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现代史记之三国真相 / 第7章 何进派与宦官派 宦官传

第7章 何进派与宦官派 宦官传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宦官,咱们前面曾经简单地说过一句。咱们今天还没准备系统地说一说宦官和太监的区别。宦官,也称太监、内官、内侍、中官、中涓、中贵人。这别称虽然多,也很容易搞混,但是最常见的无非就是太监。但实质上,咱们以前说的是没错的。其实呢,您就按那个理解就没问题。咱就主要就说东汉末的宦官,这才是咱们今天的主题。东汉末,是一个宦官荟萃的季节。但是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朝代快结束的时候,乃至一个国家要完淡的前奏,都是宦官荟萃,太监大聚会。不是不让有太监,最要命的就是太监大专权。咱就那个最典型的例子——东汉末年大宦官——号称“十常侍之首“——连皇帝都得认为爹爹的——张让。
  身为年轻时就干这行的老资格宦官,也是未来宦官的典范祖师爷,张让的出生年月已经不为所知。这一点倒是和何进有些相似,由于出身没什么大了不起,所以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汉朝的汉桓帝时,张让还并没有如何如何,也不过只是个普通的小黄门。甚至是说汉桓帝不但不得意他,而且讨厌他。张让的一天天是愁眉苦脸,不光是因为这个,而且是和他一般的太监却比他强的多得多。谁呢?未来的十常侍之一,赵忠。
  同样,赵忠的出生年月也是个未知数。但是赵忠的拍马屁的功夫开始时绝对要强于张让,也懂得趋炎附势。即便是到了后来,地位也仅次于张让。不是说张让是灵帝的爹吗?赵忠却被灵帝称为妈。同样的桓帝小黄门,赵忠却因为发现了机会而得到了升官的机会。那还得感谢我们的梁冀梁大将军。这位装腔作势的大将军早就被桓帝认作眼中钉、肉中刺。赵忠发现了这个机会并抓住了这个时机,马上参与了诛杀梁冀的活动。于是,事成之后,马上被桓帝加封都乡侯,可惜张让确失去了。张让输给了赵忠一截,自卑得不得了。而赵忠则不然,高兴得发狂,这一狂不要紧,狂着急了。又得罪了汉桓帝,结果呢,被降职了。但是张让特别善于学习,就从中又学会了不少拍马屁的知识。于是呢,等汉灵帝刚一上台,两个人是轮流拍马。把汉灵帝每天哄得乐乐呵呵。汉灵帝心说话:行啊!这俩小子前途大大滴!被皇帝相中了,妥了,升官!列侯,就这么被两人当上了。当上了汉灵帝的红人,下一步就要收买人才。收买谁呢?自己的同僚,也就是后来的十常侍等等。
  类似曹节、王甫等人,都是他们的心腹,内外一气。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自此,张让、赵忠等宦官家族的实力逐渐地愈发庞大起来。张让手下有监奴主管家务,什么是监奴呢?说白了,顾名思义,太监的奴仆还是太监。狗仗人势,有了有势力的主子,就连当奴才的敢为所欲为,什么都干。干什么呢?这些人无非就是为了要钱!勾结权贵,收受贿赂,贿赂是哪儿来的呢?不知有多少大财主为了升官,就得巴结横的。这些人钱有的是,活几辈子什么都不干干花钱钱都不够他们用的。
  举个比较出名的例子:扶风有位大财主,叫孟佗,家产富足,就属于有财无官派。也早就听说了张让的大名,也想巴结巴结张让。什么目的呢?为了让张让爱上自己,让张让心里有自己。从而,自己在社会的地位就能够提高,而且说不定就能当上官坐坐。怎么办呢?就得主动同张让的监奴结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给监奴,没有剩下一点自己所爱的东西,珍珠、玛瑙、翡翠、钻石、绫罗绸缎,别人给自己送九颗人参,他都得再想法弄一颗,凑个整给人家送去。您说吧,东汉末年腐败到什么程度,能不能怪群雄并起,黄巾作乱?监奴十分高兴啊,感激他无可无不可。孟佗觉察得出来,马上又去全国最好的饭店要了一桌酒席,请监奴吃饭。监奴更乐得不得了,就问孟佗:
  “您有什么要求呢?‘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凡是我能替您办的,不论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我都能为您办啊。”
  这就是金钱的力量,至于友谊,只是金钱的一把保护伞而已。
  孟佗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也知道差不多了,该提出要求了,于是说:“我姓孟的没有什么别的可求的,所能求的,就是早就慕张大人的大名,如果能得以拜会,那可真是三生有幸。”
  监奴何等聪明,其实早就明白孟佗的想法,无非是明知故问。
  “妥了,您就把心放到肚脐眼里,包在我身上了,这有什么难的!”
  孟佗挺放心,又添了好几十道菜,其实总共加起来一道菜都没吃了,两人就走了。但实际上,难不难?至少不简单。为什么呢?当时的张让混得就已经verygood了,已经相当于皇上的宠臣。至于外间宾客,都有专职的秘书,好几十部手机预约电话都是秘书接着,没有足够资格人家压根不能见你。张让家门口成天成宿地停着数百上千辆车子,都得挨着板地排队。谁敢插队,就得和谁玩命。
  “我都排了五十八年了,自打三岁半爷爷奶奶就让我开排,我现在牙都掉快没了,眼眉都快白了,还没排上呢。”
  纯属夸张,五十八年前张让还没发迹呢。
  孟佗也去见张让的时候,因为排队的人太多,前面排着的很多都是老爷爷(脑补),我们这位孟大先生不是个乖孩子,一点都没有保持尊老爱幼的中国良好传统。想插队,但是没人让。孟佗挺着急,心说:监奴,你这事办得不对啊。吃着我的喝着我的竟不给我办事?刚想到这儿,就听一阵奏乐声响,把大家伙儿还吓一跳:谁家娶新娘子怎么着?张三说:
  “怎么回事?”
  李四挺奸:“甭问,这是迎接哪位贵客吧。”
  再看门里门外,那真是有派头啊,红毡铺地,吹吹打打,监奴率领各奴仆在路上迎拜孟佗,并且共同抬着他的车子进门。老爷子们们大为惊奇,一个个眼睛瞪得滴溜圆直勾勾瞅着。
  “我说,敢情刚才来这小子这么牛啊!”
  “那还用说,告诉你吧,我早就知道,没看我刚才对他客客气气的。实话和你说,他是张大人的二舅哥。”
  “你可别扯淡了,我认识他,他是张大人的三大爷,成年和张大人交情莫逆。”
  古今历史,这样的人太多了。其实呢,哪儿跟哪儿啊?
  但是,真起作用了,这一下子,孟佗的名号就传开了。大家伙儿都知道张让有这么个三大爷,都争着用珍宝奇玩贿赂他,这一下子,把那时给监奴的那些玩意儿都挣回来了。但是,孟佗是个有远见的财主,他的目标远远不止这些,他的目光极其长远。不管得到什么,总要分一些给张让,张让大喜,一看,这小子行啊!好小子,有前途,就让孟佗当了凉州刺史。
  这就是财主如何做官的过程。
  例子举得长了点儿。
  闲言少……叙。
  这时,张让、赵忠以及他们的小弟——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子兄弟分布州郡当官,贪污残暴,是百姓的祸害。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但要知道,马屁好拍,收住好难!
  一件事使他们知道,原来贪官不是那么好当的。
  接着前边咱们说的,黄巾作乱,四方反叛多如牛毛,很大程度上和张让这些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末年虽说政治很糟,但也不能说在一堆坏孩子里一个好孩子都没有。
  “我想,张角所以能够兴兵作乱,成千上万的人愿意跟着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把他们的父兄、子弟、亲戚、宾客放到各州郡,独占财利,侵夺百姓,百姓的冤屈无处申诉,所以图谋不轨,聚积成为盗贼。应该杀了十常侍,把他们的脑袋悬挂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请罪。再派使者布告天下,这样可以不须用兵,而大寇自会消散。望陛下慎思慎行啊,如其不然,大汉好几百年的天下可就栽倒今天了啊!”这段激扬澎湃的演说词,只是出自汉灵帝手下一个小小的侍中之笔。
  他的名字,叫作张钧。
  汉灵帝又冒了点虎气,他竟然把张钧的奏章给张让等人看。真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就说咱们普通生活中,A和C骂B,C告诉了B,A还得来气呢,别人背后都得起码数落数落B。更何况这不是小事!
  张让那些人一个个都死啦死啦奸,那反应都多快啊。一看,马上就明白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对下颜色,彼此心知肚明。敢情张让这小子猴奸猴奸,一看这事发生了,都脱掉帽子、靴子,叩头请罪,哭开了:
  “妈呀!陛下啊,求您让我们去洛阳监狱里呆着吧,把我们所有的家财都拿出来以助军费,哇哇哇!”一大堆人往这儿一跪,哇哇一哭,皇上哪见过这个啊?受不了了。
  “介个……”
  “来来来,这何必呢?”皇上微微地一阵冷笑,最后,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欲知朕怎么处理你们这些死太监,请看下一章。”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