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本就将人们的生活震的天翻地覆,震后迟迟不见救援更是令人有种无助的绝望。
此时旅家旅馆的遗址上聚集着北川灾区里唯有的外来者,这群穿着黑色隔离服的人在北川地震的当夜就赶到了这里。为首的是帝都地质大学地震专业的首席专家孟天祥,这位年过七十的老教授为地震事业奉献了一生。
本来可以准确的预测地震一直是国内,乃至国际专家学者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华夏的唐古县地震吸引了国内地震界的巨大关注,甚至掀翻了以往的一些研究成果。
“地震伴生生物”这一名词就是孟天祥教授最先提出的,唐古县地震疑点重重,直到现在仍有些疑点还没被解决。
当时去唐古县考察的带队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先生,名叫郑喜,是一位早期留美学生,建国后归来报效祖国。去的路上老先生就对几位学生讲起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因为这几位学生都是临时被国家分配过来的,都是空有一番热情,但是专业知识所知甚少。
在车上,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问郑喜教授,“老师,这地震发生过后,最缺的不是救援队伍吗,咱们现在去是做什么?”
郑喜教授白了他一眼,“天祥啊,你最好问,这是你的优点。但是你的专业知识掌握太少,我们在震后要做的是估计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地质变动。”老先生有些得意,“这前两项只要是个认字的人就能做,但是这最后一项,全华夏能做的也就不超过三个人。”说完还得意的竖了三根手指。
“这其中就有您吧?”另一个梳着小分头的男生笑着说。
“自然。”这马屁正拍到了老爷子心坎里,郑喜满脸笑容。
“那还有其他两人呢?”这是一个梳着麻花辫的女生,此时她正睁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郑喜老爷子。
“我跟你们说,除了我以外,就是我的师弟,现在在山东地质研究院当院长,叫董晓义。”
“那最后一位呢?”孟天祥又忍不住了,提前发问道。
“至于这最后一位,”说到这老爷子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沉,“就是咱们学校的周桥老师。”
车里的其他三个学生都知道郑喜和周桥不和,但是却没人知道为什么不和。当下看老爷子脸色阴沉,就连最不善于察言观色的孟天祥此时也没有乱说话。
周桥和郑喜都是留学归来,按理说两个人应该是思想观念相同,便于交流的朋友,而且这两个人的专业都一样,更应该彼此交流合作。但是这两个人却几乎一句话都没有说过,连校长出面调和都不行,也就成了帝都地质大学一个公开的秘密。
后半程车里的人都没有再说话,老爷子郑喜好像有什么心事,望着车外的风景一言不发。而车里的其他三个学生则是由于没有做过长途车,都是十分的乏累,有没有人说话,便都倒头就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