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鱼乐大唐 / 第50章 房谋杜断

第50章 房谋杜断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玄武门!
  李淳风说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所有人瞬间明白过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入宫,玄武门乃必经之地,如果在那里……
  自古以来,宫廷政变都比谋反要容易的多,尤其是皇室自家人。
  虽说铤而走险,却也是代价最小,成功率最高一种方式。
  甚至,也是秦王府眼下唯一能选择的方式。
  无他,李元吉拿着兵部的花名册,已经将将校抽调一空,现如今的天策府就是个空架子,兵力捉襟见肘。
  俨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聚集仅有人马奋力一搏,在玄武门来一场宫变或许可以,动静再大则根本没有可能。
  “陈鱼真是这个意思?小小年纪,心思竟到了这个地步。”
  独孤彦云也算老谋深算,却仍旧被深深震惊到了,玄武门宫变算不上什么高深计谋,但足够大胆。
  出自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之口,自然也就越发惊人。
  “会不会是东宫的骗局,故意引我们入彀?”
  有人道出如此担心,倒也并非全无可能,毕竟陈鱼今日的口供很古怪,身份立场让人生疑。
  万一东宫早就在玄武门布局,秦王府贸然而去,可就是谋反的大罪,万劫不复。
  “玄龄,克明,辅机,你们说呢?”
  关键时刻,李世民最为在意的还是这几位左膀右臂。
  “东宫有此必要吗?只要供状到了御前,殿下同样没有好下场。”
  “万一东宫是想一劳永逸,彻底打垮殿下呢?”
  房玄龄摇摇头:“陈鱼所言,倒是个不错的主意,甚至是眼下唯一的机会,左右都不会有好结果,还不如……”
  “玄龄如此信任那个少年?”毕竟兹事体大,关键时刻难免有些人颇多顾虑。
  房玄龄沉声道:“我是在想,陈鱼专程让小郡主转达这番话,可见早有预谋,兴许供状也是预谋的一部分。
  否则太子和齐王明晨凭什么会入宫呢?
  齐王出征在即,一旦离开长安,即便搬倒了东宫,齐府也是莫大的隐患。时间紧迫,机会难得。”
  “玄龄有此妙思不奇怪,但一个乡间少年……”
  赌上身家性命,信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间少年,显得有些太儿戏,太草率。
  “想知道玄武门的情况,探查一下便知。”
  一直沉默的长孙无忌道:“只需要打探清楚十六卫兵马有无调动,东宫六率、齐府家将动向。
  更为稳妥,可以打探东宫一系诸将行踪。如此判断,总好过凭空猜测。”
  “辅机所言有理。”
  秦叔宝与程知节双双道:“打探的事情交给我们。”
  那厢李淳风也惊喜道:“殿下,臣一连卜了三卦,都是险中求胜,绝处逢生的卦象。”
  “果真?”
  李淳风信誓旦旦,没有丝毫作伪,安抚人心之意。
  此刻他无比笃定,师兄袁天罡所言不虚,那个少年陈鱼,果然是变数所在。
  “还有,今日有太白分野于秦地的迹象,或许此乃秦王当主的征兆。”
  李淳风想了想,道出一个迹象尚且不明显的天象,以此鼓舞众人信心,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宫变合法性的理论依据。
  不多一会,秦叔宝与程知节外出归来:“殿下,十六卫、东宫、齐府的兵马皆无异动,玄武门一如往日平静。”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诸位,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杜如晦体现了他的决断能力,关键时刻的一声反问,一锤定音。
  李世民沉吟片刻,面沉如寒冰:“太子与齐王意图谋逆,对父皇不利,本王欲起兵讨逆,不知诸公可愿随本王同往?”
  “我等愿与殿下同往!”
  当李世民做出决定后,所有人齐刷刷起身称是,没有丝毫犹豫。
  ……
  做出了宫变的决定,如何行事却是个难题。
  “秦府现如今能调动的兵力不过百多……”
  “殿下,可否考虑争取一下李靖和李勣?”
  “他们?你也听到了,昨日朝堂之上,李靖摆明了两不相帮。”
  房玄龄道:“殿下,还是去探探口风为宜。”
  “为何?”
  “殿下去了,李靖、李勣即便不为所动,也会保持中立,否则届时东宫若以陛下名义调兵平叛,他二人到底接不接旨呢?”
  房玄龄沉声道:“此二人乃国之悍将,柱国之将,将来少不得也要有所倚重。
  今次二人中立,自会觉得有愧于殿下,将来再收伏就容易多了。殿下出面或许太过惹眼,若是放心,臣愿意走一遭。”
  “李靖和李勣会不会向陛下和东宫报讯?”
  李世民拍板道:“聪明人会两不相帮,本王相信他们,玄龄代本王走一遭吧!”
  “是。”
  长孙无忌担忧:“李靖、李勣中立,长安十六卫还有不少兵马,城外的泾阳、灞桥等地驻军不少,都是准备随齐王前去抵御突厥的府兵。”
  “这个不难,齐王既点了我为随军大将,虽说调动不已,但我总能暂时震慑他们。”
  秦叔宝长身而起:“城外我且稳住,只要殿下在玄武门尽快得手,则大局可定。”
  长孙无忌赞同道:“叔宝兄出城,自是最好。至于城内,玄武门之后,朝堂反应就很要紧了。”
  “主要是几位宰相和各大世家的反应。”
  杜如晦道:“我杜氏在长安多少有几分薄面,自当为殿下奔走。还是那句话,只要太子与秦王授首,则大局可定。”
  “有劳克明。”
  长孙无忌道:“那么接下来最要紧的便是玄武门,敬君弘、常何二人乃是宿卫守将,他们是此战的关键。”
  “敬君弘倒还罢了,至于常何……他本是秦府旧将,可惜被东宫收买,怕是靠不住。”众人不免有些担忧。
  李世民摇头道:“常何曾是本王的人,本王有把握晓以利害说服他。”
  “如此最好不过,大事可期矣!”
  “我等随殿下前往玄武门,定一击而中。”
  长孙无忌、高士廉、程知节、尉迟恭、侯君集、独孤彦云、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纷纷表示同往。
  李世民目光扫过众人,拱手道:“孤若成事,定不负诸卿。”
  “愿誓死追随殿下。”
  “好,诸位准备吧!”
  李世民吩咐下去,最终叫住了高士廉:“舅父,你留下!”
  “殿下,臣不算老迈…”
  “勿要多言,本王有更要紧的事情交给舅父。”
  “但请殿下吩咐。”
  李世民道:“本王此去,凶险无比,秦王府空虚,观音婢与孩子们……有劳舅父护卫。
  届时,没准还需劳烦你在后坐镇,居中联络,调度支援。”
  “是!”
  高士廉没有争辩,他明白这份责任之沉重,也明白这是李世民对他格外的信任。
  “我去交代观音婢几句。”
  李世民轻叹一声,难掩沉重与紧张。
  临走之前又叫住了高士廉:“舅父,还有件事,你去……”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