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微风吹拂,寒意顿生。
太液池水微起波澜,点点浮萍跃然水上。
赵佶叹息一声,转头看向赵枢道:“今天事情,皇儿可要记住教训。”
赵枢苦笑,自己能记住什么教训?
皇子之间,历朝历代谁不勾心斗角?
“你若老实本分一些,今天又怎么会兄弟不和?”
赵佶见对方不答话,不由冷哼道。
显然,现在的他依旧余怒未消,还隐隐有迁怒的意思。
赵枢知道这便宜老爹不过是想发发火气,这个时间万万不能与他反驳,要不然他肯定会狠狠的教训自己,到时他爽了,自己岂不是白受气了?
当即点头应是,唯唯诺诺的道:“父皇教训的是,儿臣确实孟浪了些……”
赵佶面色一滞,没想到对方居然直接应承。
原本他还想借机敲打下儿子,这会恶话也不好在出口,不由悻悻道:“你知道就好,我朝自开之时,那帮太学、国子监的学生们,就整天夸夸其谈,从议论大臣、到国家大事,甚至宫闱者,莫逃不过他们的议论,他们以为自己是谁?若非看在大宋以言立国的份上,朕早就将他们驱逐出京了……”
说出这话,赵佶不自觉的咬牙切齿。
虽然那帮学生一直在叫嚣着奸臣当道,但赵佶又怎么会听不出,他们这群蠢蠡是在指桑骂槐?
看了眼愤愤不平的赵佶,赵枢稍微一想便清楚了缘由。
昔年郑玄注解《大学》时,便提出君不明、臣不贤,君不仁、臣不义的思想。
学生们既然说满朝文武都是贪腐无能之辈,那可想而知,自己这便宜老爹在他们心中是什么地位!恐怕就算比不上桀纣,也和陈后主、李后主差不多了。
赵枢可是记得,南宋赵溍的《养疴漫笔》写到,神宗皇帝有次在观看南唐李后主的画像时,盛赞其‘见其人物俨雅’而再三惊叹,而后生下赵佶,又梦到李后主跪下磕头,所以称赵佶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但这种话,就是在暗指便宜老爹是李后主的转世!
由此也能看清宋朝文人的节操,遇到不喜欢的人,你就算是个皇帝,他们也敢往你身上泼粪!
所以赵枢才要办报纸,只有办了报纸,才能将话语权拿到手中!
等自己以后权利大了时,势必要将一些看不过眼的政策改革,一旦与士大夫阶级产生冲突,赵枢就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义正言辞的指责所有的反对派,那时他可以靠着舆论,轻易的做到正义即我,我即正义,所有与我为敌者,都是祸乱朝纲的奸佞!
一想到此事的前景,赵枢就忍不住对赵佶说道:“其实学生的心思,儿臣也是知道一些的……”
“他们能有什么心思?一帮闲言碎嘴之徒!”
赵佶脸上冷笑,似他这种皇帝,只管谁听话办事,谁不听话办事,至于其他的龌龊心思,他才懒得去理。
“其实学生们也是关心朝政……”
赵枢一开口,立马见到便宜老爹脸色拉下来,当即改口道:“当然,这也是希望能引起父皇的注意,到时有了圣眷,升官发财自是可期……”
“哼!虚伪道德之辈!”
看起来便宜老爹的怨念确实不小啊……
赵枢擦了擦额头的虚汗,复又低声道:“每个学生都想引起父皇注意,但父皇日理万机,又怎可能留意这等小事?日积月累下来,他们难免心存怨气,或有不平之语,也算是人之常情……”
赵佶脸色一拉,学生们有不平之语是人之常情,那朕就活该被骂?
只是他还没说话,赵枢便又低声道:“故此儿臣便想了个两全其美之法,既能让那群太学生少议论天家宫闱,又能传播父皇广开言路的美名……”
两全其美的方法?广开言路?!
赵佶不信的打量赵枢一眼,他其实是个聪明人,只是这份聪明用到了别处。
当年刚登基时,赵佶便大肆启用新党分子,广开言路,而且还立即停止哲宗时的宋夏战争,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连史书都不得不承认,徽宗即位初期,颇有明君气象,然经蔡京等奸佞诱导,随日渐昏庸。
当然,这记载在赵枢眼中就是扯淡!
以他的所见所闻,更相信赵佶是刚登基时,想把自己伪装成一个明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品性便越发显露,蔡京之流不过是迎合他罢了,哪能真把皇帝带坏,而且朝廷忠奸又不能以党派划分,蔡京自己就是新党头子,难不成用新党就是贤君?
至于广开言路嘛,呵呵。
现在赵佶也没把谏院撤掉,至于有没有时间去看,那只有鬼才知道,反正任伯雨做谏议大夫时,半年内上了一百零八封奏疏,赵佶是一个字也没批。
果然,听到赵枢的话后,赵佶只是不可置否的笑笑。
在他看来,赵枢无非想给亲近的太学生要点好处,弄个谏官、正言之类的散职。
只是这东西他固然能赏,也确实能让学生消停一段时间,但人都是患寡而不患均,一旦他们发现得好处的就那几个人,那岂不是得闹得更厉害?
总不成自己把所有的闹事者,都给一个闲散职权吧。
见对方只是笑而不语,赵枢不知这便宜老爹的想法,但还是轻声道:“儿臣想弄个报纸,就是类似于邸报的东西,但比邸报发售量更广!每隔两天,就把朝廷的一些动向广而告之,其中在附上学生们或文人的评价,这样,他们的观点可以传播,得了名,自然不会在生出怨气了!”
赵佶莞尔,没想到对方竟有这种鬼点子,细细盘算此时的可行性后,还是有些不放心的说到:“话虽如此,若学生们还在议论宫闱怎么办?一旦报纸登出去,岂不是影响更大?”
“这个还请父皇宽心,儿臣既然办了报纸,自是考虑到了这些,只需到时派人在登报前审阅,一旦有社稷父皇英明者,便会直接删除!”
想起后世的网警,与一些开门送温暖的画面。
赵枢嘴角抽搐,但还是继续道:“况且若是有这种人,只需将他名讳记下,儿臣自会呈给父皇……”
赵佶双眼一亮,如果真如赵枢所言,那太学、国子监中的乱臣贼子,就无所遁形了!
往常那群议论天家的学生,他不是不想处理,只是议论的人数太多,根本不知道谁带的头,所谓法不责众便是如此,那帮人把话题扯到天家上面后,便立刻钻入人群消失不见,赵佶哪怕气的跳脚,却也无可奈何,他总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送到开封府吧。
但知道是谁就不同了,只需逮个由头,把对方扔到宋辽边境上,看谁还能乱嚼舌根!
见赵佶终于流露出感兴趣的表情,赵枢暗暗偷笑。
男人有四铁,但他身为赵佶的儿子,总不可能和对方一起去嫖女昌,所以只能选择同流合污了。
像这种专门给文人挖坑的事,不管他俩谁传出去,都会招来无尽的唾骂,所以只能彼此信任,关系自然会越来越近了。
在这个连上天、宇宙都得围绕皇帝设定的年代里,一旦得到皇帝的信重,赵枢相信,哪怕他没有任何职权,也会有无数的聪明人找上门来……
(感谢书友无畏舰的投票,说实话,我是个慢热的人,最近的成绩太差,都在想要不要改变下画风了,但考虑下后,还是觉得按定好的大纲走,一点点的将触角伸到大宋的各个角落,然后在爆发,这样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