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华天已经不想再讨论什么剑仙了,这根本不是自己应该考虑的事情。
毕竟人家想灭掉自己就是一瞬间的事情,做什么都是徒劳,还是问问北岛的情况比较现实。
就问:“那巨猿是什么来历?”
徐默道:“它很早就在北岛了,还曾经被一位高僧点化过,能说人言,品行善良,故能在那人手下逃过一命。”
华天一听‘品行善良’,就不再犹豫了,兴奋的说道:“我要和它做一笔买卖。”
徐默不知道他为什么高兴,只是道:“去看看专星吧,这死士很不错。”
华天看到神庙里的专星时,不禁被他吓到了。
只见他满身是血,右肩膀上缠着厚厚的布,脸上一道裂口从嘴角直到耳际。
他还在熟睡,华天就问这是怎么回事?
徐默道:“他强行把肩膀的筋接住,又把坏掉的骨头用一支箭连起来,飞来找我求救,找到我的时候,我因为他是胡尚的死士,就没管他,所以他就从空中跌落下来,摔成这样。”
华天赶忙抓住专星的手臂,运起《黄庭内景经》,然后骂道:“你跟胡尚的交情也不算差吧,再说了,你好歹是个修道之人,怎么一点仁慈之心都没有?”
徐默犹豫了半天才道:“死士是最不值得救的人,他们做事不择手段,每次都是用命办事。我救了他一次,说不定他会自杀。”
华天顿时一愣,徐默说的不无道理。
在这个年代,死士恐怕是最不招人待见的一类人了。
因为他们代表的就是杀戮,不论他们做什么事情,结果都会死人,不是死别人,就是死自己。
华天叹了口气,道:“帮我找位郎中。”
徐默掏出一棵药草道:“这是‘紫金藤’,可以疗伤。”说完就飞出了神庙。
此时,在长安城太极殿上,群臣吵成一片。
因为,对于东瀛的事情,李世民准备从高表仁和胡尚中间,选一位作为东瀛的代理大臣。
这可是个好差事,代理大臣就是永久的使臣,也就是李世民的眼线。
虽然危险,但好处很多,只要能站稳了脚跟,那么,东瀛每年的上贡都会通过他,这可是个肥差。
长孙无忌为首的武将纷纷推举胡尚,说胡尚在东瀛传授《道德经》有功,结束了东瀛被佛家影响的局面。
而房玄龄为首的文臣,纷纷推举高表仁,说他办事稳妥,此次之行,不但带回了胡尚,而且还完美的做好了差事。
李世民也拿不定主意。
胡尚虽然办事不利,可宣扬了道家,立下大功,这可是不争的事实。
东瀛一直被佛家控制,就连最著名的圣德太子都亲自抄写过佛经。
高表仁也不用说,虽然差事简单,可他带给了李世民很多珍奇果子和金银珠宝。
果子,李世民倒不怎么稀罕,毕竟吃完就没了,可金银珠宝可是好东西,在目前国库亏空的情况下,这真是一场及时雨。
而李世民也不能直接张口向大臣要钱,这样的话,帝王的面子往哪里放?
而他犹豫的不是该选谁,而是怎么选这两人背后支持的势力。
他其实最想用的是高表仁,可是势必会惹怒长孙无忌。
若是迁就了长孙无忌,那么长孙无忌就真控制了大唐了。
不说他掌管着吏部,选拔官员都得经过他,而且兵部和刑部都跟他是一个阵营,如今再加上财政,李世民虽然很信任他,但也不敢冒这个险。
眼见群臣吵闹不休,李世民看向了魏征。
可魏征好像不知道李世民在看他,低眉垂眼看着自己的脚尖,仿佛脚尖上有看不完的景色一般。
李世民只好咳了一声,以提醒魏征该说句话了。
可魏征是抬起了头,但看着大殿的房顶,研究房梁。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了,“哼”了一声,转身就走。
群臣都不再吵闹,也不敢阻拦李世民。
礼官宣布退朝后,群臣散去,只有魏征坐在大殿的地上,沉思着。
李世民一回到寝宫就拿起弓箭吩咐:“去把朕的‘夜照云狮子’前来,朕要狩猎。”
宫人急忙去准备,李世民拿着弓箭猛拉了几下。
这时他感觉有人给他披了一件衣服,扭头看去,是长孙皇后。
李世民面无表情道:“若是朕与国舅不和,你该当如何?”
长孙皇后微笑着帮他整理好衣襟,道:“陛下觉得臣妾会帮谁?”
李世民长叹了一口气,说了朝会上的事情。
长孙皇后道:“陛下早有决断,何必来问臣妾。不过,若是陛下现在去狩猎,魏大人可就吃不到午饭了。”
李世民猛地一惊,自己怎么能生魏征的气,真是糊涂了。
赶紧把弓箭交给长孙皇后道:“午膳,朕要吃糖焖翠笋。”
长孙皇后笑道:“快去吧,臣妾这就去准备。”
李世民搂了一下她,就急急火火跑进了太极殿。
魏征一直在闭目养神,可就在李世民刚到侧门口,他就拜下去道:“陛下若是有了决断,臣也该告退了。”
李世民大笑道:“不必,午膳到朕的寝宫去用。”
第二日,李世民就下了两道圣旨,第一道,胡尚与高表仁皆有大功,各官升一级,赏府邸一座,杂役两百人。
第二道,任华天为代理大臣,但华天必须辞去东瀛的国父之位,并炼铁五十万斤,东瀛即可在三年内不纳岁贡。
这样可是一举三得,不但安抚了群臣,并且照顾了他们的面子。又让这二人没有芥蒂。还剥夺了华天的权力,并给了他甜头,毕竟东瀛国现在可以说是华天的。
但李世民不知道,华天看了这道圣旨后,只说了一句:“废话连篇。”
李世民又怎么知道华天的想法,华天只是想早早回到中原,至于什么升官发财,他根本懒得计较,更不用说又是炼铁这个麻烦事。
不过李世民这道圣旨一到,也起了点作用。
最起码,东瀛的子民开始感激李世民,很多文臣武将竟然自发性的找人帮华天造船,以便他可以去炼铁。
就连虬髯客都高兴不已,每日亲自去查看船只的情况,说李世民确实是仁君,一件差事,能让人们好好休养生息三年,这可是大仁慈。
看来虬髯客确实不及李世民,这本是一个阳谋,他愣是看不出来。
东瀛以前也没纳过岁贡,可现在李世民一句用生铁换岁贡,居然没人觉得不正常。
华天也因此事得到一些好处,至少北岛需要的工匠,很顺利就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