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汉家天子刘玄德 / 第三十五章:生别离

第三十五章:生别离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阴云沉沉,冷风袭袭,这是十月下旬的涿县。
  县城之外人潮如堵,喧哗如市,吐气如雾,驱散着来自天地间的寒意。在马车之侧,刘弘对着前来送行的百姓长揖一礼,恳切地道:“诸位乡邻,请回吧,莫要再送了。”
  人群却是不依,传出熙攘的叫喊声:
  “大人,让小民再送你一程吧。”
  “是啊,再送一程吧。”
  “……”
  刘弘听到这些喊声,有些感动又有些羞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刘弘认为自己其实并没有达到这句话的要求,他所做的其实不多,行事出发的目的也并不单纯,无论是赵家破灭之后的免费分药,还是为错过春耕的百姓所提供的那一点粮食,刘弘更多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让自己岁末计审的成绩好看一点。
  然而纵使如此,这一点点小小的好处就让这些百姓如此地念着自己的好,甚至不惜在这般恶劣的天气中出城相送,作为一个良心尚存的士大夫,刘弘对此并不能做到坦然自若。
  因此刘弘最终还是摇了摇头,又劝道:“还是请回吧,诸位身着如此单薄,这天气又是如此阴凉,若因此感了风寒,此弘这过也。”
  “大人。”一个老者从人群站出来,一拜道:“大人活命之恩,小人无以为报,唯能在此送送大人,以表心意,望大人勿要推辞。”
  老者说完,附和之声此起披伏地想起。
  “是啊,大人就要我们再送送您吧。”
  “是啊,小民们能做的也只有如此了。”
  “……”
  刘弘无奈,他明白再多说已是无益,如今让这些百姓回去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他不要再多逗留,赶快启程。
  想到这,刘弘转身,走了几步,来到妻子王氏的身旁,此时的王氏左侧站着长子刘备、右侧站着二子刘平,怀中抱着熟睡的小女儿刘妤,目光温和而又悲伤。
  刘弘轻轻地张开双臂,对王氏柔声道:“夫人,让我再抱抱妤儿吧。”
  王氏小心翼翼地刘妤放到了刘弘的怀里,刘弘就如此静静地抱着,一如寻常往日,不知多久之后,刘弘长长一叹,语调低沉又萧瑟:“也不知再抱起妤儿是在什么时候了,或许那时她已是一个大姑娘了,我已经抱不动了。”
  “夫人。”
  王氏闻声看着变得寂寥的丈夫,本能地想要说些劝慰的话,但又想起此时的场景又为之语塞,最后只是“嗯”了一声。
  “我走之后,家中大小事务就托付给你了,还有备儿、平儿,你要好加管教。”
  王氏点了点头,依然默然,然而眼眶已经泛红。
  “玄德。”刘弘又看向了刘备。
  刘备上前一步,来到刘弘面前,两人却是相对无言,刘弘心中本是有许多话要说的,对儿子沉迷工械、数算的担忧,希望其重归正途的期望,但是良久之后,刘弘最终只是挤出了四个字:“好生读书”。
  然后刘弘将女儿又送还到了妻子王氏的怀中,转身上了马车。
  接着马车“嘎吱嘠吱”地缓缓向前行驶,庞大的人群也开始簇拥着长长的车队开始移动,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最终这车队在缓缓地转过一片林子的时候,就再也看不见了。
  ……
  刘弘坐在马车中,心情亦不好过,生别离,从来不是一种乐事,但是人有时候为了一些东西,又不得不承受这种痛苦。
  今岁十月,天子率百官重臣于南宫朝见太后,太后则依汉家制度还政于天子并赐还其在天子元服之前代为保存的传国玉玺。
  然后天子当政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中央大封群臣,在地方擢升政绩卓著之官吏,以笼络人心,巩固地位。
  也是因为如此,在县丞位置还没有坐多久的刘弘才凭借着防疫之功升迁为扬州会稽郡剡县县长,是的,是县长而不是县令,依照制度,一县所治人口若在万户之上,则称县令,若在万户之下,则称县长。
  其实,起初接到至扬州为官的诏令,刘弘是有些愕然的,虽然刘弘早已清楚自己绝不可能在涿县为官的,因为按照汉家的回避制度,为了防止地方豪强势力的坐大,像刘弘这样本地出生的官员若想要当一地的长官,那么只能异地为官,比如刘弘的父亲——刘雄老爷子——最后也是迁往东郡范县做了县令。
  然而,这个时代的扬州可不是后世繁华的江南地区,在如今的北方的士大夫的眼中,扬州就是一个莽荒之地,不仅烟瘴横生,而且越夷猖獗。
  事实上,自光武皇帝建国起,扬州的百越一直就是帝国的心腹大患,他们不服王化,侵扰地方,严重的阻碍了中央的南方的开发。
  在如此的环境之下,刘弘所谓的升迁在大多数人眼里实则与贬斥无异,至少在涿县县丞的位置上不仅安稳,而且一年的灰色收入绝对要比这个听都未听过的南方小县的县长高出不知多少。
  刘弘也明白,若单以功绩而论,他绝不至于到往扬州为官的,只是今时不同往日。天子的恩赏,本就是一场令天下汉家官僚欢呼的盛宴,而在这其中,定然免不了有背景有资历却无功绩的官员的四处钻营。
  “朝中有人好做官”,而没什么背景的刘弘只能吃别人吃剩下的残羹剩饭了,刘弘不知道在自己任命为郯县县令这件事的背后到底经过多少人物的博弈,他也不想知道,有些事既然无能为力,那么就不要非要觅个究竟、自寻烦恼了。
  况且这个结果虽然不算太好,但大抵还在刘弘的接受范围之内,因为刘弘如今所求的本就是却是一处大展拳脚的地方,扬州虽然苦困,但却未必不能有一番作为。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刘弘默默地想起了昔年读书时在《韩非子·显学》中所看到的这句话,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人的野心或志向总是随着境遇的不同变化而随之膨胀与缩减。
  ……
  建宁四年十二月,涿县刘府,刘备推开厢房的窗户,看着院落中飘飘扬扬落下的雪花,呼出长长的一道白气。
  自父亲刘弘离去,已经一月有余了,除了还时不时哭喊地叫嚷着要父亲的小刘妤,刘府其余的一众人员都渐渐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甚至对于熊孩子刘平来说,在短暂的悲伤过后,他就陷入了无止境地闹腾之中,搅得府上鸡飞狗跳的;刘备为此不得不抽出自己本就不多的时间来管教管教自己这不听话的弟弟,母亲呢,她总是心太软。
  涿县依旧如故,去了一批官吏,自然又来了一批新的官吏,大家相安无事的处着,这世道和光同尘才是正道,像刘弘这样一言不合就大开杀戒的愣头青才是真正的异类。
  王氏呢,虽然已经从丈夫离去的悲愁中走了出来,但很快她就陷入了更大的苦恼之中,开始担忧起来丈夫另寻新欢的可能,。
  远在扬州,孤身一人,吴娃楚女,这几个关键词让王氏忧心忡忡,并开始怀疑起刘弘所谓的“涿县不可无人”以及“扬州荒蛮,烟瘴横生”等让自己留守涿县理由只是他支开自己的借口罢了。
  王氏就如此陷入自己的猜测中不可自拔,虽然幼时受过的一些教育和这个时代的风气的潜移默化让王氏知道她或许是应该坦然一点的,不要做一个妒妇;但是人本就是占有欲极强的自私生物,除非不在意,否则很难做到坦然。
  或许,时间会让王氏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时间总是一副万能的灵药;不过在此之前,王氏也就无闲暇去做管理这府中的事务了,所以刘备的所谓的关于母亲“心软”吁叹其实是一种误会。
  ……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刘弘并不清楚自己夫人脑海中的那乱七八糟的想法,他推开了房门,来到了了楼船的甲板上。
  与雪花飘扬的幽州不同,南方此刻依然没有半点下雪的迹象,但是这并意味着这里是温暖和煦的,相反那种无孔不入的湿寒之气在刘弘看来,远比故乡凛冽的寒风更让人难受。
  甲板之上,已经有人站立,刘弘一看这道背影便笑了,他走到那人旁边,负手而立,目视着水天一线的远方,笑着问道:“公彦几时起来的?”
  贾威闻声,立马转身就要施礼,却被刘弘止住了:“无需多礼。”
  “喏。”贾威恭身抱拳道。
  刘弘无奈一笑,这贾威哪里都好,就是有时太过刻板了,“好了,公彦这次可以说了?”
  贾威答道:“威起来已有半个多时辰了,这船舱睡的人颇是难受,便起来到甲板上吹吹风。”
  “吹风?吹风好啊,这南国的舟船坐着还真是不太习惯呢。”刘弘想起了刚坐船的几日众人在船一个个上吐下泻的,不由一叹。
  贾威不语,站在刘弘身旁就像一个钢铁铸造的雕像,刘弘也没有再说话,吹着冷风,望着天际,若无有意外的话,还有近一月的行程,郯县就要到了。
  而在那里,等待他的到底是什么呢?
  一时间,刘弘思绪万千。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