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我的唐朝小康生活 / 第八章 小有收获

第八章 小有收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三人收拾了摊子,找个僻静角落数了数了数今天挣的钱,发现今天挣的钱竟然有三百多文,着实让赵虎和张文修吓了一大跳,看着小半袋的铜板,张文修激动得连声音都在颤抖:“初儿,这······这便是我们今天上午挣的钱么?我的天啊,怎么如此之多,怎么卖这吃食怎么如此的挣钱”(唐朝钱币的购买力实在厉害,太宗时期,一石米便只要三四文,高宗时期也只要五六文左右,因为野史与正史对钱币的购买力的描述出入太大,而且唐朝时期,实行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也就是说布匹与铜钱的是一样的流通制度,正是因为太乱作者无从深入考究,为了让大家比较有代入感,一文可以理解成现在的30块左右,也就是说这里买了300文,在当时可以买75石米,唐朝一石约55公斤,也就不难解释张文修为什么这么激动啦)
  张易初哈哈一笑道:“爹,这算什么,孩儿还有其他吃食的办法,个个都不比这个差呢”张文修听到儿子这么说,不禁觉得有奇怪,自己儿子是看着长大的,平日又没出过远门,性子又有些害臊怕生,见到同村的乡亲都有些害羞,怎么现在确实如此的聪慧,这吃食的办法又是哪得来的?
  “初儿,你与爹说说,你是如何得知这油条的做法的啊?”
  “额·····爹,实不相瞒,上次孩儿生病了,在睡梦中有一白胡子仙翁,这白胡子仙翁得知咋们家家徒四壁,又说爹娘你们二人平日里行善积德,仙翁于心不忍,传授给我的,并吩咐孩子要好生学习,多挣钱孝顺您二老”张易初被问得又些胡头八脑,随口乱编,想了这么一个借口。
  听到张易初这么一说,突然有些惊喜的说道:“是了,是了,那仙翁定是咱们隔壁村庙里供奉的李太仙君,这李太仙君庙里的的金身便是白胡子,你生病的那些时日,你娘还去过求过李太仙君很多次,神仙保佑,定是那李太仙君见初儿你生病于心不忍,降下仙法,来帮咋们家咧,谢谢李太仙君,太好了,太好了!!”张文修激动得手脚颤抖,就差没跪地下磕头谢谢李太仙君了。
  嘀嘀咕咕半天,张文修又说“初儿,等那日得了闲,你与爹娘一起去苗里谢谢李太仙君,去磕磕头,烧烧香才是”“是,知道了,爹,到时候去感谢李太仙君”张易初到。
  眼看天色还早,与刘大叔说好是末时过来接人,现在才午时刚到,三人满活了一早上,早上出门喝得那边跟水差不多的稀饭,一上午全消化了,不说还说,一说三人的肚子都咕咕叫了。
  “爹,咱们满活了一早上,现在天色还早,去吃点东西吧”张易初摸着肚子说到,一说吃东西,赵虎来了劲兴奋的说道“初哥儿,咱们去哪吃呀?,听我爹说着洛阳城好吃的多了去了”“我哪知道有什么好吃的,咋们去逛一逛,走走看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张易初说道。张易初第一次进城,也想了解下唐朝的的饮食,这也算考察了。
  三人沿着西市便走边看,路两边好不热闹,唐朝人饮食文化中偏爱生食,最著名的便是鱼脍,富足之家摆宴请客一定有这道菜,将生鱼宰杀后片成非常薄的鱼片,沾着调味料食用,讲究的就是一个新鲜鲜美,汉字里的鲜为什么是鱼字旁就是来自于这,在这西市里大大小小的饭馆市肆也是最卖座的一道菜。平日里老百姓也是食用汤饼稀粥为主,烹饪习惯也大多为蒸煮炖,炒炸这些烹饪习惯并不是特别广泛。
  找了半天,三人寻了个胡人开的羊杂汤摊子,摊子上也都坐满了来往的过客,吃着热乎乎羊杂汤就着胡麻饼,个个吃得满头冒汗,这胡人穿着过腰的胡袍,下身穿着类似裤子肥大的裤子,唐朝时期的政府对外族都是持宽容的态度,也允许异族经商读书,所以这洛阳城也经常看的见鹰钩鼻灰眼睛的胡人,只见这胡人老板正在大声吆喝着生意,见有生意上门,笑着大声热情的招待。
  这羊杂汤也是两文钱一个碗,胡麻饼一文一个,平日里张文修来城里大多也是买两个胡麻饼就算了,今日看赚了钱也是大手一挥,点了三碗羊杂汤几个胡麻饼,没过一会,三大碗冒着热气羊杂汤和胡麻饼就上来了,张易初一看,“好家伙,这可真是良心店家了,大海碗装着满满一大碗羊杂,这成本得多少钱啊”张易初不知道的是在当时唐朝上流社会可没人吃着羊杂,羊和鱼才是最主要的肉食,宰杀后的羊杂也大多数一些穷苦人家买不起羊肉买去打打牙祭。这胡麻饼也是烤得焦黄酥脆,上面粘着满满的胡麻,真是让人忍住食指大动。
  羊杂汤一上桌,赵虎搬起碗就一顿呼噜呼噜,吃得那叫一个香,相比之下,张一簇吃得可斯文多了,张易初夹了一筷子,一入口,张易初真是不禁想竖起大拇指,要不说胡人是游牧名族,羊杂又鲜嫩又开胃,羊杂被处理得一点膻味都没有,菘菜混又吸入了汤的味道变得又鲜又甜,没想到在这大唐朝还有这么好吃的的羊杂汤,心想,真是小看了我们老祖宗,虽然没有后世调味料那么品种多,但是这碗看似简单的热乎乎羊杂汤还是让张易初吃得胃口大开。突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呀?,又喝了口汤,仔细尝尝居然还有点淡淡的辣味,这可就奇了怪了,张易初依稀记得这唐朝时期并没有辣椒,辣椒似乎是明朝时期传入中国的,这辣味又是从哪来的呢?正在纳闷着,旁边以为张文修看着儿子呆呆看着碗,关切的问道:“初儿,怎么了,是有些不舒服吗?”
  “爹,我没事,我在想,这汤里怎么有辣味呢,这辣味从何而来”张易初答道
  “你说着辣味啊,嗨,这里面应该放了茱萸呀,这茱萸平日里熬鱼也用得上,前几日你作病,你娘听赵大娘说着茱萸熬水喝能治恶寒,还托人去城里药铺给你买了些回来熬水喝呢,不过这茱萸熬水味道着实不好,味道刺鼻辛辣,可是······这又似乎不想是茱萸,这茱萸辣是辣,可这羊杂汤里似乎也没有那股子刺鼻的怪味呀”张文修看着羊杂汤皱着眉头也想不明白。张易初一听明白了,心想,这唐朝又没有辣椒,听自己爹这么一说,定是那茱萸无疑,为什么没那股子刺鼻味,这估计也是人家的秘方吧,以后有机会好生研究下。“爹,没事,我就随便问下,咱们继续吃”张易初说道,再看赵虎,这小子吃得真香,简直是竹框里倒石头,随即笑着说道“小虎子,你慢些吃,没人跟你抢”
  “嗯····唔······好·······张大叔,初哥儿,你们也吃啊”赵虎嘴里塞满了羊杂胡麻饼答道到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