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好像那把伞后来被吹走了,吓得我完全不敢回家,后续是怎么结尾的我就记不清楚,好像是被送回了家,还挨了一通数落。
那时候的母亲一个人带着我,又要上班,还要养孩子,做家务,都是她一个人做,根本忙不过来,根本不可能接送孩子上学。
那时候的家长们都让小孩子自己去上学,一方面是没有时间送孩子,一方面也是没有多少车子,那时候的家里能够有辆自行车的人家,那就仿佛是开上了大奔一样醒目。
更不要说什么汽车,能够看到一辆卡车都是难得事情,因此路上的安全性还是比较高,而且小学生们上下学都是成群结队。
我算是上学早,公社医院就没有幼儿园,因此6岁左右就进入小学念书,还不满一年时我妈工作调动,来到了泉城,一个北方的城市。
主要是政策的变化,解决大片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因此我妈带着我和弟弟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
因为大家都在工作调动,因此母亲的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父亲身边有人一直想要搞父亲,卡着不让我妈进父亲工作单位的卫生室,大本医科生又当了好几年医生的母亲进不去医务所,最终还是另一家单位接受母亲。
而那时候的我自然不知道还有这么事情,反正就知道母亲从一名医生变成了老师,专门讲生物化学,为此母亲去别的单位学习了一番才正是上岗。
呃!母亲和父亲这一辈的人说话都是有口音的,上课时也会表现出来,这一点和后来的大学老师不太一样,反正轮到抓普通话时我妈要退休了。
其实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说,要求老师普通话过关真的很正确,因为口音会让老师说的话让学生听不懂,尤其是大学往往是来自五湖四海,有时候真的不容易听懂。
我们一家人到达泉城后一开始住在楼上的小屋子,那时候我家还从公社医院带着几只老母鸡过来,因为有时候母亲会在楼上喊鸡回家,而家里的几只鸡就顺着楼梯跳上来。
看到这一幕的人都夸赞母亲养鸡养的好,而母亲之所以养鸡,那是因为家里穷,还记得家里曾经有专门做烧饼的铁质夹子,就是为了省钱自己烤饼,好在我家主要吃米饭,不然只怕常常自己蒸馒头,就是为了省几分钱。
父母亲两个人也就是二位数的工资,要养一家四口人,还有给老家的婆婆(老家那里把姥姥叫婆婆)、奶奶寄养老钱,因此一个月能够攒下五块钱,那就是很幸福的事情。
养鸡,就不需要买鸡蛋,要知道票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有,各种东西都是定量供应,鸡蛋就是好东西,一个月没有多少,可要是养鸡的话,就会多吃不少鸡蛋。
一般我妈会早晚喂一下鸡,什么蔬菜糠这些东西,都可以拿来喂鸡,等上班后就把鸡赶到外面的院子里,让它们吃草吃虫子,反正养鸡的人家绝对不止我们一家人,大院里有好多家都养鸡,大家都认识自家的鸡。
后来父亲的职位有变化,我们从二楼搬到了一楼,说起来这个大院子是某个地方的**院,住进去后十分阴凉,而后有同学说那里的房子十分阴森,大概是老房子的原因。
我倒是没有什么感觉,反正我家的鸡跟着搬下来,还专门在走廊上安了鸡窝,邻居家也是有鸡窝的,我记得我家是两个鸡窝,这样子万一有两只鸡下蛋,也不会没有地方跑到别人家鸡窝里下蛋。
对了,还有一件事让我十分恼火,那就是我后来开始学习游泳,因此就要穿泳衣,结果在外面晾着时被连着偷走了两件,气的我骂人,可衣服还是不见踪迹,搞得我都无法游泳,真的是太缺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