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1937年9月22日。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重庆。
一园大戏院①门前,一枚一人多高的疑似航空炸弹,尾翼朝天头朝下插入沙包堆,孤零零直矗矗的,引人瞩目。
①一园大戏院:重庆解放后,由西南文教部接管。1951年改名人民剧场。八十年代初期,市川剧院青年演员集训队在此处演出川剧。后为市中区川剧团场地。
一园大戏院门前的公路叫大梁子,即张恨水在其小说《纸醉金迷》中写到的百货游贩交易一条街。梁子指山脊,大梁子就是渝中半岛的山脊,也是重庆古城的龙脉,又称龙脊。其东起朝天门,西连枇杷山,横亘城中。重庆人习惯以大梁子为界,依地势高低把市区分为上半城和下半城,即大梁子西北面止于嘉陵江畔一片称做上半城,而大梁子东南面靠长江一侧称做下半城。1932年以前,大梁子一直是青石板铺砌的街道,也有上大梁子街与下大梁子街之分。1939年市政府将大梁子更名为中正路。重庆解放后又改名新华路,沿用至今。
大梁子漫坡起伏的路面上,黄包车、行人和肩贩川流不息。间或有几辆小轿车驶过,开锣喝道似的一路鸣笛,又直冲横撞。吓得黄包车纷纷避让,满街乱窜;行人左躲右闪,乱跄乱跌。一个个瞋目竖眉,破口怒骂。
“尿罐里头起波浪——你批疯发咾哇!”
“蚂蚁子爬芋头梗梗——你槽槽痒唛!”
“背时砍脑壳的,我尻你先人板板,万人牌牌儿!”
“老母牛荡秋千——牛批去牛批来的,你得意昏咾!”
“你娃开个小包车幺不到台②,沟子下头夹黄鳝——行市溜咾!”
“打嫩颠儿的③,敢撞你老汉!额楼上长鸡儿——你娃要日天!”
②巴县土话:自认为了不起。
③巴县土话:打短命的。
八叉挥舞着警棍,东奔西跑的,忙活了一个钟头,累得鼻蹋嘴歪。一直在截拦和追逼行人及肩贩,不停地吆喝道:“走过路过,千万莫错过,都到一园去!哎,一对对二筒①盯倒我做啥子?我不是你们的补巴老汉儿②!都到一园去,猪耳朵听倒没得?嘿!你们乱跑啥子?你们展劲跑,老子黑起沟子撵③!不把你们追得满天飞,你们不晓得啥子叫‘狗撵鸡’!”
①谑词:眼睛。
②巴县土话:后爹。
③巴县土话:使劲儿追。
行人与肩贩一边四散逃走,一边骂骂咧咧。
“你娃估倒④老子们进戏院看戏,鬼头刀把⑤地想做啥子?你们这些乌棒⑥,一天编方打条⑦的,把老百姓马干吃尽⑧!”
④巴县土话:强迫。
⑤巴县土话:指包藏祸心,搞阴谋诡计。鬼头刀安上刀把,就会乘间作祸。古代使用鬼头刀者,除刽子手外,便是杀人劫财的匪盗。
⑥乌棒:又名乌鱼、乌里黑、黑里头、蛇头鱼等,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贪如饕餮。此处指聚敛无厌的旧警察。
⑦巴县土话:想方设法。
⑧巴县土话:此处指敲骨吸髓式浮收勒折。
“是哦,我们做点小生意养家糊口,这些乌棒巧立名目乱收陋规、乱搞摊派;不是借端索贿,就是借故敲诈。我们实在负担不起,他们今天唆使地痞无理取闹,明天就直接脚尖锭子⑨地‘打赏’。打累了,用‘法绳’绑了双手,横拖倒拽拉去‘关鸡圈’、‘坐饿关’!龟儿黑心肠的,刮毒得很!”
⑨巴县土话:拳打脚踢。
“沟子不黑不是角色,不给我们来个刮骨抽筋,乌棒些不算刮毒。逼我们扫锅刮灶,又东挪西借欠一沟子债,他们才得财买放。看我们把锅儿吊起打当当⑩,他们一边分钱钱,一边鬼笑穷!”
⑩巴县土话:比喻穷得无米下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