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鹅的三国 / 第六百三十七章 盗墓时代

第六百三十七章 盗墓时代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又七日,完成一次清淤的元始号战舰在渭水口调头,逆渭水而上。
  
  黑熊不清楚‘节’速怎么算,但也清楚元始号逆流时速应该在二十公里。
  
  测速的参考对象就是幕府信使,他们乘马追赶元始号的脚程就是很好的参照物。
  
  这次逆流返航,舱内多装载粮食,是要测算满载性能。
  
  黑熊站在指挥塔楼之上,自从滑冰之后,他就开始喜欢佩戴眼镜。
  
  滑冰时是半覆式的茶色水晶镜片,现在戴着遮光更强的墨镜。
  
  他的目力太强了,一眼看过去会被动接受、观察很多信息;而戴上墨镜后,整个人受到的视线信息干扰就少。
  
  想要压制超常视力、听力信息带来的负担,就要用白法力强化身体。
  
  但他现在更想保持正常的生育能力,也只能被动压制这些信息的采集效率。
  
  渭水南岸,响应征辟的娄圭停下车马,整个人站在车辕处一手扶着车厢,一手遮在眉眶,眺望缓缓逆流而上的元始号战舰。
  
  他哪怕第一次见,也知道这艘战舰对东南伪朝意味着什么。
  
  无帆,逆流都有这样的速度,真等到荆州水师建造新式蒸汽战舰后,再装上船帆,顺流而下,东南朝廷拿什么来挡?
  他也清楚这次幕府为什么征辟他,许攸举荐是一回事,关键的是他的茶园规模已经到了临界点。
  
  想要谋求更好的发展,那就必须加入幕府,建立功勋,获取官爵。
  
  足够高的官爵,才能提升茶园的规模。
  
  否则的话,以后难逃清算。
  
  原始号战舰一楼餐厅,诸葛亮与贾逵对弈。
  
  作为考功司州列郡第一的诸葛亮,按道理是能进入幕府担任诸曹的长吏。
  
  可诸葛瑾依旧是秘书台的秘书监,幕府长史伊籍、西曹南阳刘望、东曹河东贾逵与秘书令河内杨俊商议后,转诸葛亮为陈仓令,官秩千石。
  
  幕府随时有大修陈仓道的打算,陈仓道修通,对沟通陇上、汉中能起到关键作用。
  
  此前因渭水泛滥,关中与陇上的交通要道是街亭,要向北绕行陇山。
  
  渭水泛滥了这么多年,两岸地形变化很大,进行整备后,就具备大军通行的可能性。
  
  诸葛亮任期内的任务就两个,一个就是侦测地形,规划路线,计算工程量;另一个就是恢复陈仓的职能,在这里建设军团级的武库、邸阁、空寨。
  
  未来西方用兵,陈仓就是大军西出的集结点。
  
  南方用兵的集结点是蓝田,东方是陕县。
  
  北方则分为河西、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宣大六个军事节点。
  
  指挥塔内,黑熊处理完公文,交给韦康誊抄入档。
  
  他轻易不下指挥塔,战舰空间就这么大,他随意走动的话,各种繁复的礼仪、问候让他感到厌烦。
  
  与其那样,还不如待在塔上观看两岸景色,或研读破解的龙骨文,或者看王粲编撰的后汉书。
  
  今年曹操、袁尚之间和平相处,兖豫二州也就没有战争阴影。
  
  二州许多士人请求入关参与龙骨文破译……几乎也在同时,进行有组织的挖掘先秦、两汉诸侯王墓室。
  
  这跟董卓、袁绍、曹操掘墓盗金不同,这些人完全是为了获取先秦、两汉王室珍藏典籍。
  
  士人之间已经出现一个猜测,那就是上古历史并没有断代。
  
  先秦公卿贵族之后的士人们因有传承的学术,因此玩弄经典,糊弄普通士大夫后人;这些普通士人又糊弄平民。
  
  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高祖立国后,帝室与王室另有一套传承自先秦诸侯王的典籍?
  
  不仅兖豫二州,冀州、青徐二州士人也着手盗墓,专挖各地王墓。
  
  关东之士经历过袁绍、曹操疯狂的盗墓风潮,现在自然有更灵活的道德观念。
  
  与其让上古珍贵在土壤里腐朽,还不如挖掘出来,誊抄流传,使之能传承下去。
  
  一些已经得手的人,献宝一样往关中跑。
  
  就连夏侯惇治下的河洛地区,也有守军盗挖历代周王墓室,韩、郑陵墓。
  
  也就帝陵庞大,这些人不便挖掘。
  
  意外开启大挖坟时代,黑熊多少有些无奈,但士人思想也进一步开放,总归是好的。
  
  日暮时,元始号战舰停泊长安码头。
  
  许多人下船用餐,码头处的驻军也将准备好的食材运到船上。
  黑熊这才走下指挥塔,来到一楼餐厅。
  
  这里不仅是餐厅,还有厨房。
  
  也有一批官吏登船,送来了积攒需要处理的公文。
  
  等待用餐之际,黑熊翻阅幕府内部的公文,扭头问边上等候开饭的杨俊:“季才,潼关馆舍准备的如何了?”
  
  “都已妥善,幕府厅、曹随时可以入驻理政。”
  
  “这就好。”
  
  黑熊合起长史伊籍的公文,前年搬到蓝田时他就发现,不能让幕府官吏长期待在一个地方,要让这帮家伙运动起来,经常换个地方,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办公,才能保持较高的专注、效率。
  
  前年冬季去蓝田辋川河谷,去年去了陈仓船厂,今年就安排去潼关风陵渡。
  
  这里本来就有甘宁屯军的营垒、堡垒群,打扫、修缮一番就能使用。
  
  工作闲暇时,站在堡垒屋顶吹风、晒太阳时就能看到骷髅巢,对提高工作积极性很有帮助。
  
  也只有这样每年迁徙、转移,才能压制一些不好的风气。
  
  这种近距离的‘远征’,才像一个幕府机构。
  
  甘泉太小了,虽然禁止了无端人员的流入,但各类底层人员的勾连现象已经出现。
  
  因此这次不仅是幕府机构迁入潼关,西乡、东乡也在迁徙范围。
  
  等将诸葛亮送到陈仓,测试完元始号综合性能后,黑熊就会开启第二次清淤工作。
  
  然后就带着东乡、西乡女眷乘船逆黄河而上,航入汾水,在汾水下游两岸分别安置她们。
  
  鹅群也迁入汾水流域,让它们玩个痛快。
  
  更多的是想重温当年的那种感觉,带着甄宓顺汾水而上,去看看破匈奴的战场,并祭奠英灵。
  
  严格算起来,大破匈奴主力,才是关中奠基之战。
  
  这一战威慑内外,巨量战利品稳定了局势,解救出来的人口,才是他真正的铁杆,仅次于虎牙军元从。
  
  随行幕臣都留在船上用晚餐,而诸葛亮这类蹭船的人只能去码头亭驿馆舍里用餐、休息。
  
  黄月英是封君,因此安排给他们夫妇的是独立小院。
  
  鱼油灯照映,餐后,黄月英为诸葛亮整理各种资料,都是她这段时间搜集的。
  
  明天一早诸葛亮就要登船前往陈仓,而她只能返回自己的学馆。
  
  但陈仓与长安之间并不算远,每月总能挤出一些时间去陈仓见诸葛亮。
  
  临分别,两人更感时间紧迫。
  
  只是黄月英察觉诸葛亮心事颇重,床榻之上,低声询问:“夫君近来心神不宁,可是崔先生那里有变故?”
  
  “不是崔公。”
  
  诸葛亮低语:“伪朝太子过平阳时曾特意见过我,我躲避乡下视察农事,这人逗留不去,护卫此人的魏文长将军遣人说情,我才见了伪朝太子。”
  
  黄月英感到心惊,不自觉抓紧了诸葛亮手臂:“他说了什么?”
  
  “只是探讨学问,我有属吏在侧,不怕许攸盘查。”
  
  诸葛亮声音很低:“伪朝太子病殁代地,左右随行文武却被魏文长强掳到辽东。其中有一人是顾雍之长子,庐江太守陆康的外孙。被掳走时,他托人求救于我。”
  
  黄月英冷静思索,略作回忆,就说:“他托付了何人?”
  
  “广宁令陈忠陈孝先,陈季方之子,陈群从弟。”
  
  诸葛亮没有往下说陈忠,只是一叹:“据顾氏子言语,说是顾氏与陆氏有顺应大司马之意。我不知此人言语虚实,此事又在我职权之外,实在不便向幕府上报。”
  
  “兄长友人多与江东有旧,夫人闲暇时见嫂夫人时,可将此事说给兄长,请他勘验。若是有迹可循,还请援手一二,庇护这顾氏子。”
  
  听着诸葛亮低声嘱咐,黄月英却皱着眉,直觉告诉她,顾雍这个长子身上有很大问题。
  
  但这种事情,不是诸葛亮一个县令该上报的,也不是她能插手的。
  
  只有身在秘书台的诸葛瑾能合情合理介入。
  
  (本章完)
  
  
  (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