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子临天下 / 第八章 上官带兵贾阳平 三将争权论中廷

第八章 上官带兵贾阳平 三将争权论中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上官懿却只带上了刀手和枪手。杨慕劝上官懿再带上点弓箭手,上官懿拒绝说:“我不想浪费兵力。”杨慕对他有些不解。“步兵,骑兵,弓箭手,步兵克弓箭手,骑兵克步兵,弓箭手克骑兵。城墙上守卫的人多是弓箭手,故应以步兵应对。”杨慕一笑。这人,可以。
  外头战鼓鸣鸣。出发的时刻到了。“在下先去了。”上官懿辞退了。
  到了阳平城下,只见城楼上的军队却不假思索地张弓搭箭,射向他们。上官懿下令撤军,在城楼边安营扎寨。他们无奈,没法射箭,又害怕出门迎敌会有诈,便只是仍然守在城楼上。
  接下来的每一天,上官懿都派出些人去攻城。那些士兵呢,每次都放箭,那些人却撤去了,弄得守城的人心绪不宁,彻夜难眠。上官懿他们却像打游击战一般,进进退退,就是不攻城,还死死缠着。阳平郡里外人心不齐,愈来愈混乱。
  日复一日,阳平军已是筋疲力竭。帐中那副将提议攻城。上官懿没有回复。于是,那人仗着自己一点的权利,带着几百人,直逼城下。疲惫的敌军不敌,士气低下,节节败退。眼看着就要被攻破了。
  突然,却听见上官懿的声音打破了这场面:“停下!”那人有些愣。旋即,他冷笑道:“这么好的机会,你不攻城,这样的人,还说什么策略!我就来替你打下这一座城!”
  上官懿看着他的眼睛。想争功罢了。“撤军。”
  “不撤!”
  “这样乘人之危,就是我们应该干的吗?”
  他一愣,竟说不出什么话来。
  然后竟是一片鸦雀无声。
  “撤军……”
  他瞬间感到无力反驳。
  军队撤去了。
  ……
  上官懿因不愿乘人之危而下令副将撤军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阳平,传到了杨慕那里。
  接下来的几天,上官懿却没有照常派人骚扰。
  像是在等。
  一天,外头传来快报。上官懿打开信笺,是郡守叫自己出去会面。他们立刻摆好方阵,上官懿驾着马,提着矛,出来迎战。却见郡守猛地下跪:“阳平郡愿归属南殷!”
  “阳平郡愿归属南殷,随军南征北伐,在所不辞!”
  等到了。
  这一天等到了。
  上官懿微微一笑,下了马。“很高兴各位能如此。在下替众人谢过了。”
  随后,他拆了营,带着人,离开了。
  “等等,官印……”
  “殷慕王有令,由你继续掌管阳平。”只见杨里驾马而来,盛气凌人。
  全体阳平官员下跪。
  杨里和上官懿对视了一下,上官懿便带人去了。杨里则选择暂时在阳平待一段时间。
  听闻阳平一战十分顺利,杨慕很是欣喜。接下来,杨慕随征转移处所,派出墨遗、皇甫昌、姜郁和上官懿,紧跟杨里。不久之后,他们就一路所向披靡,接连取下三郡。随后就是中廷和长羲了。这两个地方不简单,光是面积就已经大于前面几个好几了;且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尤其是长羲,无疑是一个挑战。
  众人正在策划中廷一战——
  姜郁、皇甫昌、上官懿三人谁也不让谁,争缠不休。无奈,只好抓阄决定。最后,姜郁抓到了去。谁知那皇甫昌又提议一起去,终于,在墨遗的劝诫下,姜郁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地向中廷进发。
  “中廷虽人多,也不过只会硬来罢了……”墨遗说,“何必浪费兵将呢?”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