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做翻译 / 第五十八章 首站福建

第五十八章 首站福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永乐三年,六月初五。
  宜:出行,嫁娶,动土,破土
  郑和的船队在太仓刘家港和崇明岛两个码头,两队船只同步开拔起锚,经长江入海口,驶入东海海域。
  两个船队使用炮响以及挂起不同桅杆上的旗帜进行通讯,保持整个船队的步调一致,行动协调。
  在没有无线电信号的时代,大规模船队航行最大的问题就是保持队形和协调。
  都不用说船只了。
  打个比方,一个操场上有两百个人。
  这两百人有一个领队发号施令,但不管是任意两人之间,还是两百人与领队之间,互相都不能说话,只能眼神或者肢体语言交流。
  让这两百人按照一个队形行进一下试试,不出十米,就走乱了。
  人走乱了,大不了肢体交流,激情碰撞一下,也没太大不了的。
  要是海上的船队队形乱了,那就非同小可了,船只掉头改向可是难度不小的一件事,尤其是越大型的船只,在海上越难调整航向。
  而恰恰郑和船队的舰船就都很大只。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
  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约146米),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
  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而且领先整个世界几百年,一直到蒸汽时代的铁甲舰,才有体积超过大明宝船的船只出现。
  郑和所搭乘的大明宝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木质船只,即便是今天的人们,也再没能造出规格超过这个尺寸的木质船。
  宝船体式巍然,巨无匹敌,站在它面前,让人深深感觉自身的渺小。
  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计言都不太清楚船厂的工匠们是怎么给安装上的。
  第二种叫做“马船”,又名马快船,马船长三十七丈(约123米),宽十五丈,有八个桅杆,主要作用是运送车马等大型物资。
  第三种叫做“粮船”,它长二十八丈(约93米),宽十二丈,有七个桅杆,看名字就大概知道其作用了,粮船主要是运输各种后勤补给货物所需。
  第四种叫做“坐船”,长二十四丈(约80米),宽九丈四尺,有六个桅杆,是一种大型战船,用于进行水上或者登陆作战。
  第五种叫做“战船”,长十八丈(约60米),宽六丈八尺,有五个桅杆,是中型战船,航速快,灵活,主要用于水上作战。
  还有一种叫做“水船”,规格略大于我们现代船只的救生艇,穿梭于整个船队之间,适用于船队航行之时需要进行临时的人员调遣所用。
  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
  近两百余艘大小船只航行在大海上,前后绵延几公里,整个船队的宽度也有百米多。
  就算是天气良好,能见度极高的情况下,一个人如果是在船队最后面的一条船上,那么这个人即便是站在瞭望塔顶部,不管他再如何踮起脚尖,也是看不到船队最前面的船只的。
  因此船队的队形采用的是集中式,就是将十余艘宝船定位于整个队伍中心,呈椭圆形前进。
  为什么要把宝船定位于中心?
  宝船乃是旗舰,需要向着其他船只发号施令,而只有这巍峨巨大的宝船在船队的中间位置,其他船只在航行中才都能看到其指令,保持行动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计言跟郑和搭乘的是同一艘宝船。
  这宝船设计的承载能力超群,理论上可以让近千人同时在船上吃住和航行。
  不过由于是旗舰,船上同时还搭载着非常多的礼物,华服以及仪仗设施等,所以计言感觉并没有那么多人同在这船,大概也就几二三百人的样子。
  船队浩浩荡荡的顺风南下,大概航行了两三天,就过了浙江,抵达了福建福州府长乐县五虎门码头。
  整个船队听旗舰的指令,全部停泊在了这里。
  后来郑和又传下命令,不止是船只都要停泊于此,很多人都可以下船了,驻扎于岸上,等待后续命令。
  郑和给出的理由是,福建一些卫所的官兵还没赶到,在等待他们汇合。
  计言倒是完全没想到,刚出海没多久,还没出国呢,大队人马就停下了。
  而且看样子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再前进了。
  而且郑和的理由其实也有点站不住。
  确实,因为船队南下必过福建,因此隶属于福建各军卫的官兵没必要先北上太仓,再乘船南下。
  计言在码头处看到起码有几千官兵,听着号令和指挥,陆陆续续的与大部队汇合。
  不过这个整合工作没几日就完成了。
  船队仍是停滞不前,原地待命。
  对于计言来说,郑和还有王景弘不主动找他的话,他并没有什么机会或者说也没办法问到底是什么情况。
  这就是顾问的尴尬之处,领导用你才行,领导不找你,你就一边待着吧,完全不知道在发生什么。
  作为一个“即插即用”型的顾问,计言虽然是乐得逍遥,不过他也没彻底闲着,他在观察目前所发生的一切。
  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总不能郑和真的找到自己的时候,才开始思考,那就有点晚了。
  这宝船之上,有一个特别巨大的船长室,计言只进去过一次,估摸着有大半个篮球场那么大。
  停泊在长乐五虎门码头的日子里,计言发现郑和每天在自己的船长室里会见各种军官。
  还有一些似乎是从大老远赶过来的,再就是经常能看到斥候不停的报来各种军情咨文。
  难道在福建要用兵?
  不过这不应该啊。
  福建附近的就只有台湾。
  可是台湾现在叫东番,本来就是大明领地,而且计言完全没听过台湾目前有乱事。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的过着。
  风雨是越来越频繁,也越来越大,眼瞅着台风季就快要来了。
  再不出海,就只能等几个月的台风天过去,那时候就要十月份了。
  一天,风雨刚过境,天空恢复了一篇湛蓝,虽然不知道能持续多久的平静,但是起码肉眼是看不到乌云了。
  全军集结,郑和传下令来,船队起航,目的地南洋占城国。
  船队出海之后五六天,在前往占城国的路上,前一阵船队驻扎在福建的谜题就解开了。
  倒也不是计言自己发现了原因。
  而是郑和召见了他。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