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明做翻译 / 第三十五章 酒醒之后

第三十五章 酒醒之后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计言整个人失了魂儿一般。
  他踉跄着从茅厕之中出来了,差点脚下拌蒜,自己把自己绊倒,感觉有些头昏脑涨的,于是在会馆的花园里,找了块石头,坐在了上面。
  一阵夏夜微风适时的撩过计言的额头,他的脑子现在更清醒一些了,逐渐理顺了思路,慢慢的形成了一个猜测。
  有人从京城探得了郑和要出使日本的消息,然后不远千里跑到这些海商聚集之地,使用厕所墙上涂字的办法,利用了海商们迫切的希望朝廷能替他们惩治倭寇的心理,散播了郑和出使之机密,如果不是自己有一些侥幸的想到了这种可能性,那么这件泄密之事就变成了一个永远的迷案。
  至于为什么大费周章的跑来这么远的地方来搞这么一出,应该主要目的是混淆视听,如果计言没有今天的发现,那么他和郑和的调查目标就会始终锁定在这些客商身上,但是其实客商们也只是被利用了,还都不自知而已,自然也不可能审问出什么结果来。
  再晚来几个月,墙上的证据被风吹雨淋的,估计也都消磨干净了,到时候更是查无可查了。
  写这番话的人是抓住了这群客商的一个心理,那就是客商们非常渴望这些文字写的是真的。
  因此他们会不自觉的主动传播这个消息,而且后续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上面所写,自然也不会有人再继续放在心上,或者特别留意是谁写的。
  千百年来,人性未变,当人们看到别人发表一些自己特别期望看到的观点时,总是会内心不自觉的认同那个观点,而忘记了客观,逻辑,分析等很多面对平常事时候的理智。
  先有了屁股,有时候就忘了脑子。
  中国古代用这种类似的办法妖言惑众,然后欺骗无知老百姓起来造反的例子,也是有过多回。
  计言理清楚了这些头绪,缓步走回了酒宴,屋内气氛仍是热烈,看来他们并没有因为计言消失了很久而打扰自己的兴致。只有阮忠凑上来问了问计言,怎么出去了这么久。
  酒桌上,有几个已经趴了,呼呼睡着,还有几个客商在划拳,什么“五个五”啊“六啊六”的,兴致很高。
  计言没有回答阮忠的问题,笑着问他道:“像这样的聚会,平时办的多么?”
  阮忠不知就里,还有点迷醉,冷不丁的被计言这么一问,有点没反应过来,他先定了定神,说道:“如果不是出海的季节,那是挺平常的,现在海上是台风季,出海很少,所以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小聚。”
  计言接着问道:“那三月份的时候呢,那时候你们聚会频繁么?”
  阮忠酒还没彻底醒,他有点迷迷瞪瞪的,但是他看到计言严肃的表情,意识到了这问题非同小可,遂用力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脸颊,努力让自己清醒了一些,问道:“你怎么突然问起那时候的事儿来了,我们跑船的最重要就是信息通畅,那时候因为我出海被倭寇劫过一次,所以酒宴也挺多的,有给我压惊的,有想问我具体情况的,后来过了一阵,我又要出海,不少人给我送行,又是一连几顿吃酒。”
  计言接着问道:“那时候你被劫过一次,丢了一整船的琉璃,大家听了之后有什么反应?”
  阮忠喝了口凉茶,道:“大家自然是安慰我,货丢了就丢了,人没事就好。也有人说朝廷应该替我们出头,去剿捕倭寇,不过我们不敢妄议朝廷,这可是要杀头的,所以也就没多提这些。人总不能不吃饭,过了一阵,大概有个十来天,我还得出去跑船。临走前,大家伙办了几桌给我践行,记得喝酒的时候有人就说,这回我出海应该安全了,郑大人要领兵出海讨伐倭寇了,我一听说这事儿,还特意多带了些兄弟看能不能帮忙,再之后就是在琉球遇见你们了。”
  跟自己的猜测差不多,不过计言还是需要更确切的答案。
  计言笑了笑,一手捂着额头,对着阮忠道:“我今儿有点吃酒吃多了,刚才在楼下园子里又吹了点风,现在有些头疼,我先撤了,你替我好好照料一下大家。”
  他犹豫了一下,继续道:“我还有一件差事要问在座的各位,明日下午吧,你帮我再把大家聚集起来,还来这儿,这回是公差,不是儿戏。”
  阮忠此刻心里已有些底了,计言几次三番问他三月份的事情,而且还曾经跟每个客商单独聊过,也问过那时候的情况,他虽不是特别清楚为什么,但跑生意的,这点门道还是能看懂,所以话虽没多问,心里也已经有了个大概。
  阮忠对着计言点了点头,算是应承了下来,计言也站起身,对着一桌酒足饭饱之客拱了拱手,道:“今日感谢大家前来,不过在下实在不胜酒力,先行告辞了,阮忠会替我继续照料好大家,大家继续尽兴。”
  说罢,他也没看桌上还有几个清醒的人能回礼,便直接扭身出了门,回自己的客栈休息去了。
  第二日,乌云压境,头顶上黑乎乎的看不见尽头,看来是昨晚的微风变了大风,眼瞅着不久之后就要大雨倾盆。
  可直到过了晌午,雨还是没下下来,风倒是越刮越大。
  计言顶着风,重又来到了青海会馆。因为风雨要来,所以馆子里面很是清净,那店家也早已认识了计言,遂上前热情的招待着。
  计言笑着摆了摆手,还是径直上了二楼,进了昨晚吃酒的雅间,要了壶茶,还有纸笔,并把自己锦衣卫的腰牌放在桌上,端坐于内,等待着客商们前来。
  过了没多久,阮忠先推门进来了,他目光伶俐,很快就注意到了计言桌上放着的锦衣卫腰牌,他虽然知道计言是锦衣卫,但是也是第一次见到计言亮出自己的腰牌。阮忠谨慎的问道:“人都来齐了,是一个一个的进来,还是一起?”
  计言笑着道:“一个一个的吧,我就问个话。”
  阮忠点了点头,关门而去,片刻之后,第一个客商笑着推门进来了。
  计言跟这些客商也算是相识了,所以也就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今年三月,吃酒的时候,是不是说过郑和要出使日本之事?此事与你们并无牵连,只要据实相告便可。”
  连续问了几人,终于有一个客商,看了看放在桌上的腰牌,再看了看计言严肃的态度,知道了此事非同一般,挠着后脑勺,面带歉意,苦笑着说了实话,自己是在厕所里的墙上看到了一行字,因为当时阮忠遇劫,大家都对出海之事惶惶不安,所以他就随口一说,听说郑和要带人出海讨伐倭寇了,本意就是想安慰一下大家。
  计言听着这客商说着,手不停书,记录了下来,写完拿起来吹了吹,拿到客商面前,说道:“我这是公差,还需要复命,所以还得签个字。”
  计言也安慰道,这里没有他们什么干系,不过兹事体大,还是需要签个字,不会有任何追究。
  那个客商犹豫了一下,又想了想,这回说的,句句属实,再看计言的表情,应该也确实没有责备之意,便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之后有的客商就单纯的说自己是酒桌上听说的,这种情况就跟阮忠一样,也有另外一两个说了是看了字,所以随口这么说了一句。
  就这么一进一出的问话,计言没多久就验证了自己的猜测,他正想着应该没有更多信息能从他们嘴里得到了,一抬头,看到是阮信进来了,计言早已得到了他需要的答案,倒是也不再需要重复的问他了,便换了话题,说道:“今次请阮伯父来,还是那日提过的不情之请,我想带小义去京城,工部的差事还是需要他亲自去一趟的。”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