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随着夜色的加深,四人离开了温馨的小餐馆,踏着月光回到了宋酉东家的古董商铺。商铺的门面还是那么古朴而典雅,木质的招牌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有韵味。他们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檀香和岁月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段时间以来我们都在外面奔波倒斗,好不容易回趟黑龙江,我提议由我带你们三人好好逛逛我的家乡。”宋酉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自豪和期待,他对于能够向朋友们展示自己的家乡感到兴奋。
随后四人在宋酉东的带领下游遍了黑龙江各个地方领略的黑龙江的风土人。就在四人在还在下次旅途不知道去哪之时,莫羽西看着阎十三和孔小楠提议道:“北平我带你们游了,黑龙江老宋也我们逛了,什么时候去趟你们兄妹俩的家乡啊?”
阎十三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怀念:“我和小楠的家乡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从小我就跟着爷爷学习风水,十四岁那年日军大肆侵略祖国,我萌生了参军的想法,到时候我可以带你去看看当时的征兵处,那是我与老宋第一次见面的地方。”
孔小楠点头附和,眼中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是啊,我们的家乡虽然不大,但那里有我们童年的回忆,有我们成长的足迹。那里的山山水水,都承载着我们的故事。”
宋酉东和莫羽西都被阎十三和孔小楠的话语所打动,他们决定下一站就去那个小镇,去感受那段历史,去了解阎十三和孔小楠的过去。四人围坐在古董商铺的火炉旁,开始规划着他们的下一程旅行。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宋酉东家的古董商铺里,四人已经整装待发。他们背上简单的行囊,带着对未知旅程的憧憬,踏上了前往阎十三和孔小楠家乡的路途。
火车在铁轨上缓缓行驶,穿过了一片又一片的田野和森林。车厢内,四人分享着各自的趣事和对未来的憧憬,时间在谈笑风生中悄然流逝。窗外的景色从繁华的城市逐渐转变为宁静的乡村,直到火车缓缓停靠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站。
“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家乡。”阎十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的目光透过窗户,凝视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镇。四人步出车站,迎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和朴实的乡音。
小镇的街道并不宽敞,两旁是低矮的砖瓦房,偶尔有几间木结构的老屋,屋顶覆盖着厚厚的茅草。孩子们在街道上追逐嬉戏,老人们坐在门前的石凳上悠闲地下着棋。阎十三带领着大家穿过几条小巷,来到了一个略显破旧的建筑前。
“这里就是当年的征兵处。”他指着那扇半掩的木门说道。门上的油漆已经剥落,但依稀可见当年的标语和口号。他们走进去,里面摆放着一些旧时的军用品和照片,墙上挂着一些已经泛黄的军装和勋章,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
“就是在这里,我和老宋第一次相遇。”阎十三指着一张破旧的桌子,上面还摆放着一些旧时的文件和墨水瓶。“那时候,我们都是热血青年,怀着保家卫国的梦想。”宋酉东和莫羽西静静地听着,他们能感受到这段历史的沉重,也能感受到阎十三和孔小楠对家乡的深情。他们在这里停留了很久,直到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夜幕降临,四人在小镇的一个小餐馆里品尝了地道的东北家常菜。餐馆的老板是个热情的中年人,他听说阎十三回来了,便热情地迎了上来,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小先生,你可算回来了,这么多年不见,都长成大小伙子了!”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阎十三的肩膀,眼神中满是长辈对晚辈的慈爱。
阎十三的脸上也露出了温暖的笑容,他亲切地回应着老板的问候:“是啊,张叔,好久不见了。您看起来还是那么精神。”他转头向宋酉东、莫羽西介绍道:“这位是张叔,小时候爷爷带着我和小楠常在他家吃饭。”
宋酉东和莫羽西连忙表示感谢,张叔却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客气。他转身走进厨房,亲自下厨为他们准备了几道拿手好菜。不一会儿,桌上就摆满了热气腾腾的菜肴,有经典的锅包肉、地三鲜,还有张叔特制的酸菜鱼和红烧肉,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四人围坐在桌旁,阎十三和孔小楠似乎都回到了童年,他们一边品尝着熟悉的味道,一边回忆起小时候的趣事。张叔也不时加入他们的谈话,分享着小镇这些年的变化和一些老邻居的近况。
“小先生,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最喜欢吃我做的红烧肉吗?”张叔笑着问道,阎十三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怀念:“当然记得,张叔的红烧肉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孔小楠也补充道:“张叔,您做的酸菜鱼也是一绝,我和十三哥每次来都必点。”
张叔听了,笑得合不拢嘴:“你们喜欢就好,今天多吃点,不够我再去做。”饭桌上的气氛温馨而热烈,四人边吃边聊,不知不觉中,夜色已深。张叔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长,心中充满了感慨。
饭后,张叔坚持要送他们回住处,四人拗不过他的好意,只好答应。走在小镇的街道上,月光如水,星辰闪烁,四人的心情也如同这宁静的夜晚一样平和。阎十三和孔小楠带着宋酉东还有莫羽西回到了他们的家,一座简朴的小屋。
屋内陈设依旧,墙上挂着孔三爷的遗照,那是他们敬爱的爷爷,一个在小镇上颇有威望的风水先生。遗照中的孔三爷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智慧和坚定,仿佛依旧在守护着这个家。
宋酉东和莫羽西站在遗照前,默默地鞠了一躬,表示对孔三爷的敬意。孔小楠轻声说道:“爷爷生前总是教导我们要爱国、要正直、要助人。他的智慧和勇气一直是我们兄妹俩的榜样。”阎十三也补充道:“是的,爷爷常说,风水之道,不仅仅是看山看水,更是看人心。他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四人在屋内坐下,阎十三和孔小楠开始讲述他们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日子,那些关于风水的故事。宋酉东和莫羽西听得津津有味,他们对孔三爷的智慧和阎十三、孔小楠的童年生活充满了好奇。
夜渐渐深了,但小屋内的谈话声依旧热烈。阎十三包里上取出一本破旧的风水古籍,那是孔三爷留给他们的宝贵遗产。他翻开书页,向朋友们展示着那些复杂的风水图谱和注解,讲述着其中的奥秘。莫羽西好奇地问:“你们从小就学习这些,不觉得枯燥吗?”
孔小楠微笑着回答:“我对这些不敢兴趣,十三哥说起初确实有些难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便开始理解其中的深意。他说风水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哲学,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孔小楠的话让宋酉东和莫羽西陷入了沉思。他们开始意识到,风水这门古老的学问,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方位和地理环境的选择,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宋酉东感慨地说:“我以前总以为风水是迷信,但现在听你们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它背后蕴含的深意。它其实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秘诀。”
莫羽西也点头表示认同:“是啊,我以前也不太理解,但现在我觉得,风水其实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阎十三接着说:“其实,风水的很多理念在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体现。比如,我们选择住所时,会考虑采光、通风、环境等因素,这些都是风水的一部分。”
随着夜谈的结束,四人各自回到了简单的床铺上。小屋内的灯光渐渐熄灭,只剩下窗外的月光和星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斑驳的地板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孔小楠躺在床上,思绪飘回到了童年时光,那时候她和阎十三总是围坐在爷爷的身边,听他讲述关于风水和自然的故事。那些故事如同种子,在她心中生根发芽,让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宋酉东和莫羽西也在床上辗转反侧,他们对孔三爷的智慧和阎十三兄妹的家族传统感到深深的敬意。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及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生活中。阎十三则静静地望着天花板,心中充满了对爷爷的怀念。
他记得爷爷总是说:“风水之道,在于顺应自然,和谐共生。”他决心将这些教诲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自然。
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唤醒了沉睡的小镇,四人也相继醒来。他们在孔小楠的带领下,来到了小镇的集市。集市上人声鼎沸,小贩们叫卖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有各种手工艺品和小吃。
四人穿梭在人群中,感受着小镇的热闹和活力。在小镇的集市上,豆浆和油条的香气弥漫在清晨的空气中,为这个宁静的早晨增添了几分活力。四人围坐在小桌旁,面前摆着热气腾腾的豆浆和金黄酥脆的油条。
孔小楠熟练地将油条撕成小段,浸入豆浆中,然后递给宋酉东和莫羽西。“尝尝看,这是我们这儿最地道的吃法。”孔小楠笑着说。宋酉东和莫羽西按照孔小楠的推荐,尝试了这种吃法,油条的香脆与豆浆的浓郁完美融合,让他们赞不绝口。
“真是太美味了!”莫羽西边吃边赞叹。周围的镇民们看到阎十三,都亲切地打招呼,称呼他为“小先生”。这个称呼不仅是对阎十三的尊敬,也是对他家族传统的认可。
阎十三微笑着一一回应,他的举止中透露出一种从容和亲切,让宋酉东和莫羽西感受到了阎十三在小镇上的影响力和人缘。“小先生,你回来啦!这次回来待多久啊?”一个卖菜的大妈热情地问道。“是啊,张大妈,这次回来看看,过几天就走。”阎十三回答。
“那你可要多吃点好的,补补身子。”张大妈关心地说。阎十三点头表示感谢,这种淳朴的关怀让他感到温暖。四人继续边吃边聊,谈论着小镇的变迁和他们各自的经历。镇民们的问候和关心,让他们的早餐时间变得更加温馨和愉快。
吃完早餐,四人决定在小镇上四处走走,更深入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他们穿过熙熙攘攘的集市,来到了一条安静的小巷。小巷两旁是一些老式的砖瓦房,墙上爬满了青藤,门前摆放着一些盆栽,显得宁静而雅致。
他们漫步在小巷中,偶尔有老人坐在门前的摇椅上,悠闲地享受着早晨的阳光。看到阎十三,老人们都会点头微笑,用他们的方式表达对“小先生”的尊重和喜爱。四人在小镇的漫步中,不仅品尝了美食,也感受到了小镇人民的纯朴和热情。
这些经历让他们对小镇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他们对这里的生活充满了敬意和向往。这个小镇,虽然不大,却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和温暖,让人流连忘返,莫羽西询问为什么都称阎十三为小先生。
孔小楠回答道:“羽西姐有所不知,十三哥十四岁那年在征兵处回到家后有户人家家里出了事找爷爷帮忙,那天刚好爷爷不在,十三哥就去给人瞧事去了。”莫羽西听得入神,她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黄皮子?”她问道,显然对这个词感到陌生。
孔小楠解释说:“黄皮子就是黄鼠狼,在我们这儿,老人们常说黄鼠狼是有灵性的动物,不能随意伤害,尤其是不能吃。”阎十三接着回忆道:“那天,那户人家的老爷子打死了一只黄鼠狼,还把它吃了。结果不久后,老爷子就突然病倒,没过多久就去世了。他们家里人觉得这是黄鼠狼的报复,就来找我爷爷帮忙。”
孔小楠继续说道:“那时候爷爷外出办事,家里只有十三哥。他虽然年纪小,但已经跟着爷爷学了不少风水和民间信仰的知识。他去了那户人家,先是安抚了他们的情绪,然后按照爷爷教的方法,做了一些仪式,希望能够平息黄鼠狼的怨气。”
阎十三补充说:“我还记得,我告诉他们,以后要尊重所有的生命,不要随意伤害动物。我还教他们做了一些简单的祭祀,希望能够得到黄鼠狼的原谅。”
孔小楠微笑着说:“后来,那户人家按照十三哥的指导做了,他们家后来也确实没再出过什么事。从那以后,镇上的人都对十三哥刮目相看,都叫他‘小先生’,因为他虽然年纪小,但已经能处理大人的事情了。”
莫羽西感慨地说:“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十三,你那时候才十四岁,就能做这么多事情。”阎十三谦虚地笑了笑:“其实也没什么,初生牛犊不怕虎嘛。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我爷爷常说,知识是用来帮助别人的,不是用来炫耀的。”
四人继续在小镇上漫步,讨论着这些古老的信仰和习俗。他们开始理解,这些传统并非全是迷信,随后阎十三又道:“作为倒斗的手艺人,在东北有个黄皮子坟,不如我们去探上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