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钱千秋回到家母亲正在准备午饭,看见钱千秋回来了母亲问道:“老大,开的什么会啊?”
“乡长跟两个县领导来的,说是水库要扩建,咱们村子以后就是水库了,要咱们搬家,搬到北边10里外的土台子去。”钱千秋回答道。
母亲柳氏恍然大悟:“我说不给批地基呢,那咱们现在住的房子给赔钱吗?”
“新房60万,老房50万。”钱千秋答道
母亲略微思索一下说道:“要是把房檩、窗户门的都拆了用在新房上,一间房也差不多50多万,咱们要是搬过去加上政府赔的钱,咱可以盖6间新房,你们住3间,我们娘几个住3间。”
钱千秋接过母亲的话头说道:“要说政府赔的钱不是太少,应该正好够用盖新房,就是这边房顶子拆了再盖那边的顶子,咱还要找地方对付住两天,这一来一回的也够折腾的。”
“不用折腾,两间两间的拆啊,这边先拆两间,等那边两间封顶咱就能搬过去了,再拆这边剩下的两间。”母亲说道。
“对,两间两间的拆就行了。”钱千秋被母亲一语点醒嘿嘿笑了起来,接着说道:“现在大伙都觉的赔偿款少,乡长和两个县领导说再回去研究研究,看看能不能多给赔点钱吧。”
“能给多赔点当然好,要是就这么多咱也别跟政府较劲,随大流吧。”柳氏具有传统中国女性的特质,逆来顺受。
“行妈妈,我知道,咱就随大流,不出头。”钱千秋应答道。
10天后,已经进入腊月,乡长和两个县领导又来了。快到中午的时候,人们又聚集到了打谷场,看看人到的差不多了,然后大声说道:“乡亲们,这几天县里主要领导又请示了市里的领导,又给大家争取了一些赔偿款,每间房子拆房檩、窗户门给5万,搬运费一次性给10万,今年的公粮不用交了,政府给免1年,这是县里给大家伙争取的最大的限度了,没有问题的年前我安排人去家里签字,还有什么问题的去乡里单独找我,过完年大伙就能找我批地基,开春就能盖新房了,等都搬过去咱就分地。”
人群这次的喧哗声不是很大,大家都是低声议论着。这几天人们也都私底下讨论着这个事情,很多人都和钱千秋的想法差不多,大家都会算账,政府给的赔偿款虽然不赚钱,但也不至于亏钱,主要就是搭功夫,农村的劳动力不值钱。乡长这次宣布的政策大家都觉得很划算了,所以抵触情绪不是很大。
签字工作完成的很顺利,有30多户没有选择去新规划的村子,而是去了别的地方,拿到赔偿款后,把房檩、窗户门等一些能用上的东西半卖半送的留给了本村的村民。
两个月后,也就是过完年出了正月。搬家的工作就陆续开始了,在曹家桥东边,紧挨着曹家桥的村子叫西河套。再往东紧挨着西河套的村子叫做东河套,周庆祥一家子就搬到了这里,由于是青砖瓦房,他们家拿到的赔偿款比较多,加上家里的积蓄,他家申请了4块挨着的宅基地,一共建了16间房子,老两口4间,剩下哥三个每人四间,虽然房子主体都是土坯,主要承重和防雨的地方还是用了旧房子拆下来还能用上的一些砖瓦。
东河套的北边,隔着一条马路叫做新家台。东河套的东边叫南边台,钱千秋一家搬到了这里,申请了两块宅基地挨着的宅基地,一共建了6间房子,母亲柳氏和千里、千福、千叶住三间,另外三间给钱千秋结婚用,此时钱千秋已经订婚,婚礼定在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正是农闲的季节。南边台的北边隔着一条马路叫做北边台,也就是新家台的东边,钱千秋的本家大部分都搬到了南边台和北边台这两个村子。
南边台再往东隔着一条大清河,规划的村子叫做东边台。因为赵镜勇所在的村子有一部分也在扩建的水库范围内,刚好赵家住的两处房子都需要拆迁,赵镜勇的4个哥哥一个弟弟就都搬到了这里,他们一共申请了3处宅基地,盖了9间房子。今年33岁的老三赵镜忠刚刚结婚不久,娶了同岁的守寡多年无儿无女的贾氏为妻,他们两口子住三间。
还有3间是给35岁,已经订婚的老二赵镜治当做婚房用的,赵镜治的结婚对象是小他12岁的戴氏,戴氏长的很漂亮,大脸盘,浓眉大眼,典型的北方人的长相,跟一个叫梅婷的女演员十分相似,她的长子、长孙、长曾孙都遗传了戴氏的脸型和五官,是村里有名的美男子。
戴氏18岁的时候许配给了一户人家,20岁的时候,刚结婚不到一个月的丈夫被国民党抓壮丁去了前线,没多久就传来了死讯。无儿无女的戴氏守了2年的寡,新中国成立后,经人介绍认识了35岁尚未婚配的赵镜治,不久前二人刚刚订婚,准备明年结婚。
另外三间,由39岁的大哥赵镜海、30岁的老四赵镜城、24岁的老六赵镜坤共同居住。
搬家的工作陆陆续续大概持续了半年左右,后来随着村落的不断扩大,有很多外地而来的人也选择在这几个村子定居,为了区分彼此的来历,被水库淹没的几个村子有了统一的称谓“老总台”。10年动乱的时候,这几个村子经历了改名,动乱结束后又改了回来,期间还有组织架构的调整等等,为了后面方便记述,这一部分不再叙述,统一以现在的名称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