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有句俗话叫做人生何处不相逢,我吧,在路边开了一个小饭馆,几十年了,见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也有过一些离奇的经历······。
那是开店的第三个年头,斜阳将落,天色微暗,店里来了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婆婆,婆婆年纪看起来不算太大,身子骨吧看着挺硬朗,平时背着一大篓蔬菜去集市上卖,这天兴许是肚子饿了,过来吃了一碗面。
老板,煮碗面吧,素面都得行,今天十五,吃不得荤。
好,老人家稍等会。
揭开面锅,二两素面下去,沸水翻腾,简单的一碗面,加点葱花,少许盐,少许味精,不沾油,老人家却吃的津津有味。
店里没有其他客人,闲来无事,便拿了碟花生,坐老人家对面聊起了天。
老人家今年多大了呀?
我啊,今年七十几了。
嚯,老人家身子骨挺硬朗,看着还以为五十几呢。我看你隔山差五的卖菜,你这么大了不应该在家里享清福吗?儿女也挺大了吧。
儿女啊,都各自成家了,怎么好意思打扰他们啊,也是国家好啊,老年人免费发补助,每个月能领到一笔钱,平时种点菜卖卖钱也就过得下去了,也不用每个月找儿女要钱用讨人嫌哦。
老人家说笑了,哪有嫌弃自家父母的啊。
老人家有没有些不一样的的事情啊,要是好听,有趣我就不收你面钱了。
钱还是要给的,事情倒是有,给你说一个,当个乐子听听就行,我也是听老一辈人说的,做不得真。
故事吧我从老人家那里听了个七七八八,最后还是收了老人家钱,老人家说,人穷但是不能占便宜,该是多少就是多少,我们这些信佛的啊讲究不欠谁,不差谁。
说是有那么一年啊,大家日子都过得还不差,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流传着一件事。
最初的时候吧是从一个小孩子那开始的。
,一个不大不小的镇子,四通八达,四面八方都有路,通向四个城市,但是都有半个小时的车程,天宫庙,四周信佛的居民唯一的上香处,诸多俗家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由于是唯一的一座寺庙,所以香火也还算鼎盛,所以啊,这信佛,之人也是颇多。
有那么一个孩子啊,正在学堂里面专心上课,就那么恍惚了一下,鬼使神差的看向了窗外,只见一条白绫飘过,这个孩子吧正在上课,只好按耐住心中的好奇,等着下课再去查看这件事,好说不说是终于撑到了下课。
教室吧在二楼,这孩子冲到阳台边去查找白绫,却是未曾见到,孩子也是倔脾气上来了,二话不说啊就跑到了一楼去细细查看,按照当时看到的位置来看,掉落下来大致是在花坛这一块,可是上上下下找了个遍也是没找着这白绫去了哪。这事情吧随着上课铃声响起也就不了了之,权当是看花了眼。
孩子也就忘却了这一件事情,可是在第二天啊,一位同学悄咪咪的塞了一张纸条给这个孩子,纸条的内容过于迷信,最终却写了一些东西,让孩子后背发凉。
一张普通的纸上写满了一些佛教的众生理念,说念极人生疾苦,最近妖魔肆虐人间,天上众仙看不下去了,欲要在某年某月下凡除妖,近期可能会发生什么什么大事,家家户户务必早日回家,门窗紧闭,不可太晚在外逗留等等,结尾附上了一句,此告示携带于身上可免除灾祸,可去复印多份,一传一保平安,一传十保家人,一传百保近亲,一传千可富贵。
于是乎,这张纸就越传越邪乎了,每天人们劳作完也没什么娱乐活动,家里的老人就去庙里烧烧香,年轻人则在院子里各种串门聊家常,孩子嘛自然是在屋里赶作业了,只是大家好像都默契的早回家了一点,平日里不是深夜必定是灯火通明,呼声震天的场景也悄悄消失了。
时间就这么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大家好像也不怎么在意这件事了,那张一传十,十传百的纸也没出现在视线里了,而后的大家好像都对此事失去了记忆,任凭提醒啊都想不起来有那么一件事情。
作为附近唯一的寺庙——天宫庙,在这件事情中却没有受到任何波及,风平浪静,上香的人啊更多了,香油钱也收了许多,据说那个月在庙里煮饭的大姨啊月钱可是多分了一倍有余啊。
本以为事情到这里算是不明不白的结束了,可是老人家之后说的一件事,让我对整件事情的高度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老人家说啊,这件事过了大家也就风平浪静的走上了生活的正轨。
直到事件过去了一周以后的一个夜晚,正值大家吃过晚饭,天色微黑,大家茶余饭后的活动不就是串门拉家常嘛,那是忽然之间啊狂风大作,树木竹子吹得是呜呜作响,让大家打消了出门的计划,纷纷安睡屋中,时至半夜,妖风更甚,夹杂着暴雨倾盆,惊雷炸响,让诸多睡眠浅的人后半夜睡的一点儿也不安生。
第二天清晨大家也是清醒了,但是室外的场景给人惊出了一身冷汗,之间竹子倾倒,树枝遍地,而在靠近路边的地方,也就是大家俗称的马路牙子,蝴蝶凋零,铺满了地面,简直惨不忍睹。
之后便是庙里举办了一场庙会,而在庙会之后整件事却是草草结束。
事情到这里算是告了一个段落。
我们不去论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但是这整件事情下来也是要素颇多,只是在一些细节上处理得不够完美,但是融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让整个事件的受益人也是大赚了一笔。
这件事里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
首先我就把这件事定义为惊天骗局。
整个事件的疑点有几处。
其一、毕竟仙佛不两立,不是一家人便不进一家门,写满了佛教理念,却说着道家众仙看不下去了?
其二、事情有那么大,天宫庙却没有任何波及?上香的人更多了?
其三、一传十,十传百,所需要的印刷量不可小觑,哪怕只是一个小地方,常驻人口也是万数起步,其中利润可想而知。
其四、已经人尽皆知却无人管理?
整件事我认为最巧妙的地方是在于利用了天气,一场雷暴雨成了最佳助攻,把整件事情推入了一个高潮。
对于事件再次分析之后又得到了一些结论。
之前所说的寺庙上香啊,庙会啊等等,寺庙代表方都是要收钱的,上香要收香油钱,纸,烛,香也得向寺庙购买,但是香油钱还是得交。
而从老人家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来说,寺庙并无其他上级关系,会有一些固定支出,还会有一些临时支出,但是并不会太多。
可是每天的香油钱却是流量大户啊,可没有说灾区捐款啊,捐献,资助等行为,而用于日常维持寺庙开销的用度也不是太多,相关人员的工资再给到位,剩下的就耐人寻味了。
而煮饭大姨多得了一倍的月钱,这就能说明很多的问题了呀。
老人家走了,故事听完了,我却陷入了人性的复杂中,这张大网让我找不到方向。
或许很多人的人生一路平淡,还有一些人精彩纷呈,但是最重要的是坚持本心,人性经不起推敲,也经不起考验。
这故事的离谱程度令人汗颜,但是描述的东西让人不寒而栗。
天色漆黑,时间良久,既无客人,也是时候关门歇业,回家早早歇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