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大地星河 / 五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晚上,哥哥张大猛来到弟弟家,探望中暑的弟弟生病情况。张大勇见哥哥到来,就从床上起来接待哥哥,欲陪哥哥喝杯酒。刘莉一个劲地反对,理由是他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不宜喝酒。张大猛说,这酒且暂存,待弟弟身体复原后再喝。
  今晚,我有非喝酒不可的理由,前天,我为哥哥写了一首诗呢。
  张大勇说到。张大猛听了,顿时,他兴奋得两眼放出光芒来,说实话,他们兄弟俩都在供电局工作,张大猛先进局上班的,张大猛这当哥哥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弟弟的榜样,唯一不足的是,哥哥不会写诗,不会为自己所热爱的输电巡检工作唱赞歌,而弟弟能文能武,他不但专业水平高,文学水平也不赖,时有“豆腐块”发表在局内网上。这一点,他对弟弟佩服得体投地。现在,他听弟弟说为自己写了新诗,连忙追问到:
  写的什么好诗,快拿出来让我读一读。
  我写在手机里呢,我念给你听。
  行。
  题目是:赶早的线路工
  这是一个巧合
  远方耸立着一座铁塔
  朝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
  我与铁塔朝阳正好三点一线
  看上去就像是朝阳正在缘塔攀登
  这是一座肩负着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铁塔
  铁塔静静地站立着可输电线路里电流
  却一泻千里滔滔不绝地奔向远方
  朝阳攀登铁塔会干啥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
  朝阳攀登铁塔的步伐
  很慢很慢
  仿佛是辛勤的线路工正仔细巡查铁塔上是否存在隐患
  一寸一寸地搜查一个螺丝一个螺丝地检验
  绝不教任何一处隐患从眼皮底下溜走
  朝露凝结在铁塔上
  就像是线路工登塔巡检时洒下的汗水
  还有线路工抓铁有痕的手印
  那是绝缘处理涂抹凡士林时留下的痕迹
  线路工作业在荒郊野外起早贪黑
  他们吃过多少苦流过多少汗
  天知地知朝阳最清楚
  朝阳攀登至塔顶,却没有止步
  它纵身一跃,扑向浩瀚无垠的天空
  很快铁塔迎来了起早干活的线路工
  线路工缘塔而上他们强有力地攀登着
  从塔基向塔顶一路向上
  令沿途的露珠玉碎,铁板上留下新的痕迹
  输电铁塔,是线路工经常打交道的对象,一位线路工的酸甜苦辣,多半与铁塔有关。弟弟的这首诗,使张大猛心目中的输电铁塔,巍然耸立,直插云天。他夸奖弟弟这首铁塔抒情诗写得好,猛然勾起他一段往事的回忆。这段往事,他一辈子也忘不了,那就是他第一次攀登超高压输电铁塔的情景。
  那是一个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这天,是张大猛取得高空作业证后,首次攀登80米高的超高压输电铁塔。这是他盼望已久的一天,多少回,同事们下班后去放松休闲了。而他却独自一人留在单身宿舍里,放下蚊帐,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学习环境来。他坐在帐中静静地看书学习,那本放在枕边的“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技术问答”书籍,已经被他翻得书页卷成圆筒状,可他仍在一遍遍地展开复习。他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争取一举通过高空作业证的理论考试,尽快实现自己的蓝天梦,成为局里首批攀登超高压输电铁塔的先驱。
  这天,是雏鹰试飞的日子,张大猛从塔基开始起步,开头l0米,他爬得很快。他兴奋地向上攀登,像一路小跑似的,他手脚并用,身体有节奏地左右扭动着。噌、噌、噌,一会儿功夫,他已高高在上。俯瞰地面,只见,忙碌的同事们都被压在他脚板下,连头戴红色安全帽的局领导也不例外,一种全新的感受,油然而生。他一鼓作气,继续向上攀登。
  当他攀登至距离地面30米高度时,感觉有些不妙了,直觉得自己心跳在加速,口里气喘得厉害,腿肚酸痛难忍,手臂也在微微颤抖。但他努力保持镇静,竭力控制住自己情绪。他咬着牙关,艰难地向上攀爬。
  当他爬到50米高度时,紧张不安的感受在进一步加剧。他觉得自己的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似乎再也迈不动向上的脚步了;十指已十分麻木,明明双手紧抓住铁塔边缘呢,但手感软绵绵的,似乎,手里并没有抓住实物。他不经意间往下瞥了一眼,这一眼,更是令他惊心动魄。
  只见地面上,可居住十多人的临时帐篷,已变得像小孩的手掌一样缈小。来来往往地走动的同事们,就像棋盘上的一枚枚小棋子似的。而此时的自己,更是狼狈不堪。他本能地将身体紧贴住铁塔,此时,恨不得将自己牢牢地粘在铁塔上,与铁塔一体化才安全。他觉得自己周身发软,松散无力。先前,从塔基起步攀登时的豪情壮志,已经荡然无存。此时,他羡慕地面上作业的同事们,他们可以不慌不忙地干活,可以自由活动,而自己却悬在半空中受罪,不敢有一点自由,稍大一点的风,都令自己惊恐不安,唯恐自己一不小心,就落得个秋风扫落叶的下场。
  他在铁塔上歇了一会儿,头脑渐渐冷静下来。现在,他可以适可而止,初次登塔就到达这高度,不在向上攀登,选择原路返回。但这样做的话,也不用同事们作评价,自己现在就很清楚,这是逃兵行为。一旦当了逃兵,不仅在登高作业方面,要比同事矮三分,就是干其他活都会受到影响。张大猛想到这里,他重新振作起来,周身又有了新的力量。他咬紧牙关向自己的耐力极限发起挑战。他要继续向上攀登,直至登上塔顶的目标实现。
  万事开头难,一旦开好头,接下来,便势如破竹,顺风千里了。如今,张大猛在百米高空的高压输电线路上可以自由行走,犹如闲庭信步,恐高症已被他彻底征服,他能够在高空专心致志地工作。在高空作业时间久了,他干脆就坐在空中的输电线上休息一会。这时,他俯瞰美丽富饶的南方大地,满目青山绿水,令他心旷神怡。只见,大大小小的河道交错,蜿蜒流淌;高速公路,笔直地伸向远方;金色的田野里,丰收在望;园区里厂房屋顶,都有足球场或篮球场那样大小;一座座别墅庭院,掩映在绿树丛中。处处都有美景,它们让张大猛百看不厌。他愈来愈喜欢在高空中欣赏美丽的深圳了,能为建设明天更美好的深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他感到由衷的自豪与骄傲。
  在百米高空,特高压输电线路800千伏锦苏线,由西向东,横空穿越,一位电工正悬空在电线上进行带电作业。
  一群喜鹊从半空中飞过,喜鹊飞得比较低,看上去,喜鹊的个头比那高处作业的人影还要大。
  滇西北特高压是我国西电东送的大通道。去年,白鹤滩上飞流直下的金沙江水一跃成名,华丽转身为清新时尚的新能源,它沿着两千公里长的特高压线,浩浩荡荡地涌入广东,为用电大省广东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从此,水利资源丰富的白鹤滩与求能若渴的广东,千里姻缘一线牵。只要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水奔腾不息,特高压线里的强劲电流,便一路高歌猛进。
  可是,绵延千里的特高压线裸露在荒郊野外,一路上,它翻山越岭,涉江渡河,经历着酷暑寒冬,风吹雨打,不时地患上铁件坠落、绝缘瓷裙破裂等输电线路的常见病,是在所难免的事。特高压输电线上一旦出现故障,就必须立刻排除,否则,就容易酿成停电事故。特高压输电线路一旦发生停电事故,其社会影响大,经济损失大,是供电人难以承受之重。输电线路班的年轻人,他们肩负重任,壮志凌云,时刻听从运行中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召唤,随时准备攀登到超高压输电线路上,实施高空带电作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手握一百万伏的特高压电线,是怎样的感受啊?
  李爱华的小学同学,问他这样一个问题。李爱华是张大猛的徒弟,如今,李爱华已参加超高压带电作业达一百余次,积累了超高压带电作业的实践经验。在他同学看来,日常生活中,220伏的电线都不可触摸,何况,是大数千倍的一百万伏特高压输电线呢?而超高压带电作业人员徒手(或借助于电位转移棒工具)去一把抓住电线是每次带电作业都必须完成的动作,这是实现带电作业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带电作业人员抓牢电线时,才能完成电位转移,使人体与电线处于同一电位,彼此没有电压差,人才不会触电。带电作业人员身穿绝缘屏蔽服,屏蔽着周围的强电场,保护带电作业人员免受伤害。手抓电线的关键是要做到“稳、准、狠”,不可拖泥带水,当带电作业人员在与电线距离0.5米处停下,得到地面上工作负责人的许可后,迅速出手一把抓住电线,实现电位转移。在手抓电线的过程中,空气会被击穿,产生耀眼的电弧,快速抓牢电线,则能减少电弧的产生,避免人身伤害。李爱华对自己首次在一百万伏物特高压输电线路线上带电作业的经历记忆犹新。
  他们接到巡线人员报告,特高压线上的引流板发热,急需带电消缺。当时,正是盛夏七月,烈日炎炎,人们身穿汗衫短裤,还觉得热不可耐,而李爱华却按带电作业规定身穿密不透风重达十斤的绝缘屏蔽服,全副武装,准备登塔上线。
  在输电铁塔上,李爱华迈着坚定的步伐,一步步向天空攀登,迎接高空、高温、高压的三高考验。
  二下分钟后,李爱华登至约百米高的塔顶。但这仅仅是个开端,接下来,他要趴下身子,伏身在17米长与大地平行的绝缘子串上,一步步地爬行过去,才能到达故障点位置。
  李爱华趴在绝缘子串上,直觉得自己全身都在冒汗,他两手紧紧地抓住前方的绝缘子,待身后双脚踏实了,他才敢松手放下紧握的绝缘子,伸手去抓下一节绝缘子。再抓绝缘子时,又是抓得很紧,松手得很慢。
  他吃力地向前爬去,身体缓缓地向前移动。
  他距离带负荷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愈来愈近,特高压输电线路上传来的电流声,愈来愈响,他知道自己正一步步地靠近发生故障的引流板,他心里既紧张得很,同时,又兴奋得很。
  终于,他爬到距离特高压线约0.5米处,他暂停下来。这时,已到了迅速地伸出手去一把抓住特高压输电线的时候,张大猛深吸一口气,他屏住呼吸,果断地伸出手去,只见,眼前火光一闪,他一把抓住了带电的特高压安塘线。
  半小时后,他消缺完毕,更换上新的引流板,他开始小心翼翼地原路返回。
  回到地面上,回放随身携带的录像时,李爱华大吃一惊,只见,那道耀眼的特高压电弧光,那么长,那么亮,只是,因当时自己过于紧张而轻视了它,若是事先预见到的话,又会增加不小的心理压力呢。
  “面部有刺痛感,全身有疼痛感,手握超高压电线的那一瞬,脸上被汗水浸湿的汗毛,全都竖立起来。”
  李爱华亲身经历后,将触摸特高压输电线的真实感受告诉师傅,张大猛听得笑了起来,李爱华这惊心动魄的感受,对他而言,早已是小菜一碟,家常便饭了。
  张班长参加超高压带电作业已近200次,减少主网停电400余小时,累计增加输送电量4亿千瓦时,避免因停电影响产生的经济损失达1亿元以上,同事们称张班长是输电线路班里首屈一指的亿元大户。他的工位旁摆着一付哑铃,哑铃片磨得亮溜溜的,表明主人经常运用它,张班长经常利用工作的间隙时间锻炼身体。高空作业是一项重体力活,个人身体素质很重要,攀爬软梯,需要有足够的臂力。在超高压线路上作业,一片超高压绝缘子有二十多斤重,而更换绝缘子的卡具则有四十多斤重,若是臂力不足,即使攀登上去,也完不成任务。况且,人站在超高压输电线线上,高空风大,站立不稳,远不及站在平地上容易发挥出全身力量来。张班长个头不高,身材瘦削,却拥有惊人的爆发力,他时刻准备着登高作业。
  一场超强龙卷风袭来,超高压南山线跳闸停电,一场电力抢险救灾行动随即展开,凌晨4时,胥主任一个电话叫醒了张大猛。
  快。立刻赶到高速路口,我们在那儿集合,马上去事故现场开展抢修。
  是。
  张大猛从床上一跃而起,穿衣套鞋,快如闪电。作为输电线路检修人员,他们工作时间不分八小时内外,他们的个人要求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他们自信接到抢修任务时的行动速度,可与军事化管理的消防队员一比高低。
  他们赶到灾区现场时,道路上横七竖八地铺满了被龙卷风刮倒的树木与电杆。当时,受技术条件限制,故障点定位在二百多基铁塔上约一百十公里长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上,需要抢修人员登塔上线,一步步地排查。
  由于电力供应的大动脉中断,灾区的所有用电设备都齐齐地停顿下来,习惯于依赖电力工作生活的人们,以焦急的目光注视着登塔巡线的抢修人员,盼望他们迅速排除故障,尽快恢复供电。
  灾区老百姓渴望及早恢复供电的眼神,给张大猛带来无形的压力,更增添了他忘我工作的动力,电力抢修工程车被障碍物阻拦在半道上,张大猛与同事们下车步行,他们奔跑到待查的铁塔下,张大猛自告奋勇地第一个登塔检查。待他查完这基铁塔刚下来,也不休息片刻,便又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基铁塔,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攀爬上塔。二百多基铁塔,就在他与同事们你追我赶的竞争模式下,逐一检查完毕。
  经过14小时的连续奋战,于傍晚6时,超高压输电线路上缺陷消除,大动脉贯通,重新恢复供电。刹那间,如同一声令下,万家灯火一起明亮起来。望着眼前灿若星河的灯火,张大猛疲惫的脸庞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去年,一节假日期间,超高压上游线突发故障,一处杆塔线夹损坏,导致一根跳线脱落,若不及时消缺处理,随时可能造成超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直接影响城市的节日供电。
  当天中午12时,张大猛正休假在家,与家人一起共进午餐呢。他接到抢修电话后,立刻,放下碗筷,自行驾车前往故障地点。到达现场后,他依据现场情况,立即组织开展带电抢修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在安全措施正确防护得当的前提下,他亲身上塔,带电消缺。事后分析总结时,通过对所有环节的逐一推敲,认定张班长做到了在最短时间内消除缺陷,使超高压上高线迅速恢复至安全运行状态。
  高空风大,致使空中悬浮的物体,始终处于飘摇不定的状态。他们在带电处理特高压线上间隔棒脱落的缺陷时,作业人员在铁塔顶端放下一根控制绳,原先计划将这根控制绳下放的长度正好够着下方的管母。可是,由于当时风力特别大,垂直放下的控制绳,一直被大风吹成一根斜线。而且,风是自由奔放的,风力大小,变化无常,致使控制绳晃动不已。结果,控制绳放长了一点。当李爱华坐在吊篮里,缓缓来到管母位置时,因控制绳的下端系着吊篮,吊篮里李爱华的体重迫使控制绳处于垂直位置。这时,李爱华发现,管母与自己的距离出现偏差,控制绳被放长了一点,而他身体下方是吊篮的软底,缺乏固定支撑,若要爬上管母,唯有依靠手臂的力量,像撑单杠似的上去。万一失手的话,身体就会因撞到铁塔而受伤。
  李爱华屏住呼吸,用力一撑,他身体如愿以偿地脱离吊篮,攀爬到管母上。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真的很棒,能在百米高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上玩单杠,即便是单杠冠军,也未必能做到这一点呢。同时,他也想到了兵头将尾的张班长,佩服他这兵头当得好,带出了一支精兵强将的带电作业队伍。平时,张班长身体力行,带头强化身体锻炼,关键时刻同事们才会有出色的表现。
  李爱华曾因短暂的疏于锻炼而吃过一回苦头,春节期间,他与亲朋好友欢度春节,比平日里吃得好,也吃得多一些,体重不知不觉地增加了几斤,而身体锻炼却放松了。节后上班时,他自恃年轻力壮,身体很棒,也没及时补上这一课,但新年里第一次登塔带电作业时,问题暴露出来了。超高压上游线出现发热缺陷,起初,李爱华穿上绝缘服,熟练地攀登上塔。到达塔顶后,准备爬过10米长的绝缘子,到达故障点进行消缺。这时候,他突然感觉自己爬行这段绝缘子串异常费力,爬至绝缘子串中间时,他不得不停下来喘气。这在以前干这活时,是不曾有过的事。高空带电作业,讲究个一气呵成。由于作业环境特殊,蹲下或站立都很受限制,若趴在绝缘子串上休息,休息时间愈长,愈觉得身体疲劳。这时,李爱华意识到自己春节期间耽搁下的身体锻炼了。怪不得,虽然局健身房里就有哑铃器具,但张班长在班组工位旁以及家里还各备一付哑铃呢。干其他活的人,在传统佳节里,完全可以放松身心,纵情欢乐,可超高压带电作业班的年轻人是不能放松自己的,必须始终如一地严以律己。李爱华勉强干完这活回到班组后,他立刻到局里健身房去,大补起锻炼身体的功课来。
  在健身房里,李爱华与同事王志明不期而遇,王志明已先来一步,锻炼得汗流浃背。王志明工作才六年,他称李爱华是师傅,可王志明的工作热情并不亚于师傅们。他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局推荐他参加全省输电线路专业大比武,从人到输电铁塔下开始记时,到登上塔去完成作业,再返回地面结束,在动作流程符合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整个项目用时最少为冠军。
  王志明全身心地投入到大比武的赛前训练中。小时候,他因贪玩,父母称他是野孩子,现在工作了,他更是野性十足。他整日粘住输电铁塔,那段日子里,他一直处于上上下下的状态中。开始,他登塔的姿势,如缓慢步行,后来,他登塔的身姿,就像是在通天大道上一路奔跑。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张班长用杜甫的诗歌来表扬王志明,从他不知疲倦的勤奋练习里,看到王志明身上有一股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冲天干劲。其实,在王志明潇洒的登塔雄姿背后,也有付出的累累伤痕。白天里,王志明一门心思地训练,晚上回到宿舍时才发现,自己胳膊、腿上,随处可见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那是上下铁塔时,身体触碰到突出的脚丁、铁质的塔材上,从而,留下了一处处显眼的标记。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