,还是内心纠结,裴寂竟一时无语。
  萧瑀则淡定道:“圣人起兵晋阳,反抗残暴前隋,太子与齐王一无谋略策应,二无赫赫战功,却嫉妒秦王劳苦功高,威望恩宠。
  二人竟然一起策划奸邪阴谋,意图谋逆,危害圣人与秦王殿下,本就罪无可恕。”
  萧瑀本就与秦王府过从甚密,此刻闻讯,摆明了是支持李世民。
  故而一脚将李建成与李元吉踩入泥中,变得一无是处,而且扣上一定嫉贤妒能,阴谋篡逆的大帽子。
  意料之中的反应,李渊只是默默听着,轻轻点头。
  陈叔达接茬道:“圣人,太子与齐王作乱,好在被秦王及时发现,声讨诛杀。
  秦王殿下本就功劳卓著,天下归心,为今之计,圣人不若以秦王为储,托付朝政社稷大事,当再无事端,国泰民安。”
  李渊微微侧目,萧瑀一向偏向秦王不是什么秘密,但素来公允持中的陈叔达竟也……
  他到底是老成谋国?
  还是见势不妙随风倒?
  或者他早就是李世民的人了。
  否则也不至于在陈鱼的事情上推出孙伏伽,反对东宫举荐的郑善果。
  想到这里,李渊仅存的一点奢望也荡然无存。
  宫禁被控,宰相都站在次子一边,自己这个皇帝权威全无,自然也就没有其他选择。
  李渊暗叹一声:“善,此亦朕之心愿。”
  “圣人,东宫与齐府叛军仍在作乱,恳请圣人颁诏,由秦王约束长安兵马,整顿乱局,以安社稷。”
  见李渊有所松动,尉迟恭立即请旨。
  “理应如此。”
  李渊别无选择,唯有点头应允。
  随后赶来的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立即拟写圣旨,李渊看都没看便吩咐符宝郎用印玺。
  见宇文士及带着圣旨离开,黄门侍郎裴寂有些慌了。
  适才萧瑀、陈叔达都已经明确表态支持秦王,唯独自己什么都没说,事后秦王难免会对自己有所猜疑,甚至是记恨。
  得罪了未来储君,不…帝王,如何了得?
  裴寂赶忙道:“圣人,东宫与齐府难免有些愚昧之将,恐一时难以领会圣意,负隅顽抗,为防万一,臣请前去劝导。”
  “好吧!”
  李渊没有阻拦,顷刻之间,宰相们纷纷向次子示好,自己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陡然间好像成了空架子。
  地位、权威,甚至是皇位,恐怕都保不住了,这一切偏生还是被儿子用暴力夺走,李渊心里当真不是滋味。
  尉迟恭也默许了裴寂的做法,这个时候,安抚人心,恢复秩序才是关键,宰相出面效果无疑更好。
  ……
  却说东宫与齐王府兵马匆忙进攻秦王府。
  前锋少许兵马到达,但薛万彻、冯立等人率领的主力却在芳林门被阻截。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里竟然涌出了千余刑徒。
  一个个衣衫褴褛,却都是正经的亡命之徒,被开释并得到刑部尚书高士廉许诺之后,全都手持兵刃前来玩命。
  他们并不知发生何事,只知道今日只要拼杀出战,所有罪过就可以既往不咎,一笔勾销。
  对于大部分死罪难逃的刑徒而言,无疑有着莫大吸引力,左右是个死,还不如搏一把。
  于是乎,芳林门前血流成河。
  刑徒死伤不在少数,最后实在顶不住战力强劲的东宫六率和齐王府精锐。
  薛万彻与冯立突破芳林门,赶到了秦王府前,但已经迟了大半个时辰。
  长孙无忌、侯君集与独孤彦云随即赶到,手中提着建成、元吉的头颅,鲜血兀自滴答。
  “建成、元吉犯上作乱,已然授首,尔等还要执迷不悟吗?”
  东宫和齐府的将士见到头颅,心中的侥幸与奢望顿时荡然无存,太子和齐王已死,还能为谁而战?
  继续负隅顽抗,围攻秦王府还有什么意义?
  不仅无功,而且是天大的祸事。
  不想薛万彻却坚持道:“太子生前,我等多蒙恩惠,如今太子一死,我等便要忘恩负义,逃难避祸吗?”
  “薛万彻,莫要执迷不悟。”
  长孙无忌大惊,原以为建成、元吉首级在此,东宫与齐府众人该作鸟兽散,哪曾想薛万彻竟如此忠义坚持。
  薛万彻不管不顾,继续朝秦王府冲杀。
  有部分亲兵立即跟了上去,但大部分兵马都开始迟疑,等到宇文士及与裴寂双双赶到,圣旨亮出后,情势完全尘埃落定。
  听到裴寂喊出“放下兵器,既往不咎”时,大部分兵卒立即响应,一时间兵刃坠地之声此起彼伏。
  薛万彻与冯立仰天长叹:“罢了,也算对得起太子了。”
  二人率领为数不多的亲卫,突围而出,奔向了长安城外。
  当此之时,局势依旧危急,长孙无忌也顾不上追击,匆忙赶回秦王府。
  确认妹妹与三个外甥(女)平安无事后,长孙无忌才长松一口气。
  “阿兄,二郎他?”
  悬心大半天的长孙氏急忙询问。
  “放心,大势已定,秦王殿下这会入宫见陛下去了。”
  长孙无忌轻笑道:“吓死我了,幸好你们平安无事。”
  “有惊无险。”
  长孙无忌惊叹道:“舅父果然老辣,危急时刻,竟能以刑徒阻敌,妙哉!”
  “不…”
  长孙氏摇头道:“阿兄,实不相瞒,此事并非舅父的主意。”
  “嗯?”
  “是他!”
  见妹妹指向陈鱼,满脸狐疑的长孙无忌顿时瞪大了眼睛。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