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 第两百八十三节 走自己的路 2

第两百八十三节 走自己的路 2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阅读全文请到.360118
  
  “张郎……”桑蓉娘温柔的给张恒倒上一杯酒,这酒刚刚加热过,酒杯中热气腾腾,桑蓉娘做完这个工作,两只手就轻柔的按在了张恒的肩膀上,给自己的丈夫按摩了起来
  
  丈夫出来做官了
  
  桑蓉娘多少有些高兴
  
  这是她祖父大人长久以来的希望
  
  只是,看着张恒皱着眉头坐在案几上沉思的样子,桑蓉娘心里有些心疼:“张郎若是做的不开心,便不做这个官好了……反正,家里也不缺吃穿……”
  
  “呵呵……”张恒笑着摇摇头:“那里有这么轻松……一入官场深似海,既然做了官,岂是想走就走的?”
  
  张恒轻轻拍拍妻子的手,将这个可人儿,抱在怀里
  
  回想今天的一切,张恒轻轻的敲击着案几上光滑的桌面
  
  今天的事情,给了张恒很大的教训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这句话,张恒先前还不是很理解
  
  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
  
  若当今太子刘据往日的xìng格再**一点,少府的官僚敢那么怠慢吗?
  
  还不是太子刘据平时塑造给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可以欺负的主?
  
  当年,江充当街没收了刘据的车马和依仗,但刘据却连半点报复的心思都没有,反而还跟江充赔罪
  
  当初的江充不过是一个直指绣衣使者而已,听上去名头吓人,实际上权力有限
  
  太子连这么一个胆敢拿他立威的官员都没办法
  
  这就难免让旁人轻看
  
  所以,张恒这一次不仅仅是要帮着刘据,把军需转运的事情办漂亮了,还得帮刘据立威
  
  萧何说:非壮丽无以重威,于是修建起了富丽堂皇的未央宫
  
  而眼下这事,张恒打算将之办成刘据的未央宫
  
  让那些官僚,从此不敢轻视刘据这个太子,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刘据将来顺利接权
  
  “明日,还得再去一趟少府……”张恒叹了一口气道
  
  “张郎,又要去啊……”桑蓉娘颇为担心的道:“妾身听说,少府里的官员是全长安最难说话的……”
  
  张恒笑了一声
  
  这是自然的,相对于其他衙门,少府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这百十年下来别的衙门一直都有不断变革
  
  像是左右内史,变成了如今的左冯翊和右扶风,中尉衙门改名叫了执金吾
  
  而少府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
  
  时间能让一个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机构,变成暮气沉沉,充斥了官僚主义的地方
  
  而少府的特殊环境,又给官僚主义提供了最好的滋生环境
  
  如此一来,像什么机构臃肿,反应迟钝,目空一切,但凡官僚该有的,少府应该是一个都不少了,甚至只比其他衙门厉害,绝不会弱
  
  这也是张恒不想在少府的规则里办事的原因
  
  但少府却是必须再去一趟的
  
  今天张恒走的太急了,忘记了去好好的看一看少府下属的各机构的工作情况
  
  所以,明天还得再跑一趟少府
  
  当然,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得写出一份计划书,然后拿去给刘据过目
  
  “好了,为夫要开始工作了,蓉娘先去休息……”张恒松开桑蓉娘的身子,在她的脸蛋上亲了一口,温柔的道
  
  桑蓉娘如今已经差不多有四个月身孕了,虽然肚子还没大起来,但却已经微微有了些征兆
  
  “恩”桑蓉娘乖巧的点点头,然后在两个shì女的陪伴下,回房去休息了
  
  张恒则拿起纸笔,开始在上面写了起来
  
  这一写,就写到了日暮时分,张恒看看时间差不多了,再去不未央宫,宫门都要关闭了,虽然还剩下一点没有收尾,但却已无关紧要,于是搁下手中的笔,把写好的文稿收起来,然后换上官服,就坐上马车,朝未央宫而去
  
  -0-0-0-
  
  张恒来到未央宫东阙外的时候,宫门正好就要关闭了
  
  好在他来的及时,若晚来片刻,恐怕他就得白跑一趟了
  
  因为张恒刚刚来到东阙宫门前的时候,刘据的马车正好从宫门中出来——这是自然的,作为太子,他可以在未央宫中代替刘彻办公,但却不能留宿,必须返回太zǐgōng中去住
  
  “张先生……可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情?”刘据看到张恒在这个时候都跑来未央宫,心中嘎登一声,已经猜到了张恒可能遇到麻烦了,因此连忙让宦官停下马车,将张恒请到车上,这才开口询问
  
  “殿下……”张恒微微颔首,在马车的一角坐下来——太子的马车,比寻常公侯的马车都要大不少,里面空间非常大,里面就是塞上十几个成年男子也不会觉得拥挤
  
  因为是sī下,所以,张恒倒也不需要执太过正规的礼节
  
  就是天子当面,只要不是正式的严肃场合,其实跪拜叩首都是可以免的
  
  像以前卫青在世的时候,刘彻就好几次在衣的时候,跟卫青谈论军国之事
  
  张恒坐下来,笑了一声,道:“麻烦,虽然有些,但臣可以克服,之所以如此仓促来见殿下,是因为臣拟定了一个方案,故此特来呈与殿下,若可行,臣乃行之”说着张恒就将自己写好的那份文稿递过去
  
  少府那档子事,张恒不准备跟刘据说,因为说了也没有,反而会坏事
  
  “哦……”刘据脸上原本凝重的神sè舒缓开来,他接过张恒递过来的文稿,道:“先生果然不负孤之所望,竟这么快就想到了办法……”
  
  话说到一半,刘据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抬起头看着张恒,问道:“先生觉得,这样真的能行吗?”
  
  他也为张恒在文稿中提出来的设想给惊到了,这简直……简直……有些……异想天开
  
  张恒对此早有准备,他淡然的一笑,道:“殿下,臣此策,其实乃是受晁公昔年之策启发的”
  
  “昔年晁公上书太宗皇帝,请许民自输粟纳边,以得爵位,由此使边关数十年无缺粮之患”张恒道:“此策甚善,朝廷、民商各得其所得,臣如今不过是稍稍改变一下而已……”
  
  虽然说只是【稍稍改变】,但实际上却是被他改得面目全非
  
  当年晁错的建议是,由民间地主、商人自己运送粟米去边关,然后在边关守将那里拿到一个运了多少粮食的凭证回来找朝廷要爵位
  
  而张恒现在的办法却是……
  
  踢开少府和京兆伊等衙门,把运输军需的事情交给民间有财力和人力的大地主大商人去做,用招标的形式,采用缴纳保证金的办法来完成军需输送之事
  
  张恒在给刘据的就举了一个例子:假如现在有一百万石军粮需要运到前线某个地方去,那就由政fǔ组织起各个贵族地主商人,进行招标,以一万石粮食为标,谁给出的运费最低,这任务就交给谁
  
  这个办法,让刘据感觉匪夷所思,甚至有些无法接受,要知道,让民间的力量参与到军队运输中来,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即使是晁错当年的建议,也只是民间自己向前线运粮,而非是朝廷出钱让民间帮忙运粮
  
  这其中的差别太大了
  
  但刘据同时不得不承认,张恒的这个计划,对于如今财政匮乏,经济拮据的汉室朝廷来说,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因为,张恒的计划中,给出了一个汉室朝廷不费分文,粮食等各项物资一点不少都能准时运到规定地点的办法
  
  那就是,民间的地主商人,运输粮草,官府并不直接给钱或者爵位作为报酬,而是,根据他们运输粮食的多少,和标的的价格,给他们开出一张与此价值相当的食盐提货单
  
  刘据不得不承认,张恒又一次让他大开了眼界
  
  按照计划书上所说的办法去办事,朝廷可以避免过去各种贪污**行为,从而让前线所需用的粮食,一点不少的到达军队手里
  
  而商人和地主们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食盐,转手就能大赚一笔
  
  这是一个双赢的事情
  
  刘据相信,只要这个政策一公布,立马整个关中的豪强地主都会行动起来,甚至就是关东的大商人也会景从而动
  
  而计划打动刘据的一句话就是:如此,民不益赋,而边关用饶,三代可期
  
  这一句话,击中了刘据的死xùe
  
  历年来,为了输送粮食去边关,朝廷都要征调大量徭役
  
  若按照这个计划来做事,至少就不用再像现在这般征调数以十万计的徭役民夫,而好处却都被官僚给吞掉了
  
  只是……此文一出……那些少府的官僚,京兆伊以及从长安到边关,靠这个吃饭的官员胥吏,估计就要恨死张先生了……
  
  刘据心中想着,即使他这个不怎么清楚下面官僚行事的太子都知道,每年的军需转运,养féi了不知道多少人
  
  如今,那些人的财路被断,能不恨死张恒吗?
  
  “先生难道真的谋国不谋身?”刘据忍不住问道
  
  张恒笑了一声,他还没清高和崇高到那个地步
  
  只是,比起那些恨他的人,这个政策一出,因此得到好处的商人和地主阶级的势力应该大一点才是
  
  先前,少府、太仆京兆伊这些衙门关起门来吃独食,不肯分给别人,恐怕早就有人心怀不满了?
  
  如今,他张恒打破大锅饭,让大家一起来分润这里面的好处,把原本的黑箱作,摆到明面上,有财大家一起发
  
  这少府等衙门若还是不开眼,想要搞什么花样,恐怕,立时就会被【人民群众】碾成碎片
  
  “臣只不过是尽自己的本分罢了……”张恒笑着道:“至于有人要想不通,那就让他想不通,臣一直觉得,一个人,只需用走自己的路,至于别人说什么,那不重要”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