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当部队文书的那些年 / 第一章:轮到我退伍了?

第一章:轮到我退伍了?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到底留不留
  谨以此篇,献给部队岁月
  献给无数默默奉献的基层战士们
  吴小康把电脑上的小红叉一个个点击完,瞄了瞄右下角的数字:03:03。还有十分钟就要站哨去了,算一算,两个小时一岗,离起床也只剩下了半个小时。还能睡好吗?他叹了口气,在冰冷的玻璃桌面上小憩起来。可几乎是刚刚与周公碰面,往外“冒”着一身秋寒的哨兵就把他晃醒了。
  “文书!换岗啦!”
  迈着略显沉重的步子,吴小康在操场上来回踱步。今晚的月色很好,手里的照明灯似乎显得有些无用武之地。他抬头望去——这似乎是他五年来第一次好好欣赏这个朝夕相伴的营部呢,平时太忙了,身在此山却不见此山。
  座落在闽南腹地的251团是全师最新一批的营房新建项目:外观现代化、布局人性化、设施便利化,哪怕从美学角度也是无可挑剔:砖红色的屋顶,乳黄色的马赛克墙体,乌黑发亮的扶栏杆和银白的窗框交相呼应,在明亮如镜的玻璃窗映衬下,整个通信营简直像个令人赞叹的工艺品。逢到大晴天,那蓝天才叫蓝、那白云真叫白,颗颗“军姿”挺拔的橄榄树呼应着士兵们的橄榄绿,美得令人窒息。五年前,小康下连的那一天正是那样一个风景如画的日子,251团是他一来就爱上的地方。此时此刻,夜色中的营房色调暗了几个度,但仍美丽庄重,守护着沉睡的全连战士。
  一晃眼,自己竟已是走过五个年头的“老兵”了。入伍前,小康是个普普通通的计算机专业中专生,因着一份好奇一份崇敬走进了部队。由于技术在手,他甚至从第二年起就调到了营部学习当文书。他想起了自己的“师父”老陈。老陈退伍之前,战友们都尊称他为“老文书”,而他吴小康则是“小文书”。老陈是个十二年的老兵,班长、军械员、卫生员、驾驶员、司务长这些岗位他无一不通,小康觉得自己有幸能与这样一位“大神”级人物同室共枕眠三年多,绝对是军旅一大幸事。在老陈的言传身教之下,自己俨然已经是个合格的文书了。不过,自从老陈退伍以后,大家也就不再好意思“小文书””小文书”地这么叫他了,而是给他“调级”,去掉了“小”字,直呼其为“文书”,简单而正式。去年老陈退伍那一天,自己举着相机在人群中捕捉着战友们的拥抱和泪水,可当他把镜头对准老陈的时候,他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不爱拍照,摆了摆手,接着扭过头望着营部大楼出神。他坚毅的侧脸一直没有转过来,直到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渐渐远去……
  吴小康知道,老陈是想留的。一纸缩编命令让他和小康团机关里之间形成了一种不可明说的矛盾,但无论是干部还是战士们,谁也没有明里提起过这个话题。传闻说,以后营部的文书岗位可能只能留一人,本来,在当时还是个“新手的”的小康已经做好了重回战斗班排的思想准备,可出人意料的是,老陈却主动打了退伍报告并笑着说:“是时候给年轻人挪挪窝儿喽。”这个年轻人是谁,小康很清楚,送老陈上车的时候,他用相机挡住了肆意泛滥的眼泪。
  小康正回忆往事,忽然看见一个人影正远远地从营门岗方向走来,他马上按亮了手电。
  “站住。口令?”
  “2,回令。”
  “1。营长好!”原来是李营长查岗。小康把手电换到左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怎么样,人员都在位吧?”李营长一向和蔼可亲,常服上的两杠一星在月光下熠熠生辉。
  “报告营长,哨位无异常情况,营部在位22人……”
  “好。小吴啊,怎么想的?今年打不打算留二期?”李营长在岗哨簿上签了字,微笑看着这个自己得力的助手。在整个通信营,这个老陈带出来的徒弟已经有口皆碑,甚至比连里的二期三期文书说话办事还要麻利,为人处事也是无可指摘。李营长也是从通信员干起的,他深知有时候一个部队的政治工作水平如何,只要需瞅一眼他们的文书室就可摸个大概齐:有的文书室文件资料办公用具井然有序摆放整齐,文书正襟危坐在电脑前,迅速及时接起每一通电话并妥善处理;有的文书室一脚踏进去,就要被里面如同生化武器般的香烟泡面臭鞋味儿熏得两眼一黑,你要想找到里头的文书啊,还得在堆积如山的文件里或者陈列柜和乌乌压压进来办事的人群里里搜索一番。通信营部的文书室就是前者,而吴小康的大脑就如同windows的“我的电脑”,司、政、后大大小小的通知、计划、通报、名册在里头分门别类有序归档。有他这样的“士兵参谋”在,自己和教导员在每一次的大项检查后扬眉吐气的几率就很大。
  小康喜欢当文书,喜欢把老陈教给自己的一切传承下去。听到问话,他暗想:自己怎么可能不想留二期呢?这几天,他甚至开始在二年度兵中挑选着下一个“小文书”了。
  十月的夜风已经带来了丝丝凉意,但小康在营长的提问下一颗心很热乎,同时又有点不好意思:“嗯!想留下,再干几年!”
  “呵呵,小康啊,无论工作还是各方面表现,你都很不错。营里能有你这样的文书很难得。不过,咱有红心,也要有准备。年底就要改革了,你也知道,到时候得走一批士官。我问你,如果走的人有你,你能接受吗?”李营长语重心长,一口气说了很多,却说得小康的心降了温。
  “……”。部队的消息是四通八达的,他当然知道年底部队大改革精简裁兵的消息。文书群体是军队中的“万事通”,上至师部机关的小道消息,下至营连主官昨夜与嫂子吵架,几乎全都装在他们脑中的“文件夹”里。可现在遇到“走”与“留”的抉择,小康再也不是什么万事通了。
  “我服从组织安排!”小康明白,部队有很多领导往往并不是想要你的真心话,也不是想和你拉家常,而是在考验你的政治觉悟。很多时候,适当的一些“违心话”反而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你们这样的老兵对连队感情都很深,也各有各的困难。营里面肯定会充分考虑。行,好好站岗,我再去各连看看。”营长得体地代表“组织”回答了吴小康,可却又让人觉得他什么都没有说——就像机关下发了十几页纸的学习文件,只有那么一两行字是核心干货。
  “营长慢走。”小康用手电为营长照亮了前方的路,自己心里却乱了方向。师父老陈穿了十二年的军装,干了十年文书,退伍后进了老家的派出所做了个普通片警。他在电话里告诉小康,外面的生活和部队一样忙碌,却少了很多滋味。老陈说他挺怀念文书室的那台比小康服役时间还长的的电脑的。小康暂时还没有品尝出他指的“滋味”到底是什么,但也许他只有继续留下来才能懂得老陈话里的禅意。
  清晨五点。远方的地平线上泛起了蒙蒙的微光。一夜满天的星子昭示着又一个晴天,月牙儿此刻正影影绰绰,恋恋不舍地退出驻地上方的天幕。小康下了岗,重重躺在文书室的床上盖着大衣蒙头补觉。床头的“豆腐块”横平竖直,只是绿色的表面蒙上了一层薄薄的纤尘——前段时间季度性考核和检查频繁,自己和教导员一块儿忙得连轴转,这被子几乎有一周都没有打开了,每天凌晨,小康不是蜷缩在床上就是趴在电脑前合衣而眠。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