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东汉旧事 / 边衅4

边衅4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坏消息如雪片般飞到王莽的龙案的同时,王莽难得听到一个好消息。
  乌珠留若单于死了,而即位的是以前接受过新朝封赏的孝单于栾提咸。原本匈奴的单于位怎么轮也轮不到栾提咸的,而且栾提咸在乌珠留若的刻意贬斥下,在匈奴早已失了人望。不过栾提咸的运气实在太好,乌珠留若单于死后,单于庭当权的人是右骨都侯须卜当。须卜当此人一大权在位,便谋划着要搞好匈奴与中原朝廷的关系。若问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那是因为她的妻子是王昭君的女儿伊墨居次栾提云。栾提云时常打算与中原和亲,而跟栾提咸的关系又比较亲近,所以她的丈夫一当权,她就给自己的丈夫吹起了枕边风。
  须卜当起初还有点犹豫,毕竟栾提咸在匈奴的威望还是比较欠缺的。但转念一想,拥立他也有好处,毕竟他丈母娘是王昭君,家族都贴上了与中原王朝和亲的牌子,所以只有找一个愿意与中原王朝处好双边关系的人来当单于才能保证他们家族的利益。
  于是乎,在须卜当的拥护下,栾提咸时来运转,登上了单于的位置,号为乌累若单于。乌累若单于屁股刚坐上单于位,便封弟弟栾提舆为左谷蠡王,牢牢地把大权抓在自家人手上,贬乌珠留若单于儿子左贤王栾提苏屠胡为左屠耆王,所谓父债子还,也算报了当年被贬。
  昔日的孝单于即位对王莽来说无疑是好消息,也意味着西北边境能消除兵戈。
  说起来,这也是王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国内改革不顺,想以兵戈来转移注意力,顺便去国外示一下新朝的威严,他本以为匈奴等国会在新朝的天威下,迅速归服,没想到自己的军队也不给力,到了边疆不敢出击,加之后勤供给又出了问题,王莽的朝廷已经深陷消耗战的泥潭。
  乌累若单于即位后,须卜当和伊墨居次云夫妻便不遗余力地说服单于与中原王朝进行和亲。乌累若单于最终同意,边派人前往边塞,要求见和亲侯。和亲侯是王昭君哥哥的儿子王歙,和亲侯把事情上报了上去,王莽很高兴地批复了奏报,派和亲侯王歙与其弟弟骑都尉殿德侯王飒出使匈奴,美名其曰祝贺栾提咸即位。
  出使的队伍很庞大,而且带了不少的金银财宝,乌累若单于见到了白花花的金银珠宝,自然心花怒放,而且听使者说自己的儿子登还活着,更是高兴,一高兴之下,便答应将那些之前叛逃朝廷的将士归还新朝。
  这一次出使,可谓皆大欢喜,空前成功。不但重新修复了双边关系,而且将叛逃人员羁押回国,给王莽的朝廷贴了金。
  西北边疆总算迎来了片刻的安宁。
  不过,好景不长,一份奏报又打破了边疆的宁静。奏报上说,
  边疆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巡视边疆的谏大夫如普回来建议解散边疆驻军,理由是边境属于苦寒之地,难于供应,现在应该趁与匈奴友好之时解散驻军,甩掉包袱。
  王莽考虑了一会儿,觉得有些道理,但是却没有立即同意。正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叫韩威的校尉跳了出来,拍胸脯表示,以新朝的威势吞灭匈奴就跟捏死一只跳蚤一样容易。王莽一听眼睛一亮,而校尉韩威继续表示只要给他五千军士,每名士兵仅带不到一斗的粮食,就可以在匈奴横冲直撞,饿了吃匈奴的,渴了喝匈奴的。
  也不知道这个韩威是哪根筋搭错了,汉朝最为强大的时候都没把匈奴灭掉,就凭现在内忧外患的新朝,那是更无可能。
  王莽再怎么好大喜功,也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但是对于眼下他的朝廷来说,需要像韩威这样的豪气。所以,他立即把韩威升成将军,让满朝文武看着都眼红,心想说大话不但没罪,还能升官。
  王莽最终采纳了如普的意见,将边关的将领调回,同时撤回四关镇的驻军。
  乌累若单于尝到了新朝的财货的甜头,一直都惦记着,但现在碍于两国友好,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去抢。所以,他也是苦恼异常,前面有金山银山,可是只能光看着流口水,却不能摸不能拿,这心里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思来想去,他总算想出了一个高招,明的不行,就来暗的,就是表面上维持友好,暗地里却派兵劫掠。一开始抢的时候还心里发虚,但后来出使新朝的使节回来报告说他的儿子登已经被铡死在了新朝,乌累若悲痛之余,劫掠时就更加理直气壮了。
  纸包不住火,匈奴这种言而无信的行为很快被新朝发现,王莽派出使者质问乌累若,乌累若早有准备,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他说这是乌桓和匈奴那些无法无天的黠民干的,跟我没关系,我刚刚登位,立足未稳,哪敢对新朝有二心?
  新朝使节很容易地就被他给忽悠回去了。王莽听完使臣的奏报,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没有你匈奴单于在后面支撑,那些劫匪也不至于那么嚣张。
  王莽于是下令重新在边境安排驻军。乌累若是个实在人,只要给他金银好处,哪怕后来王莽诏令匈奴改名为恭奴,单于改为善于也无所谓。在乌累若的心中,名字又不能吃,但是金银珠宝却是能吃的。
  当然,在后面的两三年间,王莽有数次被群臣说动,准备去灭了匈奴,其中有一次是泾河被塌方阻塞,河水向北流去,有大臣说这是匈奴要被灭亡的征兆,即河图上所谓“以土填水”,王莽大喜,便派并州牧等领兵到达边关,但并未有进一步行动。
  北部边境时有龌鹾之事发生,但总算没有像之前一样的大规模的冲突事件发生。
  北边暂时安静了,但是西南那边自从钩町反叛以来,就一直没有消停过。
  钩町没有平定,益州蛮夷部落又将益州的主政官员大尹程降给杀了,王莽派平蛮将军冯茂征调巴蜀,犍为等地军士出征。
  而冯茂这一出征,却是三年没有什么进展,反而是新朝兵士,因为南方瘟疫死了十之六七。
  天凤三年(公元16年),秋,王莽对西南平叛的进度十分不满,将冯茂撤掉并下狱,冯茂死于狱中。
  王莽派宁始将军廉丹庸部牧史熊征发兵民二十万继续平叛。廉丹和史熊在王莽前拍了胸脯,保证平叛,不平叛就不回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廉丹和史熊所部士气旺,杀敌数千,后来粮草不济,士卒饥疫。上报朝廷后,王莽只能下旨当地的地方官为廉丹军加大供给。
  可是就都大尹冯英却不干了,上书说西南平叛前前后后打了十年,之前冯茂等人搞的我们这边很多老百姓生活困顿,只能逃到边远地区,而现在廉丹和史熊为了保证平叛期限,限期征集士兵和粮食,搜刮民财,结果弄得地方民穷财尽,可是还不能平叛。现在应该停止战争,派军队开肯耕地,召诱蛮夷。
  应该说冯英的奏报说得很中肯,但是王莽却看得怒从心来,因为这是在质疑他的平叛大计,所以下令把冯英的官帽子给摘了。
  后来眼见平叛进展缓慢,王莽又想起了冯英的奏章,觉得冯英说的有道理,所以下令说冯英不用追责,于是冯英复职为长沙郡连率即长沙的地方长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一次还是西域。
  同年,王莽派五威将军王骏,西域都护李崇,戊己校尉郭钦出使西域。西域各国都给足了出使团的面子,前往郊区迎接,并提供民夫和粮草。王骏打算给之前反叛的焉耆国一点教训,焉耆国提前探知这一消息,表面上投降,暗地里却秘密集结部队防备。王骏率莎车,龟兹等七千人分多路进入焉耆,郭钦则率另一只军做后卫,王骏领兵进入焉耆后,焉耆伏兵顿时杀出,此时此刻,姑墨,封犂,危须等国临时叛变,王骏等措手不及,结果王骏被斩杀。赶来救援的郭钦在外出追杀焉耆军返回前,愤怒之余只能屠戮焉耆国老弱。随后经车师返回关内。李崇只能收集残部,退守龟兹。消息上报到朝廷,王莽封郭钦为填外将军,胡子。
  新朝的边疆在这种来来回回的杀戮中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王莽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只能默认现状了。尽管如此,新朝的根基并没有真正动摇,而真正令王莽寝食难安的忧患却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滋生。而他们给王莽折腾的时间显然已经不多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