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红楼宗室子 / 第三十七章 维扬

第三十七章 维扬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戴权问了,刘剡便趁机将昨儿个看板时,见着了忠义老千岁昔年定的那副板之事,说与戴权知道。
  只听少年道:
  “内相有所不知,母妃丧事办得匆忙,虽说一应事务都有礼亲王府的伯父伯母帮着操持,可该预备下的东西,却还是不曾齐全,我看了几副杉木板皆不如意,昨儿个倒是瞧了一副好的,一打听才知晓,原来是昔日忠义老千岁定下的,哪怕皇伯父未曾用,我也不好擅自用了去。”
  戴权会意,因笑道:
  “殿下多虑了,一副板而已,便是您不用,也会有旁的人买去,忠义老千岁虽不在了,他的东西,却也不是别的什么人都能用得起的,不如殿下买了,给王妃娘娘装殓的好。”
  一副板而已,若是旁人用了去,上皇或许会有些难以释怀。
  但若是本就是东宫一系的人,还是延平王妃,只要有人在旁边稍稍帮着说两句话,还真不算什么事儿。
  一来,上皇此时正是对东宫最为愧疚的时候,二来,延平王妃还是东宫唯一血脉的养母,在上皇这里,总归与旁人是有些许不同的。
  自然,这话也就跟在上皇身边多年的戴权能说了,便是上皇最为宠爱的妃嫔,都比不上戴权更能体贴上皇的心思。
  更加不敢轻易许诺这个事儿。
  “那就多谢内相了。”
  少年笑道:
  “不知内相何日有空,待办完母妃的丧事,我再亲自去内相府上道谢。”
  找宫中内监办事,可没有空手的道理,何况还是戴权这种太上皇身边屹立多年的老内监。
  少年虽不清楚前几日晚间,礼亲王私下让他过去,提醒他若是有什么事儿,可以试着找戴权帮忙,但既然刘涛这么说了,那试试也未尝不可。
  樯木板材一事,可大可小,今儿个拿来试探一番,再好不过了。
  果然少年就这么一说,戴权还真就应允了下来。不论是什么缘故,既然他肯帮忙,总归没有教人白忙活一趟什么好处都没有的事儿。
  “殿下客气,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哪里值当殿下亲临寒舍?”
  戴权在心底感慨少年做事果然滴水不漏,完全不像是一个年方十岁的少年人,与这样聪慧的少年,常来往才是正理,这事儿对他来说,不过一句话的功夫,不费什么劲,反而能卖少年一个好,何乐而不为呢?一边笑着指点道:
  “若是殿下得空,可以多带郡主来宫里玩玩,上皇最喜欢天真活泼的孩子。”
  少年闻言,眼神有些异样,这话,是什么意思?
  上皇的儿子女儿几十个,孙子孙女甚至曾孙都有了的人,会稀罕一个宗室的郡主?
  哪怕这个郡主是他亲封的,可他连自家妹妹的面都没见过呢,戴权如何肯定他会对自家清清另眼相看?
  又不是他的亲孙女!
  “老内相所言,是?”
  少年轻声问道,此事关乎自家妹子,由不得他不慎重。
  “殿下安心,郡主乃是有大福分的,殿下可还记得忠义老千岁的样貌?”
  戴权虽未明说,暗示却很明显了,忠义老千岁薨了,你家清河郡主长得有几分像他,可不是有福了!
  刘剡在脑中回忆了一番,忠义老千岁出事时,原身不过五岁,好在已经开始记事了,之前一直未曾注意,现在略一琢磨,自家小姑娘,还真与皇伯父长得有几分相似。
  不得不说,老刘家基因真是强大。
  既然如此,少年也就放心下来了,有上皇在,还有东宫昔日的遗泽,小姑娘若是入宫,还真不带怕的。
  “多谢内相。”
  少年笑着道谢。
  “殿下客气,咱不过是为上皇分忧罢了。”
  戴权客气笑笑,若是能经常带了清河郡主入宫,郡主对他更亲热几分,在上皇面前,他也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不过是互惠互利而已,与聪明人说话,就是好。
  还能顺便还了昔年延平郡王的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戴权也不多留,起身告辞,少年款留不住,送出二门,临上轿,刘剡问道:
  “那副板,我过两日派人去买回来?”
  戴权道:
  “殿下做事忒谨慎了些!过几日再去,做成棺椁又需耗费时日,只怕王妃娘娘这里等不了这么些时日,不如今日便让店家送过来,也好尽快派工人解锯来的便宜。上皇那里,自有杂家为您回禀。”
  “那就多谢内相了。”
  刘剡笑道,于是作别。
  接着又听喝道之声,原来是永康帝身边的六宫都太监夏守忠来了。
  前后两任六宫都太监正好前后脚来吊唁延平王妃,戴权不过刚出门,永康帝身边的夏守中便到了。
  二人甚至连个照面都没打,也不知是两位圣人之间的默契,还是他们底下人约定俗成的规矩。
  夏守中同样在灵堂给贾攸上过香,少年让至前院书房喝茶,叙了回闲话,便送将出来,此事不提。
  待送走了宫内前后两任六宫都太监,刘剡与礼亲王刘涛说了一声,便派人让店家把那副樯木板,送了过来,此事经了宗人府的手,连买板的银子都没要延平郡王府出,一应事由,全交给了宗人府打理。
  贾政事后得知,很是悔恨了一阵。
  好好的事儿办成这样,很难说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有几分责任,何况,这家木店,还在王夫人的妹丈薛家人名下。
  是以贾政与王夫人本就不甚亲厚的夫妻感情,更加淡漠了几分。
  此系后话,暂且不提。
  只说延平王府这些时日,门外车马往来不绝。
  宗室各家王府,延平郡王府在京城的姻亲故旧,俱有派人过来,如此亲朋你来我往,只这四十九日,延平郡王府外街上,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
  男眷自有宗室的宗亲们帮着接待,身份特殊的,便由刘剡或者礼亲王亲自接待,女眷们便是礼亲王妃领着宗室命妇们招待。
  京城内延平王妃发引(出殡)日期将至,一应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千里之外的维扬,前科探花、盐政林如海府上,也收到了京城传来的报丧文书。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