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史上最惨穿越 / 两晋十六国的坞堡壁垒

两晋十六国的坞堡壁垒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坞堡壁垒
  坞壁是由秦汉的乡里亭(地方行政组织)异化脱落而来,不隶属于国家政权,(是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的)是由坞壁首领宗室成员及其招聚的闾里乡亲或归附者(豪强或难民)或荫附者(永嘉乱后的流民)所组成的一批人在特殊历史时期为生存与独立而建立的一种具备生产、防御效用的据点建筑。坞壁,或称堡坞、坞垒、坞堡、营坞、坞候,后世一般称为营、寨。
  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坞壁也称坞堡或壁垒。有坞壁堡式、楼院式、楼橹式和山间堡垒式。大型的坞堡相当村落,较小的一如宅院。有的旁侧另附田圃、池塘。堡门一般辟于南墻正中,入口有庭院,院中建主要厅堂及楼屋。另有厨房、厕所、猪圈等辅助建筑,且多置于北面。后门常位于东墻的北端。起始于西汉,兴于三国,两晋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坞壁的快速发展期和鼎盛期。
  坞壁组织
  坞壁组织是特殊历史时期以宗室宾客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招聚闾里乡亲或归附者(豪强抑或难民)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具有自治、经济性质的地方组织,往往带有自卫或政治的目的。鉴于自卫需构筑长期性的军事防御工事,为了自身利益与生存空间,往往转变为地方武装割据,形成一股不小势力,甚至产生一“统主”为代表的地区性集团。
  当时坞壁的特点:
  1)坞壁一般由乡里有威望的大族豪强担任头领,以其宗族宾客为核心,招聚闾里乡亲和各路豪杰共同组成,其基层多为各地的流民。坞壁招聚大量流民,以此壮大。也是其组织的一大特色。
  2)坞壁首领虽然一般由创建者担任,但必须通过推举首领来确立权力的合法性,以膺众望。当然,这种推举并不是普遍意义的民主,而仅限于集团内实力人物之间。首领经推举产生,无疑又是其组织形态一大特点。
  3)坞堡规模、容量巨大。坞壁在各个时代和各个地区不尽相同,少则数十家,多则上千户,甚至数千家。汉末的汝南太守“攻下二十余壁……得户二万”,据此平均每个坞堡为1000户,汝南郡每户平均人口为5.19人,则平均每个坞堡为五千余人。西晋末,朗鉴“举千余家俱避难于鲁之峰下”,后“众至数万”。
  永嘉之乱,苏峻“纠合得数千家,结垒于本县”。由上可知,一个坞壁的人数从一千多人到数万之间都有,而以三四百户,二千人左右居多。
  4)坞堡组织具有浓厚的宗族共同体色彩。随政府的崩溃,为了将四方汇聚的流民统一起来,整齐号令,使之成为团结一致、且战且耕的坚强组织。
  坞壁下有邑里之类的基层组织,贫弱相助、选贤任能,秩序井然。严酷的环境,逼使坞壁内部紧密团结,故坞主与其下属的关系,不仅建立在权力基础之上,往往还存在某种相互依存的义气人情。
  这时期新起的强宗大族与以往腐朽的世族的重要区别,就在于他们深深地扎根于乡村,与乡党民众生活在一起,通过实行一些扶弱济困、有无相通的“恩义”措施,形成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观念,从而获得其诚心归依,奠定了垄断乡村的权力基础。
  (作者魔力擦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