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徐祎率领大军剿灭部分叛军,谢沣逃到河东郡,上表新帝,示意自己愿为河东郡守,牧守一方。
大将军谢策为了保存实力便下令改封谢沣为司州牧,河东侯。
洛阳,四面城池已然残破不堪,城内荒乱萧条,因战争波及人口骤减,已经见不到往日的繁华。
皇宫,两仪殿
楚帝栎年幼,不能处理朝政,皇太后舒清临朝听政,舒致封御史大夫,司隶校尉。长兄舒光任河南尹,前将军。
外戚在朝堂独占一席,吐谷浑退兵,各路藩镇均入朝拜见,徐祎自然也在其中。
入城时,徐祎及诸王亲眼目睹谢策带着八万江北精兵入城,名义上是填充京都诸府军。
朝堂之上,位于上座的舒太后开口道:“在位的都是皇亲国戚,朝堂栋梁,眼下洛阳附近破落荒凉,实难作为一国之都,哀家与两位辅政大臣已经商议过了,青徐两州富庶,当地兵精粮足,两州交界齐郡民风纯朴,已选作新都,择日即会迁都,眼下国库紧张,望诸藩提前进献贡物,充作公用。”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弦外之意徐祎等早已知晓。
徐祎笑了几声,出言反驳道:“太后娘娘,我等天下诸藩不远千里挟裹数万兵马前来勤王,如今已经半月有余,楚律八条规定,凡本国或他国出兵相救者当负其钱粮,我勤王之师达十余万,其钱粮朝廷还未支付,却来向我等索要财物,这是何道理?!”
就是!一言层起千波浪,藩王中当属临淄侯徐何言语最激。
大步出列,怒道:“本侯自三十年前为文帝鞍前马后,得其侯位,却不想一代不如一代,如今朝廷竟要你这妇人做主,而且要向我等开国先烈索取钱粮,本侯誓死不从!”
你敢!谢策猛地一起,道:“北府兵何在!”殿外,北府都督程轩带着数千北府兵将大殿里三层外三层围的团团转。
徐祎拔剑出鞘,道:“太后娘娘!索要钱粮就是,为何要舞刀弄枪!”
舒清缓慢走下来,道:“这样说的话,汉王殿下是同意了?”
不错!本王说一不二,二十万银,五万石粮即日奉上!
其他藩王也纷纷附和,只有临淄侯徐何反对进贡,并扬言要清君侧!
徐祎回到大营后,急命麾下士卒拔营取帐,返回荆襄。
回师途中听闻临淄军攻入襄阳,但被北府兵打退,徐何带着残部回到临淄,建立政权,自称鲁王,成为首个反叛楚国的宗亲。
楚帝栎则带着百万军民迁都齐郡,更名东海,史称东楚,南北府兵合归禁军。
襄阳城,汉王宫,徐祎一身儒装在书房内研读《孙子兵法》,外面正在下着牛毛细雨这时,军师庞彦走进来,拱手道:“”启禀大王,如今我汉国领地已达十一郡,大王麾下文武中层官员不足,一些老臣充斥到地方为官,望大王制定制度,颁布求贤之昭令,为大王选拔人才!
庞彦说的问题徐祎早已了解,祎曰:“军师所说之事孤已了解,既要规定制度,就要实行最好的选举方法,军师可有计策乎?”
庞彦思索后,拜道:“西汉武帝制定察举制,由地方推举贤德之人为官,此不失为一制度。”
此举万万不可!徐祎道:“地方世族庞大,所推举之人必为世族爪牙,发展长久后必能操控朝堂形势,所以此制不可立!”
庞彦接连推举数制皆被徐祎驳回。
情形一时僵持下来,这时长史吴界走进来,道:“启禀大王,各位将领已经在校场集结,只等大王检阅武艺。”
哦!徐祎闻言顿时茅塞顿开,对庞彦道:“庞卿可知曹魏选举九品中正制?”
庞彦听后,自然知晓徐祎的意思。(曹魏中正制由陈群,司马懿起草并实行的新法,士农工商有才干之人经过层层考察授予官职。)
徐祎曰:“此制度可行!”
三日后,《中正选举制》颁布(庞彦,杨弘二人在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起草的文书。)一时天下震动。
并州晋阳
晋阳城四座城门从清早开始便有无数军队进驻城内外,边境百姓似乎已经闻到大战前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道。
荣王宫,荣王达正在上座接受百名官员的朝拜。
荣国大将军闽江出列,跪拜道:“启奏大王,并州各路兵马已系数抵达晋阳,灭楚之战随时开战!”
吐谷浑军进犯中原时,徐达便在北方坐山观虎斗,欲等两方打的两败俱伤之时领军南下,但军队还未集结完毕,吐谷浑军便拜退回凉州,此时楚国东迁,冀兖两州兵力有限,正是荣军攻城掠地的大好时机。
徐达在王位上幻想自己下一刻将要入主中原,成为霸主,不禁飘飘然。
稳定姿态后,道:“楚国历代国君暴虐,孤奉上天之命讨之,孤御驾亲征,闽江为征讨大都督,拓跋恽为前线都督,起大小兵马五十余万(士卒三十余万,强征农夫,壮丁十多万。),一战而定楚!”
徐达王旨既出,丞相苻强,太傅徐坤,兵部尚书袁立均出言反对徐达亲征,但徐达执意如此。
楚元兴元年四月初,西北霸主徐达统各族士卒五十余万大举南下,意在覆灭东楚。
十万冀州军在庸臣童规指挥下,抵抗数日后大部被歼,一万多人降,三万多人逃回东海,魏郡,巨鹿,广宗,邺城,高邑,白马四郡三关沦陷。
东海,舒太后召集两辅臣及军中宿将商议出兵一事。
狄渊道:“太后娘娘,眼下冀州州郡大半尽失,兖州仅有五万多人,实难抵挡敌军兵威,臣恳求以平余侯陈兰将军为帅,带领陈家军出击兖州!”
舒后道:“陈家军自文帝时期便威震天下,其中有近万精锐甲士和数千铁甲骑,既如此,陈兰便为兵马大元帅,哀家再调给你十万禁军,务必击溃反贼!”
翌日,陈兰接了太后懿旨,带着十几万大军赶赴前线,在兖州东郡一代同荣军主力交战。
东楚军首战告捷,以五千人代价歼敌两万多人,振奋气势。
之后数日,两军僵持不下,陈兰擅守城池,荣军攻打东郡不下,遂缓缓退去,绕道攻打其他州郡,陈兰带着八千铁骑绞杀荣军一万余人。
邺城,荣王达闻前方战势失利,不禁大怒,调集三十万大军渡过黄河,攻打关隘延津,陈兰领军出战,道:“前方的!平余侯陈兰在此,谁敢往前一步,格杀勿论!”
荣王达却呲笑,道:“陈兰不过是一四旬老将,且体弱多病,已是风烛残年,谁敢往前一战?”
一将飞奔出去,边道:“某乃荣军校尉,看吾取你人头!”
口号喊的响亮,但实力却不尽人意,不到三回合便到九泉之下去安度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