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大明:说朕是暴君,万民岂会相信 / 第38章 三方势力

第38章 三方势力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法无禁忌,即为自由。”
  这是众多大臣心照不宣的规矩。
  于谦抿抿嘴唇,看向坐于末位的阮浪,问道。
  “阮公公,不知陛下何意?”
  一直旁听的阮浪见于谦忽然问起自己,愣神一下,而后微笑回道。
  “来之前老祖宗已吩咐,此事皇上只要结果,你等商量好,票拟出来,司礼监会即刻批红。”
  “至于其他事情,请原谅小的也不知道。”
  陈循见于谦还在犹豫,嗤笑一声,质问道。
  “于大人,之前你可是信誓旦旦的支持此国策。”
  “怎么现在却畏首畏尾,难道突然改变主意了?”
  “当然不是!”
  “只是南方初定,吾怕再起刀兵而已。”
  “那就改制九边,这本就是事情的起点,由此开始也合乎情理。”
  “不行!”
  “也先虽然已退走,但还要依靠边军。”
  “等我新军训练齐整,方可动九边之卫所。”
  陈循见此,拿起茶杯一摔,将殿内众人目光通通吸引过来。
  随后怒声对于谦斥责道:“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若大明朝都如这般畏首畏尾,还能办成何事!”
  “别忘了,我才是内阁首辅。”
  “这事就这样定了,先南方开始,勿要再多言其他!”
  “来,签字!”
  说罢,一直负责记录的司值郎便将奏折拿到了于谦面前,等待他签名画押。
  于谦见此,叹气一声,便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随后把笔一甩说道。
  “诸位,兵部还有诸多要事,我先走一步。”
  话落,不等众人劝阻,便大步走出了文华殿,向兵部衙门而去。
  而陈循见到这一幕也没有说什么,待众人皆签名画押后,又提起另外一事。
  “于大人既然有要事,那武举科考一事,便暂时先放放。”
  “我等先行商议司农司卿衙门一事。”
  “诸位对于这位正三品大员,可有心仪之人推荐。”
  一直等待此事的高毂,在陈循话落那一刻,便立即开口接过来说道。
  “高某举荐漕运总督王竑。”
  “司农司卿虽说是都掌农耕百事,但更多的还是要靠司农博士去做。”
  “其主官要有调动四方的能力。”
  “而一直都掌漕运的王竑显然是第一人选,且身为右佥都御史的他为人正直,体恤为民。”
  “将我大明根本的农耕一事交给他,想必陛下也会放心。”
  说罢,将头转向一旁的王文,锐利的目光紧盯着他,又道。
  “王大人,王竑是你的下属,我说的可有失偏颇?”
  王文从高毂看过来那一刻,便明白了其眼中的威胁之意,显然是对他相助陈循有所不满。
  自知理亏的他急忙点点头,承认高毂所言尽皆属实,也承认王竑是第一人选。
  原本想提拔陈文的陈循在此时也不得不多加考虑。
  刚才陈循所提的南方改制,高毂并无加以阻拦,按照官场默认规矩,此时高毂所提,陈循也不应加以阻拦。
  但司农司卿这个职位,是个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好位置。
  此时的大明朝百废待兴,只要司农司卿在任上不犯大错。
  过上几年,升任六部尚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也是陈循纠结的原因,现如今的六部尚书都已经老迈,再过三五年必然会经历大调换。
  为了自己与一众政治盟友的利益,陈循必须要捧出一个魁首。
  目前来看,也就陈文与彭时能担此重任。
  “高大人,我倒觉得翰林学士陈文更为合适.......”
  还未等陈循说完,高毂便打断其说话,语气有些激烈道。
  “陈阁老,今日到底是议事,还是来听命?”
  “若是议事,吾还愿在此,若是听命,请恕高毂不能奉陪!”
  高毂的这番态度直接了当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内阁不是你陈循的一言堂,别想着什么好事都揽到自己怀里。
  而高毂的这番行为也提醒了王文,他可是知道朱祁钰十分中意王竑。
  如今既然高毂支持王竑,他为了弥补之前,且也为了向朱祁钰表忠心,遂也对高毂之言附和出声,表达支持。
  一直未发言的萧镃看到这一幕,心知这个职位拿不到手。
  便也熄了心思,对着陈循轻轻摇头示意其暂且退让几分。
  陈循见此,也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了高毂的提议。
  至此,事情已基本商议个大概,后面的一些零零散散,就不用这些大佬操心。
  他们手下的部署官员皆会去做,到时他们只需确认没有问题,签字就好。
  但是,就在陈循准备起身之时,坐在末尾的阮浪却是开口说道。
  “高大人,老祖宗有交待,让你将昨日的工学博物院一并商议好。”
  “工学博物院?”
  陈循不知道这又是哪里冒出来的新衙门,但既然是成敬的安排,那便是经过皇上的准许。
  对此也不敢怠慢,又坐下身形,对着高毂说道。
  “高大人,可否将此事详细说明一下。”
  听到询问的高毂,并没有立刻回答,想起昨日朱祁钰对他交待的话。
  思虑再三后,决定隐去一部分实情。
  “陈阁老,此事乃昨日陛下亲口安排之事,让我工部寻找匠人,用以研制火器武备。”
  “且还要负责民间诸多农具与其他实用工具的创造。”
  “这事可是愁坏了我,不知您是否知道哪里有这样的大家。”
  话音刚落,阮浪的声音再次响起。
  “高大人,老祖宗让我为你推荐一人,此人乃是修建我大明宫城的大匠阮安。”
  “阮安?”
  对于此人,陈循与高毂当然知道,阻挡瓦剌也先的京师九门瓮城正是出自他的手笔。
  而后他还重新修建了皇城中的三殿,与通惠河疏导工程的施工。
  说他是如今的大明匠作第一人也不为过,并且此人还与极善火器制造的黎澄是知己。
  如今虽然黎澄已逝,但他所留笔记资料都已全部赠与了阮安。
  这就几乎导致了阮安成为大明名副其实的工业第一人。
  “若是阮大匠出任,我等自当信服。”
  容不得陈循与高毂不服,这工部匠作非精通者不可指挥。
  若派一个不懂的文人前去,到最后恐怕落个指挥不力,砍头的下场。
  阮浪见此,也眉开眼笑的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奏折,递给陈循示意其签字。
  “陈阁老,以后我阮氏三兄弟,多多靠你照顾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