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宣和纪事 / 第三十二章 踩回去

第三十二章 踩回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好叫皇兄得知,为弟在太学中也有几个朋友,得知京东路的情况后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就来与父皇汇报了……”
  赵构说着,脸上的表情越发得意。
  说起来,他也没想到这个皇兄的胆子这么大。
  竟敢怂恿太学生联名上书,而且奏疏真被对方弄成了!不过任他谋划在高又如何?还不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赵构想起太学里的舅父,心中就是一阵感激,若非对方连夜报信,自己也不会白捡一个功劳。
  只是,为何母后的脸色这般难看……
  赵枢叹息一声,颇为失落的转头向赵佶拜道:“原来父皇是与九弟争执此事,儿臣以为是何事呢……”
  他说着,便从怀中拿出一本奏疏递给杨戬。
  看到他掏奏疏的动作,赵构母子脸色大变。
  怎么也没想到,赵枢来了这么久,竟是没把这东西呈上!
  杨戬接奏疏时,下意识的看了赵枢一眼,心中一阵恶寒。
  若非亲眼所见,他绝对想不到,一个人竟然能伪装到如此地步。
  算起来,杨戬自诩也是个巧言令色的老炮儿,但看了赵枢的表情,他才知道什么叫一山更比一山高……
  而最可怕的是,对方显然摸透了官家的心思!
  呈上奏疏时,杨戬偷偷看了赵佶一眼,不出意外的,官家此时的脸色,已经彻底拉了下来,偶尔看向赵构的眼神,也是充满了厌恶。
  可怜康王,还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却不知赵枢方才的举动,已让官家认定此事有蹊跷,当真是可怜可悲!
  杨戬思索着,再不敢小瞧那一脸和善的五皇子,偶尔抬头与赵枢平静的眸光对视时,总是不自觉得,带上了些讨好的笑容。
  赵枢无语,没想到自己飙下演技,居然把杨戬吓成这样……
  事情其实很简单,这俩母子显然是算好了时间,认为这会奏折已经被呈上,说是过来赔罪,其实是互唱双簧,以提醒皇帝老爹,谁才是第一个进言的人,但现在奏疏还没上,他们就先跳出来了,便宜老爹昏庸是昏庸,却不是傻子……
  看了眼韦氏阴晴不定的脸色,赵枢眼神越发冷漠,要不是杨戬告诉他早上的事,恐怕这会奏折已经被呈上了,那现在的赵构哪里还会跪在地上,应该早对赵佶慷慨陈词了……
  接过奏折后,赵佶下意识看了眼上面的字体,先是暗赞其中的文笔。接着,他的眼睛慢慢眯起,细细扫过一行行的蝇头小字。
  良久,赵佶抬起眸子,淡淡的看了眼沉默不语的赵枢,这才开口问道:“你既有奏疏,为何不早点送上来?”
  他对奏折上的事情倒不关心,反而问起不交奏折的事情。
  这是因为宋朝的皇帝最重言路,对他们来说,士大夫虽然可以相信,却不得不防,而完善的弹劾制度,便是预防权臣的保证。
  昔日蔡京被贬,就是赵佶看了弹劾奏疏,认为对方的权力已经难以驾驭的缘故,故此便一脚将他踹回府邸养老……
  是以,赵佶哪怕不喜理政,也绝不准有人扣押弹劾奏疏,因为这是他保住根本的手段!
  赵枢看了眼跪在地上的赵构,幽幽一叹道:“昨日儿臣听闻京东路的事,一时愤愤难平,便安排人去太学联名,这个奏疏也是今早才拿到的,本想给父皇送来,但大兄告诉儿臣,说儿臣一非御史、二非证据确凿,怎可听几个学生的胡言,就贸然上书打扰君父……”
  赵佶闻言一滞。
  确实,这虽然是本弹劾奏疏,却不是朝廷官员发来的,而且赵枢也是倡导者之一,交不交还真得看他心情……
  说着,赵枢脸上露出苦涩的笑容,摇了摇头低声道:“儿臣受了教导,想起父皇平日殚精竭虑的处理国政,哪有空陪儿臣胡闹,是以便打算找人去山东调查,谁知九弟却……”
  赵佶听到殚精竭虑的话,饶是以他的脸皮厚度,也是不自觉的红了下,毕竟自己今早书画的笔墨纸砚还在旁边,但听完最后一句,他的脸色就拉了下来。
  他也是从皇子阶段走过来的人,自然明白自己的儿子们会有什么想法。
  只是了解的越深,他便越发的烦躁,连带着看向赵构的眼神,也充满了厌恶与痛惜。
  人家早上才拿的奏折,你竟然在更早的时间就来铺垫,那岂不是说你在外面养了探子,专门打听自己兄弟的动向?
  这个儿子,算计君父、算计兄长,连事情都不调查,就想过来抢功!
  韦氏一个激灵,知道现在解释什么都是狡辩,白皙的皓腕伸出,猛地按在赵构后脑勺上。
  赵构不备,额头直接狠狠的磕在了地面……
  “陛下赎罪,皇儿他也是迷了心窍,陛下赎罪……”
  韦氏一边说,一边狠狠地磕头,只是片刻,她的额头便已留下了鲜血。
  赵构双眼中露出恐惧,加上额头上的疼痛,让他不禁打一个哆嗦,眼角立马留出了泪水,可怜兮兮的看向赵佶道:“父皇……”
  看到二人的丑态,赵枢眼中闪过一丝冷漠。
  回忆历史宋高宗的记载,他已经大致摸清了赵构的性格。
  历史上的赵构,在年轻时曾孤身前往金营谈判,可以说是少有的皇子俊彦。
  可到了后来,他甚至被尾随而来的追兵给吓成了阳wei,再不敢与金奴正面交锋,从这点就能知道他的性格,为人宽雅,有局度,喜怒不形于色,遇险后胆小如鼠,不敢硬战,只求偏安一隅。
  如果用两个词概括的话,那便是:外宽内懦、阴狠如蛇!
  赵枢摇了摇头,对于这种人,如果不能一击必杀的话,踩他不光污了自己名声,还可能带出一脚泥,当下便轻声道:“父皇,九弟年龄还小,您又何必动怒……”
  跪在地上的韦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绝望。
  如果赵枢不求情的话,她可以在这一直磕头,直到把那个多愁善感的皇帝感动,她了解皇帝的性子,知道那是个口硬心软的人,心生了恻隐后,不仅会原谅之前的过错,还会对一旁没有劝阻的人不满。
  可惜,这最后的一点点算计,也随赵枢开口的瞬间,烟消云散了……
  “不知他是看出来了,还是误打误撞……”
  韦氏不禁抬头看了赵枢一眼,却见对方一脸和善,还冲自己点头微笑。
  “原来是蒙的……”
  韦氏想着,提起的心稍稍放了下来,哀声称谢道:“多谢雍王……”
  赵枢回头看了赵佶一眼,见他没有发怒的意思,当下笑呵呵的道:“无妨,兄弟么,自然要帮衬一把,”
  他说着,已经走到了赵构的身旁,亲热将他扶起道:“九弟,你毕竟是父皇的骨肉,父皇又怎么会怪你呢!”
  赵构抬头,怯怯的看了赵枢一眼,只觉这五哥笑的格外渗人……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