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琅琊墨韵 / 第十三章兰亭集序

第十三章兰亭集序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353年)——永和十一年(355年)
  孔子在自己三十岁时对自己这样的评价:“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后来五十一岁的儒家至圣孔子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
  人总要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总结自己的得与失,人生经验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只是让你越来越明白自己需要躲开什么,更多的是如何趋利避害,更明白针对自己如何取舍这。世上唯一不用付出就能收获的就是年龄。
  王羲之在不知不觉中岁月之刃为他刻上了专属于他的痕迹,病痛开始悄悄从他的脚底一点一点侵袭,也许是久服五十三的恶果降临,双脚开始镇痛无比,即使手拄着拐仗也是力不从心了。他多次还书信中提及来自双足的绞痛无比。“八日羲之顿首,多日不知君问,得一昨书,知君安善,为慰。仆比小差,而疲剧。昨若耶观望,乃苦于上隐痛,前后未有此也。然一日一昔,劳复不及,以此为慰。力不。”伴随着身体的痛苦,而让他失望的是武将弄权,文官失职。
  五十岁的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到底什么是天命呢,是了解这个世界的存在还是明白明白此生的使命或意义,还是指每个人都开始问着专属于自己的问题,有各自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也有一些人并不服老,总是怀着一颗激动昂扬的心求名求利,要争,要斗。要满足自己短暂的人生绝对不能虚无的飘过。
  脚疾之后,王羲之此时收下了人生中第一只拐杖,给西蜀做官的朋友回信道“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今足下远惠之至。”老人之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人过五十天过午”,身体开始衰退,王羲之的腿脚开始老化,视察郡县的奔波更是加重了王右军的腿疾。
  作为同朝为官的好友殷浩,王羲之的书信《遗殷浩书》应该能送达朋友手中,至于能不能听进去就不是自己能左右的事了,同样的,曾经作为会稽王司马昱的书法老师,王羲之是看着他一步步成长,如今与他相比,现在的自己言轻人微官低,对于自己《上会稽王笺》中提出的建议采纳不采纳只有天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王羲之心里当然明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作为好友也不可以妄加干涉。人只能走自己的路。而且古人言“尽人事听天命”原来放在眼下是多么的应景,真可真是一种讽刺。
  远行的郡县视察可以说真实一份苦差事,周旋于官场的尔虞我诈之中对于王羲之这个会稽内史可以说是一种折磨,所幸运的事,这一片天地山色没有辜负他,每到一处,山水之间,云雾渺渺,可以短暂的让人忘却世间的烦恼与唏嘘,令人欣慰的是人生中还是有知交好友数人常伴左右,或是书信往来,或是彼此来访分享好酒。
  当然,王羲之也少不了呼朋唤友来邀请他们来山阴之地居住:“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是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吃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党不居京。此既僻,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人渐渐老了,就念着心中的那几个老朋友放不下,但真是见一面少一面。以后坟上上酒都不知道还会来几人缺几人。怕是再过几年等到百年之后,谁也不会记得还有会稽内史在这穷山僻壤任职多年。
  转眼间永和九年,“二月二,龙抬头。”娃娃们沐浴留一缕头发,做“思旧”寓意,满月的孩子们则是从头发上取下一缕交与做毛笔的师傅,胎发是父精母血凝成孕育,本身就具有灵性,而且胎发做出来的毛笔更具有弹性,挥洒泼墨之际,当然,少有人用胎毛笔书写,那是每个人离开娘胎出生后唯一可留作纪念的。这胎毛笔无不蕴含着父母愿宝宝平安长大,或期许或祝福或留作传世。
  这是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节日,念旧思古。而今总是让他看着腐败的官场,还有几人思什么古人怀个什么旧。乱世战争年代,人心不古如此。
  一个月后的三月三,就是上巳节了,这可是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农历三月三是黄帝轩辕氏的生日,魏晋后,这节日上可以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日子。虽然北方战事不断,但日子还得过,礼仪节日不能废。
  上巳节——春秋《论语》描写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人们这天可以在水边尽兴祓禊(水边沐浴)、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节目。
  最重要的是这是个可以让少女在户外参加的节日,平日的祭祀或者节日女儿只能在家里遵守礼法,所以上巳节成了古代少女的成人礼,女儿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或者踏歌起舞,以去除邪气。在南蛮之地上巳节也可以说是女儿节或是情人节,在这一天,少数民族的姑娘们可没有东晋士族庶族不通婚的等级观念,可以再这一天唱山歌或者泼水定情。
  会稽山阴县城,王羲之在自己的庄园兰亭旁,呼朋唤友修禊迎春,吟诗作文,曲水流觞。
  作为主人公的王羲之身穿白袍,素衣俊彩,携带自己的几位公子迎宾落座。
  城外的百姓们已经陆续的开始了属于自己的上巳节。只听得远处久违的人声笑语不断。
  这一日,天公作美,温和的阳光坦荡散落光芒,与民同乐的会稽内史已经布置好一切准备工作。谢家儿郎在身穿彩袍谢安的带领下谈笑自若的走过来,好友孙绰,许询,叔父家儿郎,文武众官一一落座,小儿子王献之十岁年纪在庭院曲水假山间也寻得一个位置。众人见此见之一悦。
  此处的兰亭,葱绿劲竹亭亭玉立在周围,流水旁兰草依依而立,随风摇曳,顾盼生姿,春风送来几缕清香,主人王羲之首先斟满酒举杯敬诸位。
  等待吉时,曲水潺潺,已经有人开始“曲水浮素卵”,一枚枚煮熟的鸡蛋放在河水中随着水流飘动翻滚,接着又是“曲水浮绛枣”,一颗颗大红枣欢腾的扑下水,点点琳琳,犹如锦鲤游动,这些当然是为孩子们准备的,贴心的丫鬟们转备好的兰花水和柳条水发到众人手中,或用兰花水洗手擦脸,或用柳条沾水点头,一旁的孩子们则是用柳条水把鸡蛋煮熟染成绿色,互相对碰比赛磕鸡蛋,谁的鸡蛋不破壳谁赢。
  简单的沐浴结束,女孩们一边去踏青寻春,男孩们比赛磕鸡蛋,磕碎的鸡蛋则被输的一方一口吞下解气,红枣儿可是要被收藏,拿回家中晾干。说是可以治疗肚疾。当然不乏贪嘴的人儿则是现场表演什么是囫囵吞枣。
  早有人备好书桌记录不一会开始的重头戏——吟诗咏唱,作为东道主的王羲之第一个放下荷叶上曲水流觞的酒杯先吟诗一首。一双齐齐眼睛看着这位会稽内史,琅琊王孙。王羲之轻浮髯须,随口吟诗道:“代谢鳞次,忽然以周。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迺携齐契。散怀一丘。”众人点头抚须。应景应时的作品,给大家开个号兆头。
  “今日曲水流觞有荷叶为尊,花中君子在各位面前停下时,请饮酒赋诗,诗若不成,罚酒三巨觥。”“逸少,吾官人群中幼子王献之在此,年未弱冠,怎能饮酒?!”说话的人是王献之的舅舅郗昙。
  众人闻之点首大悦,年仅十岁的王献之正要辩解,哥哥王徽之起身作揖道:“舅舅放心,吾弟之酒吾可代劳,我们六子在此五位。有四位哥哥去为七郎挡酒,如若舅舅不胜酒力,我们兄弟几个都可以把您抬回去的。”“臭小子,不陪你醉倒在竹林,我就不是你舅舅!”若干人抚掌看着这两人你来我往的调侃放声大笑。
  王羲之命人继续放出一盏盏酒觞,只见荷叶像一只远远的船载着酒觞慢慢游动,果然,曲水流觞第二站慢慢停在谢安石面前。
  谢安整顿衣袍,举起酒杯,环视众人,轻轻抿嘴角,开口吟咏道:“伊昔先子。有怀春游。契此言执,寄傲林丘。森森连岭。茫茫原畴。迥霄垂雾,凝泉散流。”旁边有人赞曰:“谢安石真乃我辈第一隐士啊,我辈俗物缠身不及也。”侍者又斟满酒在酒觞之中,只见此时风停暂刻,荷叶纹丝不动。一旁的谢万和孙绰视之,指着荷叶上的酒觞,“妙哉!安石,今日有酒中仙之命矣!”
  谢安也看着这巧合的一幕,躬身取酒,“今日天命于我,此杯我先干为敬!接着用乐府旧调吟唱出:”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裳。薄云罗物景,微风翼轻航。醇醪陶元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象,安复觉彭殇。”
  王羲之带头为之鼓掌,王徽之在一旁吹起口哨助阵。孙绰谢万在一旁连连称赞谢安真实海量啊。接着司徒左西属谢万,谢安的四弟也有诗作两首:“肆眺崇阿。寓目高林。青萝翳岫。修竹冠岑。谷流清响。条鼓鸣音。元萼咄润,飞雾成阴。司冥卷阴旗。句芒舒阳旌。灵液被九区。光风扇鲜荣。碧林辉杂英,红葩擢新茎。翔禽抚翰游。腾鳞跃清泠。左司马孙绰,作为玄言诗人的代表,今日也诗作两首:“春咏登台。亦有临流。怀彼伐木。肃此良俦。修竹荫沼。旋濑荣丘。穿池激湍。连滥觴舟。流风拂枉渚。停云荫九皋。莺语吟脩竹。游鳞戏澜涛。携笔落云藻。微言剖纤毫。时珍岂不甘。忘味在闻韶。”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一身雷打不动的道士装扮,手执拂尘也有诗作两首:“荘浪濠津。巢步颍湄。冥心真寄。千载同归。细缊柔风扇,熙怡和气淳。驾言兴时游。逍遥映通津。”四子王肃之有诗作两首:“在昔暇日。味存林岭。今我斯游。神怡心静。嘉会欣时游。豁尔畅心神。吟咏曲水濑。渌波转素鳞。”五子王徽之诗作两首:“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秀薄粲颖。疏松笼崖。游羽扇霄。鳞跃清池。归目寄欢。心冥二奇。先师有冥藏。安用羁世罗。未若保冲真。齐契箕山阿。”是故意不吟诗,王献之的酒被哥哥王徽之一人包揽,“酒痴之名”就此传出。散骑常侍郗昙(王羲之妻弟。)开口吟咏道:温风起东谷,和气振柔条。端坐兴远想,薄言游近郊。三子王涣之留诗作一首:“去来悠悠子。披褐良足钦。超迹修独往。真契齐古今。”曲水流觞第二轮。饮酒之后的王羲之诗兴大发,一连作诗:悠悠大象运。轮转无停际。陶化非吾因。去来非吾制。宗统竟安在。即顺理自泰。有心未能悟。适足缠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遥良辰会。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仰望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功。万殊靡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猗与二三子。莫匪齐所托。造真探玄根。涉世若过客。前识非所期。虚室是我宅。远想千载外。何必谢曩昔。相与无相与。形骸自脱落。鉴明去尘垢。止则鄙吝生。体之固未易。三觴解天刑。方寸无停主。矜伐将自平。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余馨。取乐在一朝。寄之齐千龄。合散固其常。脩短定无始。造新不暂停。一往不再起。于今为神奇。信宿同尘滓。谁能无此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朽。河清非所俟。王献之等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被罚酒的其中不乏酒虫作怪。心甘情愿的罚酒三巨觥,孙绰观看记录的大家所作诗作,一处结成,可留作后世,提议大家为之做一篇序文。
  大家都推举会稽内史王右军,王羲之此时微露醉态,众人取来蚕茧纸、鼠须笔放与案几。“此处兰亭,各位赋诗成集,承蒙大家所爱,献丑了”。
  风,有风来仪。
  亭。兰亭婷婷而立。
  春。暮春之时。
  客。一时名流。
  王羲之伫立片刻,凝思微许,提笔舔墨,娓娓写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众人在一旁第一次观看书香门第的王右军写书无不震惊,王右军之名今日后必将名声江左,举国桂冠。
  王羲之回览全文,删改基础,雅集而成,命名之《兰亭宴集序》。王羲之天命之年后把这些年的书法结晶行楷之风写到了兰亭中,观看王右军创书的众人陶醉在这一片山水之间,兰亭美美不过兰亭字,众人醉,醉不过兰亭酒,幼子王献之虽未饮酒确也醉倒在一片石几上,只闻得兰亭墨香就无法把视线转开,自己学书五年的心更加坚定,有这样的父亲让自己高山仰止,虽然这样的父亲让自己望其项背,没有比超越这样的父亲更令人兴奋的事情了,王献之一时间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尽管这条路还只是刚刚开始。
  此后的王羲之数次临摹自己的兰亭序,自己皆是不负当日字的神韵,兰亭字已经定格在三月三日的曲水流觞,兰亭处长亭更短亭,灵感与神韵逗留在大美之处的那一天,就如最好的记忆总是停留在记忆的某一天。而不是在其未来的某一刻。
  王羲之把《兰亭集序》原稿送给了妻子,临摹数本交予妻子自行应付。对于妻子,王羲之深知自己不擅于应付家长里短,经常从儿子嘴里听到妻子评价自己清高,只有深交好友或是对撇子的挚友们才知道王羲之是个骨子里冷静与热情并存,短于言谈却又擅于清谈而又务实的政客,不喜好在京为官却又为民为国分忧的官员。在书艺上又是杂糅古今的大家,并不一味模仿先人,桀骜不驯的笔锋绝对不会落入任何人窠臼里不能自拔。他身上既有士大夫的高贵,又能平易近人的与大众相处。
  在苦难中偷得半日闲情为乐是人之常情,在自己人生的路上相遇他日的痛苦就是命运,在国家动荡与百姓安居乐业的失衡中生活就是现实。
  王羲之在上巳节后石刻关注殷浩北伐的消息,关于自己身处的朝廷已经很难在此听到什么是好消息。殷浩遭遇姚襄埋伏截击,大败而回。殷浩本人遭众弹劾论将为庶人。被捧得越高摔的越惨。
  直到殷浩去世,王羲之再也未与殷浩见面。风光一时的殷浩可真是历史中的昙花一现,只是在《世说新语》中认认真真的客串了许多故事。在年少时,殷浩一精通玄理为名,被风流名士推崇至及,当时的好友有人出曾问道:“周公解梦有一则,梦见管棺材就是要做官,梦见大粪即使要发财,这是什么道理?”当时的殷浩巧妙的回答道:“官本是腐臭之物,所以将要做官就会梦见死尸,而钱财本就是粪土,所以梦见粪土就会发财。”众人闻之接连陈赞殷浩回答的有趣有蕴含讽刺之理。
  没想到的是十几年后,隐居的名士殷浩还是走上了腐臭之官路,而且一时掩盖桓温锋芒,成为东晋北伐主帅。殷浩也是猜中了自己辉煌战事的开头,却从未想到过是这样的结局。战鼓擂动的开场,无人问津的离去。
  王羲之知道官情淡薄,几乎都是人走茶凉的境遇,但从未想过不堪于此。这次的殷浩被贬真是让人彻底寒心,王羲之在兰亭集之后开始开始蒙生彻底辞官归隐的念头。兰亭会后,关于兰亭雅集的书艺之名一页之间传遍全国,右军之名,王右军的名号自此开始传播出去喜欢他的更加喜欢他及他的字,政客的敌对还是敌对他只是开始收藏他的字。
  对于这始料未及的虚名王羲之也是由衷的欢喜,并不是因为可以名身在外,而是他走过的路写过的字终于得到大家的认可,为父亲正名,他用这样的方式做到了,虽然王旷已经不再,母兄也无法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但是会的,他们一定可以听到这声音。他们也会看到,在书艺一途的先贤前辈也会看到,此道不绝,他王羲之没有辱没这份来自不易的传承。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