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建章营被一层薄雾轻轻拥抱着,显得格外宁静而神秘。六岁的霍去病,手持一柄比他还高的木剑,舞得虎虎生风。李驯站在一旁,目光温和而深邃,待霍去病一套剑法练完,他缓缓走上前,拍了拍孩子的肩膀。
“去病啊,今日你先不练武艺,来学一门特别的学问。”李驯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神秘,“跟我来,我要教你禽言兽语。”
霍去病闻言,眼睛一亮,仿佛听到了世间最奇妙的故事,连忙丢下木剑,跟着李驯走进了书房。书房内,一排排古朴的书架间,透出淡淡的书香与岁月的气息。
“看这里,”李驯指着一卷泛黄的竹简,“《周礼》有云,夷隶能与鸟言,貉隶能与兽语。这不仅仅是传说,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你知道吗?动物们有着自己丰富的语言,它们用叫声、体态、气味交流,比我们的言语更加直接而生动。”
霍去病瞪大眼睛,满脸不可思议:“真的吗?”
李驯微笑,眼中闪烁着鼓励的光芒:“学兽语这需要耐心、细心,还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比如,我家那两只小猫,它们虽不会说话,但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叫声,都在向我传达着它们的心情。”
说着,李驯领霍去病来到院中,只见两只毛色各异的小猫正慵懒地晒着太阳。李驯轻轻唤了一声其中一只的名字“雪儿”,只见那只白猫立刻竖起耳朵,轻盈地跳了过来,亲昵地在李驯脚边蹭了蹭。
“看,这就是信任与沟通的力量。”李驯弯腰抱起雪儿,温柔地说,“去病,你也试试。”
霍去病学着李驯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喊出另一只猫的名字“墨宝”。奇迹般地,原本蜷缩在角落的黑猫墨宝,仿佛被无形的线牵引,缓缓起身,迈着优雅的步伐走向霍去病,最终在他脚边轻轻绕了一圈,仿佛是在回应。
“哇!我真的做到了!”霍去病兴奋地跳了起来。
“这只是开始。”李驯微笑着说,“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它们,通过它们的叫声、行为,去感受它们的喜怒哀乐。记住,每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去理解。”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驯带着霍去病,不仅在家中观察猫狗的习性,还时常带他走进山林,聆听鸟鸣虫唱,感受大自然的韵律。他们学会了辨识不同鸟类的叫声,甚至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与林中的小动物建立起微妙的联系。
“去病,你看,这不仅仅是禽言兽语的学习,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李驯指着远处飞翔的鸟儿,语重心长地说,“在这个世界上,万物皆有灵,我们能从中学到的东西,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李驯与霍去病并肩坐于一株老槐树下,手中摩挲着竹简《左传》,字里行间仿佛流淌着千年的智慧与传奇。
李驯轻抚过简上的字迹,目光温柔而深邃,缓缓开口:“去病,你可知这《左传》中记载的奇人异事?昔有夷狄之人,能通鸟兽之语,西周之时,朝廷特设此职,以通自然之秘。其中,东夷介葛卢,或便是此中翘楚,其技源自族群,能解兽语,实乃罕见。”
霍去病闻言,剑眉微挑,眼中闪烁着好奇之光:“哦?竟有此事?却也未曾听闻如此奇闻。那后来呢?还有何人能承此绝技?”
李驯微微一笑,继续讲述:“后来,孔门之下,出了一位名叫公冶长的弟子,他也是孔子的女婿,他不仅学识渊博,更有一项不为人知的技能——通晓鸟语。此人出身贫寒,性情温良,幼时常于山林间砍柴为生,一日,他因惧而泣,却意外得山林精灵之助,自此与百鸟结下不解之缘。”
霍去病听后,不禁动容,问道:“公冶长既能听懂鸟语,想来定是受益匪浅,但何以又会因此蒙冤?”
李驯轻叹一声,道:“世事无常,福祸相依。公冶长因鸟语而知世事,却也因之卷入是非。那日,他自卫国归鲁,途经两国交界,偶闻鸟鸣,言及清溪有死人肉可食。他本无心,却因一时善念,告知了一位寻子心切的老妪。不料,这却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
霍去病眉头紧锁,追问道:“后来如何?公冶长何以被囚?”
李驯语气沉重:“老妪寻子得果,悲喜交加之余,却也泄露了公冶长之能。官府闻讯,疑其涉案,不问青红皂白,便将之擒拿。公冶长百口莫辩,唯有以待天明,证明清白。”
“那他又是如何脱困的?”霍去病急切问道。
李驯目光望向远方,似乎在回忆那段传奇:“六十日囚禁,暗无天日。直至某日,两鸟落于狱栅之上,细语交谈,言及白莲水畔有粮车倾覆,公牛伤角,谷物散落。公冶长闻之,心中大喜,即刻告知狱卒,转达于官。官员半信半疑,派人前往查探,果如公冶长所言。至此,真相大白,公冶长得以昭雪。”
霍去病闻言,长舒一口气,赞叹道:“公冶长真乃奇人也!既能以鸟语洞察世事,又能坚守本心,不为名利所动,实属难得。”
李驯点头赞同,继续说道:“是啊,鲁国国君闻其事迹,欲封其为大夫,以彰其能。然公冶长心怀高远,志在教书育人,传承孔门之道。他婉拒了封赏,甘愿默默耕耘于杏坛之下,终成一代名师,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中,从祀孔庙。”
两人相视一笑,仿佛从那段遥远的历史中汲取到了某种力量。霍去病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站起身来,望向远方,坚定地说:“我虽非读书人,但公冶长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境,坚守本心,方能成就不凡。”
李驯亦起身,目光中满是敬意:“正是如此,去病,你我虽道不同,但追求真理、坚守信念之心,却是相通的。”
风拂过,老槐树轻轻摇曳,似乎在为这两位跨越年纪的师徒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