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华光古刹隐翠微,石径盘纡绕峰回。
金顶耀日云中现,钟声远送入幽台。
僧房静对青松立,佛光普照古刹开。
千级石阶登天际,一径通天难自裁。
山川秀美藏古意,梵音萦绕洗尘怀。
问道禅心人未老,华光寺里悟禅机。
残诗少叙。
华光寺塔林,乃是该寺历代高僧圆寂后之安息之地,塔群林立,错落有致,宛如佛国灵境,令人心生敬畏。
塔林位于寺庙之后,背依苍翠的山峦,面临清幽的庭院。步入塔林,可见石板小径蜿蜒其间,两旁古塔参差,或高或低,形态各异。每座塔皆由精工雕琢的石材垒砌而成,塔身刻有精美的佛教图案与经文,岁月流转,风雨侵蚀,却更显古朴庄严。
塔顶多为宝珠形状,或铜或石,光彩夺目,日光照耀之下,犹如佛光普照。塔基则多呈莲花座形,寓意圣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象征着高僧们超脱尘世,心灵纯净。
塔林之中,最为显眼者,当属开山祖师之塔,其塔高耸入云,塔身刻有祖师法号及生平事迹,四周环绕着香炉与鲜花,常有人前来献香祭拜,以示敬仰。
该塔塔基有碑一通,碑文如下:
“华光寺,乃一方胜地,其开山祖师塔,尤为世人所景仰。塔建于寺之后山之阳,依山傍水,古木葱茏,清泉潺潺,环境幽静,真乃修行之佳境。
塔高数丈,八面玲珑,每层檐角悬挂铜铃,风拂铃响,声声入耳,宛如佛音宣流。塔身以白石砌成,石质细腻,经匠人巧手雕琢,表面光滑如镜,映照着日月之光华。
塔基宽广,以青石铺就,基座之上刻有金刚力士像,姿态各异,或怒目圆睁,或合掌而立,皆显威武之态,护持着祖师之灵。塔身每层均开有小窗,窗棂以木雕花,图案取自佛经故事,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塔顶为宝珠形,金光闪闪,日月照耀之下,光芒四射,犹如佛顶放光,普照十方。塔顶之下,有八角飞檐,檐下悬铃,铃声悠扬,传遍山野,使人心神宁静。
开山祖师之塔,不仅是一座纪念建筑,更是华光寺的精神象征。塔内供奉祖师舍利,以及祖师生前所用法器、经卷等物,每逢佛诞日,寺中僧侣皆会举行盛大法会,绕塔诵经,以纪念祖师之功德,祈求佛法长存,众生得度。
此塔历经风雨,依旧屹立不倒,见证了华光寺数百年的兴衰变迁。每有香客游人至此,无不肃然起敬,顶礼膜拜,感受祖师的慈悲与智慧,心灵得以净化,烦恼得以消散。华光寺开山祖师塔,实为佛教艺术之瑰宝,人文历史之见证也。”
其他各塔,或记载着历代高僧的修行成就,或镌刻着佛法精义,每一座塔都是一部传奇,一段历史。
每逢佛教节日,塔林便成为信徒们礼佛、诵经、祈福的重要场所。香烟袅袅,梵音缭绕,僧侣们身着袈裟,手持法器,绕行于塔林之间,诵念经文,祈求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华光寺塔林,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见证了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每一座塔都承载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诉说着佛法无边的故事。行走其间,不禁让人沉思人生真谛,感悟佛法精深。
华光寺塔林中有碑一通,俗称“华光寺大碑”。
华光寺大碑,立于古刹之中,其质坚如磐石,色若青天,光洁照人。碑身高约三丈,宽丈余,厚尺许,矗立于天地之间,犹如一位历尽沧桑的老者,默默诉说着千年的往事。
碑面平整如砥,上刻文字,笔力遒劲,铁画银钩,字字珠玑。碑文记载着华光寺的兴衰更迭,历代僧侣的修行事迹,以及善男信女的祈福心愿。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着古人的虔诚与匠心独运。
碑之四周,雕刻着诸佛菩萨、天龙神鬼的形象,或坐或立,或飞或舞,栩栩如生。其细致之处,连衣纹的褶皱、发丝的飘动都刻画得惟妙惟肖,仿佛随时会从碑上走出,降临人间。
碑座亦不凡,以整块巨石雕成,其上刻有莲花宝座,层层叠叠,象征着佛法的清净与庄严。碑座之下,更有石雕小兽,或蹲或卧,守卫着这座历史的见证。
华光寺大碑,不仅是一方石碑,更是一件艺术品,一部史书。它见证了华光寺的辉煌与沉寂,承载了无数信众的祈愿与寄托。岁月流转,风雨侵蚀,而大碑依旧屹立,它的每一寸每一角,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激励着后来者,追寻着真理的方向。
碑文如下:
“华光寺宝塔,建于寺之西侧,以八面九层之制,高耸入云。塔基以青石铺就,基高六尺,稳固坚实,以承塔身之重。塔身每层递减,逐层向上,形似锥体,以显挺拔之势。
首层塔身,广博开阔,周长三十六丈,四面设门,余四面雕窗,以利通风采光。门扉窗棂,皆以精雕细刻之木作,饰以金粉,映日月之光,璀璨夺目。每层檐角,悬挂风铃,随风而动,发出悦耳之声,宛如佛音。
塔内中空,内设旋梯,环绕而上,通达各层。梯级宽阔,便于信徒登塔礼佛。每层塔室内部,供奉佛像,壁画装饰,讲述佛教故事,教化人心。
塔顶以铜制宝顶装饰,高九尺,顶端镶嵌宝珠,象征佛法无边。塔顶之下,设相轮九重,层层相叠,以示佛法之深奥。”
书接上回。
前文已写明,云飞扬,乃是一位武艺高强、胆识过人的侠客。
这一日,他身披青衫,脚踏白云,如同展翅的雄鹰,一跃而上,稳稳落在华光寺宝塔的顶层。
他目光如炬,扫视四周,只见塔刹高耸入云,金光闪闪,却隐约透出一股不祥之气。
云飞扬心中一动,知此塔刹年久失修,恐怕难以承受更多风雨,遂大吼一声,声如洪钟,震耳欲聋。
他运起内力,一掌击向塔刹,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那沉重的塔刹竟被他一掌震落,如同天外飞石,砸向地面,尘土四起,震动了整个华光寺。
影无痕,江湖中旧称“盗帅”,如今成了十恶不赦。虽是大盗,却也有一身不凡的武艺和所谓的“机智”。
他正在寺内行窃,忽然听到云飞扬的吼声,心中一惊,知道大事不妙。他身形灵动,如同鬼魅,瞬间拔地而起,躲进了一座佛像之后。
那塔刹坠落之势,犹如雷霆万钧,砸在了影无痕原本藏身之处,只听“砰”的一声巨响,烟尘弥漫,整个地面都颤抖了起来。
影无痕见此情形,索性卧在地上装死,睡了个好觉。虽然睡了,耳朵没有空着,动来动去,依旧是四方八面的探听。等着云飞扬走出塔林,影无痕使了个法子,双腿上贴着甲马,又是速速的遁去了。
影无痕虽然躲过了一劫,却也惊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若非自己机警过人,此刻早已命丧黄泉。然而,他心中也明白,这一次的危机,让他的“六神”——即他的六感和直觉——一时失去了主宰。在江湖上行走,六感敏锐是生存的关键,而这一次,他几乎失去了这一优势。
影无痕深吸一口气,平复心绪,他知道,今后的日子里,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方能在这充满未知与危险的江湖中,继续苟活下去。
不过,云飞扬早就看透了老家伙的法子,只是一群武林人士尚在院内,只好顺水推舟,给影无痕留几分薄面。
他这所谓村童,岂肯随便罢了。
听见影无痕的脚步声,云飞扬便想着追去。动身之前,掷了一包赤金锭子给院里的沙弥,权当是赔礼道歉的物什。
沙弥哪见过这种情况,依旧是站在香积厨门口抖筛一般。一刻过了,才瑟瑟的蹲下来,蹑手蹑脚一般的拿了金子,心惊胆战,头也不回,便去回了方丈等大德的话。
方丈等大德闻听塔刹坠地,痛哭不已,悲声动天。塔刹之坠,非但是物理之损,更是心灵之痛。塔刹乃是历代祖师智慧与慈悲的象征,其坠地,似是佛光隐退,众生失去了指引之灯。
众僧侣见方丈悲恸,心中亦是哀痛交加,但知佛法无边,慈悲为怀,遂劝方丈节哀顺变。方丈含泪,缓缓起身,对众僧言道:“塔刹虽坠,但我等心中之佛法不坠。此乃提醒我们,修行不可懈怠,更需精进。”
于是,方丈率领众僧,举行盛大法会,为塔刹祈福,为众生祈福。法会之中,梵音缭绕,香烟袅袅,众僧一心诵经,祈求佛祖慈悲,加持塔刹重建,再放光明。
法会之后,方丈发起重建塔刹之议,得到了众僧与信徒的积极响应。众人齐心协力,募集资金,挑选良材,更有巧匠自愿前来,愿为重建出力。在众志成城之下,塔刹重建工作顺利展开。
重建之时,方丈亲自监工,确保一饰一画,皆符合佛理,体现祖师之精神。塔刹重建完毕之日,华光寺钟鼓齐鸣,梵音再起,众僧与信徒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佛光重现。
新塔刹更显庄严,其光芒不仅照亮了华光寺,更照亮了众人的心灵。方丈立于塔下,仰望着高耸入云的塔刹,心中默念:“祖师在上,弟子等已竭尽全力,愿佛法永存,普照世间。”
自此,华光寺塔刹之名远播,成为修行者心中的圣地,信众灵魂的归宿。而方丈及众僧的坚持与努力,也成为了传说,激励着后来的修行者,不断前行在佛法的光明大道上。
当然,这都是大成九年之后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