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说到这里,卓敬向建文帝躬身行了一个大礼。朱允炆听到他的一番话,原本的不快荡然无存,脸上浮现出极度惊喜之色。他看向卓敬的眼神中,流露出丝毫不加掩饰的赞赏。
听到此人之言,朱棣的脸色极不好看,他已经隐隐有了一丝杀意。不过,在这样的场合,自然是不能表现出来。卓敬在众人敬佩的目光中故意耸耸肩,一股优越感油然而生。
看到朱棣竟然陷入了这样的窘境,马三宝也是心急如焚。但他人微言轻,又不好说话,只能内心干着急。突然间,他的脑海中灵光一现,想到了应对之法。
只见他先是恭敬的向卓敬一拱手,而后便轻声向朱棣言道:“王爷难道忘记了,您曾说过,太祖皇帝告诫您,人要坚守如一,不能忘本,才是皇家男儿应有的本色”。
马三宝虽然是低声诉说,但也尽力让在场的众人,都能听清。谁也不知道朱元璋是否说过这些话,但他的这些提醒,无疑让朱棣茅塞顿开。
是呀,我何必要落入这个卓敬的那一番有关愚孝与忠孝的理论中呢?我就是我,我是大明太祖的皇子,燕王朱棣,并不是任何人,愚孝又如何?
此时,朱棣双眼一亮,顿时有了应对之言。只见他的目中流露出追忆之色,叹息道:“卓大人不愧是饱读圣贤之书,本王无法理解你的这一番弘论。
愚孝也好,忠孝也罢,我朱棣就是一个边关守将,读书不多,只认一个直理。现在,父皇就是我朱棣心中的唯一皇者,倘若诸位都认为我有错,现在即可将我朱棣抓起。
只要皇侄儿不怕被天下人耻笑,尽管来就是”说着朱棣竟是束手就擒,一副任由人宰割的架势。看到他这样,许多人都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出言觐见,却听到朱允炆发出一声叹息。
以他的性情,现在是断然做不出,抓朱棣下狱的举动。毕竟,他来南京面圣,全天下都看着呢!若是朱允炆真的那样做了,怕是真会被人诟病,失去人心。
只见他摆摆手:“诸位无需再言了,皇叔远道而来,一路鞍马劳顿,十分辛苦。传旨,在养心殿为四皇叔接风洗尘!”听到他的话,众臣只得恭敬领命。
虽然大家都是颇为不甘,内心也是感觉憋屈不已,但也没有任何办法。朱棣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走出奉天殿,在皇宫中暂时安顿了下来。
期间,卓敬又多次上书,要求找个借口将朱棣关押,都被朱允炆以至亲为由而拒绝。这一刻,他好像变了一个人,真的要完成答应朱元璋的承诺。
到最后,卓敬也是无奈,只得退而求其次,谏言改封朱棣去南昌。这回朱允炆倒是动了心。但却是在多次召见朱棣时,被意外破坏,具体表现便是被一些太监宫女,巧妙的岔开了话题。
这种情况,让朱允炆也是特别的无语,最终也只得不了了之。然而,卓敬却是个执着的忠臣,居然没有就此放弃,仍旧寻找机会和理由,揭发朱棣。
最激烈的一次,他竟然义愤填膺,声嘶力竭的进谏:“陛下,朱棣此人,实在是个极度危险的藩王。他拥有其他藩王所没有的隐忍和胆识,同时还精通兵法韬略,又在军中的威望颇高。
倘若将来反叛,后果不堪设想呀,请皇上务必要将其留在京城,无法返回封地,如此才能解决天下的危局啊!”不曾想,听到他的话,朱允炆竟是满不在乎的摆摆手:“四皇叔与我为至亲。
他说过,曾经与我的父王颇为投机。那么他的兵法韬略,便会用在报效国家之上。至于将来他是否会有异心,我等都无法确定。
难道爱卿想让朕做一个不辨是非,滥杀无辜的昏君吗?就为了一个猜测,可能便要将自己的四叔打入大狱?”听到他的话,卓敬的整颗心都快气炸了。
现在想起来叔侄亲情了,当初拿下朱桂那几个藩王时,怎么没有这般想?当然,这些话他只能在心里过一下,不敢当面明言。
卓敬勉强压下内心的愤怒和不甘,尽量平静的言道:“陛下,难道当初的杨坚和杨广不是父子吗?后来杨广不还是弑父杀兄,篡夺了皇位?
在大世纷争面前,骨肉亲情,真的是不值一提啊,请皇上三思”说着卓敬有些不甘的躬身一拜。听着他的话,建文帝也保持了短暂的沉默。
片刻后,只听他言道:“卓爱卿的一番忠义之言,朕记下了,我会好好思量的。爱卿暂且退下吧,想必这些时日你也累了,呵呵!”。
听到皇帝话中的送客之意,卓敬颇为不甘的躬身一拜,便转身退了出去。他知道,有这样一个仁弱的皇帝在,未来的争斗怕是不可避免了。
同时他的心中也有着浓浓的担心,燕王手下的一个小太监都如此不凡,那其他的人才,可真是难以想象呀!想到这里,卓敬仰天一叹,快步离开了皇宫。
他的心中已经无比确定:乱天下者,必为燕王朱棣也!在皇宫的这些天,朱棣并没有别人,表面上看到的那么轻松快活。实际上,他也是在无比煎熬中度过。
说不害怕,没有一丝畏惧之心,那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他的处境可谓是危机四伏,多一天就多一分危险。待到从那些太监宫女的口中,完全得知了朱允炆的部署之后,朱棣便开始计划,返回北平的事宜了。
来皇宫暂住三天后,朱棣终于等到了机会,这一次无论朱允炆如何阻拦,他都必须要走。还有那个卓敬,如此针对于他,自然也是上了朱棣的黑名单。
不过,当查到此人的身份后,朱棣也是大吃一惊。卓敬竟然是洪武二十一年的榜眼,博学多才,自幼便聪颖异常,闻名乡里,看来此人也并非无名之辈。
即便如此,朱棣也不打算轻易放过他,主动招惹老子,就要有灭族的心理准备。就在朱棣暗自动怒时,一道边关的急报,打乱了皇宫原本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