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新书新气象,希望大家收藏下来,多多支持。
......
闲言少叙,客官您坐稳咯,开书了。
......
大家好,我叫方长,此时我正衣不蔽体的从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潮湿、微冷,醒来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主动的想要去挎起一个装满水果的篮子,而且就这样很自然的出了门。
看外面,季节像是一个秋天,看街道的样子像一个小县城,房檐屋角都古香古色,人们的穿着也颇具古意,让我意识到,我这应该是穿越了。但又显然我的命不够好,穿越到一位穷的连兜裆布都不穿就上街的仁兄身上。
秋风瑟瑟,风不断从衣服的破洞钻入,调侃似的吹拂我的肉体,真特么冷额,这种时候,有根烟也好...
鞋底有破洞,我连着踩了好几块石头,硌的生疼。街上并没有什么人,于是我蹲在街边的房檐下休息,而此时,身旁莫名其妙的蹲过来一个矮子,我看着他,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嗓子突然会情不自禁的、凭空的喊出一句“脆梨”来,我又看了看自己挎着的一篮水果,我想,这就是我穿越来的职业了吧,反正要生存,再喊一喊也无妨,索性我又喊了几声。
“脆梨”!
冷风飕飕的穿过我的衣襟,真特么冷啊...身无分文,连喝口热水的钱都没有...还想着,卖几个梨子挣几个子儿,去隔壁的茶铺讨碗茶喝。
忽然大风狂作,县城街道的沙土被倏地卷起,直扑了我一嘴。
特么的鬼天气,我抱怨。
然而,最让我不爽的并不是这鬼一样的天气,而是,我特么每次喊一句“脆梨”,身旁的矮子也会附和似的跟着我喊一句,我不喊,他也不喊,我一喊,他就喊!我大为恼火!
但当我听清楚他喊的那句,竟然特么的是“炊饼”的时候,我忽然惊恐的望着他,这样的剧情让我的大脑一瞬间想起了什么似的!我如触电一般的清醒的看向他!当我认真的去看他的脸的时候,一种说不出辛酸感从眼眶喷涌而出!
“武,大,郎?”我再一瞅,这人我特么认识啊,是我的大学同学!我情不自禁的说道:“老宋,你怎么也穿越了,还特么的穿越成武大郎了!”
“方长,见到你真好......我,我我我,我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以后我可咋办啊...”老宋一向要强的脸上,此时竟写满了无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着我。
一个炊饼,一个脆梨,冷风飕飕的在我俩面前空荡的街道上吹拂着落叶,一种不言而喻的尴尬出现了。我们这两个家伙竟能穿越到一起,这也勉强算是“他乡遇故知”了吧?
“老宋,你身上有钱没,我们先去喝口热茶?”
“我也渴啊!我也想喝口热的,可是我哪有钱啊!一上午一个饼都没卖出去,哎?你那梨子不就是解渴的吗?”
“哎,也好也好,咱俩就在马路牙子上聊聊吧,你也别抠,快拿俩炊饼出来,我这一早出来都没吃早饭呢。”
“好嘞!这个管够,给!”
我咬了一口饼,他咬了一口梨,就着西北风,两个人特么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我们两个21世纪的高材生,穿越成这个德行,是冥冥中得罪了谁了么......
T.T、T.T
................................................分割线...................
我还记得。
穿越的那一天晚上,我正作为校文学系辩论会的队长,在学生中心礼堂迎战来自校历史系的辩论队,我记得那一天的论题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到底算不算是民族英雄,我是正方,观点:是。
观赛者寥寥,认真观赛的只有评委席上的教授。其实,这不过是一次交流性质的友谊赛罢了,但是对于我和老宋来说,却是势如水火的一场斗争,我们之间的得失与输赢向来格外重要,从小就如此。
老宋,原名叫宋晓,担任历史系的一辩,而我是文学系的一辩,他是我从小到大,堪称是贯穿我生命足迹的一个宿敌。
还记得那年6岁,我正准备向一个女孩表白,他却趁“过家家”的机会横刀夺爱。为了报复他,我假装他的名义,给全园最丑的女孩写了一个纸条,说:做我女朋友,baby。结果,那个女孩随后对他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纠缠,至今还是他童年阴影之一。
而7岁的时候,我们进入了同一个小学,从接受祖国的教育开始,我们就不会错过任何一次一较高低的机会,无论是考试、运动会、歌咏比赛,甚至是追女孩,我们都没有一次会放过彼此,都必须争个你死我活,我们总能在人生的起跑线之后,以对方为参照,来证明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后来,我们进入同一所初中、高中,甚至是同一所大学,虽然在不同的两个系,但是只要有机会对决,我们都不会放过彼此。
我至今还记得在这次辩论会上,双方唇枪舌战的激烈程度,那场景,真犹如短兵相接的战场一般,我不得不承认,最后老宋的陈词的确非常精彩,他说:
“《水浒传》这部作品,主要通过鲜明的人物刻画,深刻反映北宋末年朝廷庸腐,社会矛盾深刻,梁山农民起义军是在“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作者施耐庵,明显站在被压迫者的这一立场上,希望借此歌颂其农民起义是正义之举,农民起义军的每个人物都富有敢于反抗和斗争的革命精神,是值得后世赞扬的。但纵观全书,我却认为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英雄,因为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无私忘我,能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的伟人,而反观书中人物,他们自身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是不具备做民族英雄的资格的。如果只因他们打着“替天行道”的口号劫富济贫、反抗压迫,而最终,宋江妥协诏安,又做回宋王朝驱使的爪牙,试问,这样的人都如何能被称为民族英雄呢?”
老宋总结的很好,在场都给予他掌声,包括我,轮到我做陈词,我说:
“水浒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通篇以梁山农民起义的萌芽,发展,爆发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错综复杂的经历,尤其大多数是被逼上梁山的悲惨经历,来描写出他们在腐败的封建王权下,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再到发展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的全过程。
尽管农名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也的确如对方辩友所说,是基于思想的局限性,那么请让我提醒对方辩友,宋江诏安的目的是什么?是基于功名利禄吗?或许是,但我觉得不是全部。我觉得宋江其人,是清醒的明白自身的队伍是具有局限性的,所有才会明智的做出诏安的决定!那他接受诏安之后他们做了什么?替朝廷攻打方腊,即便是服役于没落的封建统治王权,他也毅然的决定为这个破落的国家,或许在现在看来像是一种愚忠,但他们拼尽全力去做为国为民的正义讨伐之举!兴正义之兵,直至战死到最后一兵一卒,这种牺牲精神是什么?这不是民族大义,是什么?你说他们不是民族英雄,谁是?
我清晰的记得在我说完这段话之后,雷鸣般的掌声淹没了老宋脸上的傲慢,然后,然后我就两眼一黑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了。我辛酸的吞掉最后一口炊饼,老宋依旧含着泪,我劝他说道:“事已至此了,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起码你还有一个漂亮的媳妇,不是吗?我这卖脆梨的,连个媳妇都讨不着呢。”
“你当我傻啊!那水浒传里武大郎咋死的你不知道啊?还媳妇呢,我现在一出门就躲的远远的,一看到潘金莲,我就想起电视剧里武大郎被灌死的那个冬天...”
“哎,现在已经是深秋了,眼瞅着就要到冬天了,老宋,你心里可得有点数啊!兄弟我也不知道说啥好,反正,提防着点吧...thewinteriscoming...”
“没想到跟你斗了小半辈子,还是你赢了...”
“都这个时候了还说这个干什么,想想办法才是真的。”
“能有什么办法,哎。”老宋一脸的生无可恋。
“如果按照剧情发展,你这个货肯定是必死无疑,但是剧情如果是可逆转的话,或许还有得救,比如说...”
“比如说?”
“比如说,你现在回家把窗户封死,这样的话,潘金莲的小棍就不会砸到西门庆的头了,或者,你在王婆的铺子里点一把火,烧个精光,这样一来,她的铺子就要重新装修什么的,西门庆和潘金莲就没机会在她的地方约会乱搞了,起码,你能躲过这个冬天,是吧?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