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大军开拔了,不过一天时间,便从洛阳郊区急行军走到了虎牢关外。
驻扎完毕后,王乔松独自走了走出营帐,躺在一个山坡上,望着下方雄伟的虎牢关。
虽然天已经黑的不能在黑了,可是依旧可以从皎洁的月光,以及零星的火堆的光中,依旧可以看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虎牢,关是那么巍峨,那么雄壮。
不过王乔松看上去很不高兴。因为王乔松想去一线部队从最基层的小卒做起。
王乔松相信以自己超越这个时代两千年的手段肯定能闯下一番名堂,指不定还能招收几个小弟。
可是呢,现在却成为一名亲兵。
想要上阵杀敌?想多了兄弟,亲兵都是护卫自家将军,自己可以死,将军却不容有失。
不过真到那种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自己这边的军队被击溃;第二:敌军被击溃,将军想亲手斩敌。
“怎么啦?看你的样子很不高兴唉?”不知什么时候将军来了。
咦!这不是那位白衣书生吗?怎么穿上盔甲了?
咦!一身戎装的样子还颇为威武勒。
“将军,我想去前线。”王乔松和这位白衣书生也是相识时间不断了,知道这位将军的脾气。
这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左中郎将皇甫嵩之子皇甫利。
皇甫家族起于边疆凉州,世代为将,皇甫嵩之父节久为边将,曾任雁门郡守,其叔皇甫规则是“凉州三明”之一,曾任大司农,也曾开馆立学十四年,教授无数门徒。
在这种文武双全的家族中走出来的自然也是文武双全之才。
此次出征皇甫利隶属皇甫嵩,统领三河骑士,任骁骑游击将军。
而王乔松便是这位骁骑游击将军的亲兵。
两人在洛阳西部尉府衙相识,别的参军者是回家等待集合的训令,而王乔松则一直与这位皇甫将军呆在一起。
“王木,这里便是前线啊。”皇甫利也躺下了,就算是铁打的汉子,经过一天的急行军也会累垮吧。
“将军你就别糊弄我了,军中的老卒都跟我说了,亲兵是没机会上战场的,因为他们还得伺候将军。”王乔松有气无力的说道。
“我们所有兵力加起来不过十万,而且有一半是新兵,反观黄巾军号称百万大军,你说这仗怎么打?”皇甫利心无波澜的说道。“别说我的亲兵了,就连左中郎将都有可能亲自上阵杀敌。”
皇甫家族治军严格,军中没有父子兄弟,只有将军士兵。所以皇甫利称皇甫嵩为“左中郎将”。
“那你们为啥还要领兵出征,皇甫家族为大汉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为将也没人把你们怎么样。”王乔松很轻松的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正如你所说,大汉养士四百载当仗义死节。皇甫家族愿为天下士人做榜样。”皇甫利似乎很不想讨论这个问题。
皇甫家族也确实做到了这些,据王乔松所知,此次出征皇甫家族派出来的子弟足有数十人。看样子,皇甫家族要与大汉共存亡。
除了皇甫利为将军外,其余都是屯长、队率之类的基层军官。这样的身份注定他们将奋战在一线,到战争结束不知道能有几人能安全回家。
想到这里王乔松明白皇甫利为啥不愿讨论这个话题了,皇甫氏为大汉付出太多了。
“我看也不只是这个原因吧。”王乔松依旧是一副轻松的样子。“除了皇甫氏子弟,别家士族子弟我是一个都没看到。”
“皇甫家族似乎是被整个士族所抛弃了!”
皇甫利张开嘴想要反驳,却被王乔松打断。
“也可以这样说,士族从来没有容纳皇甫氏,对士族来说皇甫氏就是一柄利刃,他们不希望你们踏入庙堂,他们希望你们永远在军中,然后等待他们的召唤,随时听命。”
“你,你究竟是谁?”皇甫利大惊失色。
一开始皇甫利只是对王乔松表现出的那一份拳拳爱国之心表示认同,否则没有理由将其破格录用,更没有可能让其作为自己的亲兵。
亲兵比起那些从低层军官获得升迁的机会要多得多!
可是今夜一席畅谈,皇甫利发现,眼前这位十四五岁的孺子居然有种看不透。
“我只是大汉的一个小卒,将军身边的亲兵。”皎洁的月光下王乔松缓缓站起,语气依旧是那么平静。
“不错。”皇甫利平复了一下心情,自我阐述道,可能在他看来王乔松似乎就是秦相甘罗一样的少年英豪吧。
“我们皇甫家族世代为将,从我曾祖辈起。我们皇甫家族便在西部边境立下赫赫战功。”
“可是这些士族门阀居然视我们皇甫家为一军汉!”
皇甫利声音有明显的增大,也许这样才能表达自己内心压抑的情绪。
“没有文化底蕴,我们培养!我祖父辈不仅统兵打仗,还开馆讲书。”
“祖父皇甫规,“凉州三明”之一,你知道羌人称呼他什么吗?”
“天威神将军!”
“他们认为祖父是上天派来的神!”
说这话的时候,皇甫利眼中出现一抹狂热。那是对祖先荣光的向往。
“就这样我祖父还是义无反顾的回到京城,开馆讲书授徒三千余!”
“就算是如此,他们也没有丝毫改观,说我祖父不过是拿着书本的莽夫!”
“是!我们没有文化底蕴;是!我们与士兵同吃住;是!我们言语粗鲁。”
悲愤,不甘,所有情绪都冲了上来。皇甫利眼中已经开始闪烁起泪光。
“可是没有我们皇甫家,没有我们这样军汉,羌人、匈奴人早就破关而入,天下早就陷入水火之中!”
“他袁氏之祖袁良最初不过是一县令,李氏之祖不过是一小吏,凭什么这么说我皇甫氏!”
一口气说完,皇甫利面色微红,喘着粗气,很显然他处在暴走的边缘。
“那你们为什么还要站出来?与黄巾作战?”王乔松依旧是老问题。
做为一个现代人,很难理解古人的忠与义。
皇甫利叹了口气,处在暴走边缘的气势瞬间消失,变得有些无可奈何。
“父亲说,有大汉才有皇甫氏,是大汉给予了皇甫氏无上光荣。若无大汉,皇甫氏便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王乔松心中十分震惊,心中回荡着一个声音,“难道这就是忠义吗?”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皇甫嵩看来皇甫氏就是大汉的忠臣,大汉若不在了,皇甫氏恐怕也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直到这时候王乔松才明白,为什么楚国灭亡后,屈原投入汨罗江?为什么宋亡于崖山之后,仍有人投海殉国?
那是对故国的怀念,那是对未来的绝望啊!
“黄巾终被灭,大汉永长存!皇甫为国魂,天下共治之。”
王乔松望着星空中玉盘似的月亮,斩钉截铁的说道。
皇甫利看着沐浴在月光下的少年,听着那震撼人心的话语,心中有说不出的疑惑。
为什么说这样的话?
就连王乔松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
因为此时王乔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大汉对不起皇甫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