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却说,冬天去了,春天来了。
这日,诸葛亮去自家门前的池塘捞了一条鱼上来,交给了黄月英。口中啧啧道:“你这次回娘家,如何不带上我?”黄月英道:“刘皇叔已经两次来访,你都不在,你却不去新野求官于他,一展抱负,只知种田养鱼,读书何用?当真迂腐。”
孔明默默不语,说她不过,只是催她早些去。回到内堂,吕霓裳拿出美酒,道:“春日好生舒展,如此良辰,愿与夫君对饮。”
孔明大喜,有道是妻不如妾,赶紧抱起霓裳纤腰,夫妻交杯,甚是美哉。
正要亲近,忽报诸葛均来了,孔明不得不前去招呼。原来是诸葛均见他嫂子黄月英提了一条鱼,也想来捉鱼吃。孔明便捞了一条给他,一边对诸葛均道:“弟弟,刘玄德多次来访,是求贤若渴,你在司马徽那里学的满腹经纶,正好用上,你去跟刘玄德说那天下三分之势。”一边对他儿子说:“彰儿,今日为父有要事与你娘商议,闲杂人等,休教放进来。只说,我不在。”
诸葛均提着鱼,笑的合不拢嘴,突然问道:“兄长,你说什么天下三分?却是怎么个三分?”
诸葛亮道:“记住了,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魏蜀吴,三分天下。”仓促送走了诸葛均,孔明急匆匆来到内堂,掩上门窗。
霓裳故作惊讶,道:“相公这是作甚?”孔明道:“给我家彰儿,造一个弟弟妹妹。哈哈哈。”
且说,诸葛均提着一条鱼,哼着小曲走在乡间小道,不期遇见了刘备三兄弟。
刘备问道:“令兄在家否?”
诸葛均道:“正在家中,有劳皇叔远道而来,我领你去见。”一边走一边问:“刘皇叔真是求贤若渴。”
刘备道:“汉室颓微,奸臣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备,不自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怎奈智术浅短,军中无贤才,一直没有取得成就。”
诸葛均便将孔明教他的三分天下说与刘备,刘备大惊,忙道:“不想你年纪轻轻,却洞悉天下大势。”
诸葛均道:“小生不才,也是拜在水镜先生门下,与诸位贤才相处日久,耳濡目染。”
刘备忙道:“公愿辅佐备否?”诸葛均道:“愿效犬马之劳。”
众人皆喜,说话间,已经来到孔明家中,诸葛彰从里面出来,道:“我爹说他不在家,你们改日再来吧。”
张飞一听,怒道:“孔明这厮无礼,分明是庸才,他不堪大用,所以才躲起来,不愿相见。大哥,何必受他的气。”
刘备道:“昔日齐桓公为见东郭野人,往返五次才见到,况且我来见贤才,区区小事何足挂齿?”便让诸葛彰去通报。
这诸葛彰道:“尔等都是闲人,自回吧。”诸葛均忙道:“彰儿,休得无礼。快去将汝父叫来相见。”
诸葛彰这才过来敲内堂的门,诸葛亮一听刘备又来了,慌的跌倒了,赶紧整理衣物,道:“这刘备还真来三顾茅庐,我一个村夫,哪里会什么计谋,去当官不是出丑吗?”
吕霓裳怨恨道:“早求相公不要白天做这等事情,若被人知晓,羞死奴家了。”
孔明一拍案几,道:“要不然这样,我跟刘备说实话,刘备是出了名的能识人用人,他知道我没本事,也不会强求了。”
于是,孔明整理衣冠,出来迎接道:“让诸位久等了。”
张飞喝道:“亏你出来的早,要不然我一把火,把你茅庐烧了。”
孔明哈哈大笑,问刘玄德所为何来。刘备赶紧说登庸之事,诸葛均也把出仕刘备的事说了,劝孔明兄弟一起为刘备效力。孔明道:“我弟之才,十倍与我,徐庶之才,百倍与我,刘皇叔有此二人,天下既定,何故来劳烦我这个山野村夫?你看我像一个人才吗?”
刘备观之,竟有狼顾之相,道:“司马徽伏龙,凤雏之言,徐庶之语,难道是假?”诸葛亮忙道:“确实,使君难道不知伏龙乃是刘琦,凤雏乃是庞统?”
刘备惊讶,不知如何作答。
孔明便将自己经历如实说来道:“我曾为刘琦幕僚,刘表不重我才能,是以下野。后来,去投奔大哥诸葛瑾。我大哥处事圆滑,我为人木讷,孙权不喜。”
刘备惊讶道:“刘表,孙权竟不知孔明之名?”
孔明道:“知道又若何?他们知我无能,不堪大用,并不受待见。”
刘备似乎有些动摇。孔明继续说道:“经此打击,我对出仕做官已经心灰意冷,是以在家耕田。”
刘备道:“孔明休要灰心,只在我帐下,必有你施展抱负之地。”
孔明见刘备还想要请他出山,便将韩玄一事说起,刘备若知道孔明曾策动魏延杀韩玄,一定以为有反骨,而不再用他。
孔明道:“使君知道魏延,魏文长么?”刘备道:“知也,天生反骨,杀韩玄而占长沙也。”
孔明故意轻声道:“我也曾出仕韩玄,见韩玄无能,便与魏延计谋,杀了韩玄。世人都道魏延有反骨,其实不然,他那时候已经是迫不得已。”孔明故意维护魏延,让刘备反感。
刘备问道:“先生既然为魏延谋事,何以没有在长沙任职,而依旧在村里种田?”
孔明道:“我曾谏言魏延,取武陵,零陵,桂阳三郡,自成一方诸侯,但是文长不听我言,前怕狼,后怕虎,只一心守住长沙。”
刘备问道:“何言前怕狼,后怕虎也?”
孔明跟刘备聊着聊着,就进入了吹水的模式,卖弄道:“前怕刘表劝降金旋等无能之辈,后惧东吴乘虚而入。刘表之能,荆州尚且不能自守,怎会抽空来南征?东吴与刘表有仇,且曹操南征在即,无暇他顾,怎会来取长沙?白白贻误了时机。”
刘备大叹,道:“听君之言,字字肺腑,你口中不说,我已知你心向我,请先生出山,出任军师。”
诸葛亮仰天长叹,心中叫苦喋喋:“一时间吹什么牛,吹牛吹大发了吧。刘备是误以为我真的那么聪明了。”
便说道:“也罢,孔明又三件事情,若使君依我,我便出山。”
刘备大喜:“蒙先生赐教,别说三件,十件又有何妨?”
诸葛亮道:“第一件,我不做军师,军师为徐庶,我一个村夫,才疏学浅,当不得大任。”
刘备道:“这件事依得,先生自谦了,徐庶既然你的好友,你定不想夺他的功劳。”
诸葛亮道:“第二件,我需得把家眷带在身边,犬子虽小,但我想亲自教诲。”
关羽突然道:“这件可以依你,先生家眷可与我等女眷同住一院。”刘备看了一眼关羽,没说什么。点着头。
诸葛亮又道:“第三件,我大哥诸葛瑾在东吴,我既然侍奉使君,便不愿再去东吴,以后外交东吴,若要出使东吴,一概不去。”
刘备惊讶道:“某非先生是教我联合东吴对抗曹操,你定是避免别人说你通敌,此等闲言碎语,何必理会?”
诸葛亮其实是知道将来舌战群儒,就自己这木讷的口才,恐怕得给东吴那帮人骂死。所以来了一招,不去东吴。
刘备自然说依得。诸葛亮这才道:“司马徽曾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今孔明愿为主公出谋划策。使主公尽收二人为帐下。天色将晚,请主公先回,我收拾了行李,速来献计。”
刘备大喜,回新野途中对关羽,张飞道:“吾平生志愿终得施展。”张飞道:“若得伏龙,凤雏二人相辅,却也给这村夫孔明记上一功。”
刘备道:“何须伏龙,凤雏,得一卧龙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