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班群七十岁大寿,请了附近的戏班唱戏七天七夜。这已是最高规格了,一般有三天三夜、五天五夜和七天七夜几种。这个戏班以采茶戏为主,也可以唱京剧和汉剧。
《五女拜寿》是保留节目。他只有四个女儿,每个女儿包一夜的费用,多余的一天由儿子共同出钱,也有可能剧团只收取四天的台费,第五天算是他们送的。《状元媒》也是很隆重的剧目,《五郎探母》也会来一个。
唱戏的演员在台上咿咿呀呀的唱歌不停,台上却比不过台下热闹。方圆三里内的村庄都会来赶热闹。天还没黑,靠近戏台的最前面已经被湾子里老人小孩摆了五排凳子和椅子占座位。
我们湾子没有现成的戏台舞台,是把村子里人家的门板、桌案、条凳等搭建起来的舞台。旁边有几个村落,老堂屋、正屋还没有垮掉,最近大门那一重,有一个大戏台,戏台旁边写着对联:
似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是谁
或者写着:
天地大舞台,升官就来演戏
人生小戏曲,发财还靠做梦。
竟然也有文采斐然的对联:
善恶施报,莫道竟无前世事
名利争竞,须知总有下台时。
戏台的上方,右边写着“出将”,左边写着“入相”。台柱上方,雕有文武百官看戏的情景木雕和故事木雕,也有雕文王百子图的,还有雕麒麟松子、松鹤延年,也有雕刻贵妃醉酒、唐明皇观霓裳舞、孔子拜访老子等图片故事,雕刻精美,刀法独运,雕二十四孝图也是常有的。戏台的上方物垛或者挑梁、飞梁,会有一些龙凤戏珠,狮子舞绣球之类的造型。
班群唱戏的舞台有几米见方,小孩子提前就拿着木棒、木刀、竹剑提前在上面龙争虎斗起来,为大戏拉开了序幕。至于唱的什么戏,小孩子完全不感兴趣,也完全看不懂,最喜欢的确实莫过于武生的打斗,小丑的那一张黑白脸,小孩子也能看出一点好笑的味道。
其实看戏只有老人家认真再看,青年人也有赶热闹的,但是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坐着细看。但是戏场其实是年轻人的大舞台。妇女自是不必言说,青年女子和青年男子在台旁把一双眼睛滴溜溜转,看有没有长得俊俏的异性后生。
老人总是说:风流戏子。说是那些长得漂亮的年轻旦角,没有几个眼睛不勾人,她们也总是在外面唱戏,就可能有一个临时老公。
小孩子不光在戏台下跑来跑去,更喜欢钻到戏台下捉迷藏。临时搭建的戏台下面是支架,空着呢。大人生怕戏台垮下来打着人,追着小孩找。有些小孩还要跑到戏台后面看戏子化妆,不知道那个老生的胡子是用什么做的,想去看个究竟,戏班是不会让小孩子发现他们的机密的。
最热闹的时刻并不是戏唱到高潮和精彩部分,而是打彩的环节。估计也是戏里快到最精彩的时候了,当家旦角出场了,她们会在情节当中设计进与观众的互动,比如五女开始祝寿了,其中一个女儿提着花篮,向台下的观众要礼,后台的锣鼓也换成了非常动听的节奏和鼓点锣声。观众当中往往是男人,就拿着钞票献给她,可以丢到她的花篮里,也可以放到她的手上。打彩的花旦口上一边唱着祝福语,一边与台下观众戏谑互动。观众这时候是可以戏耍的,钞票送过去又转回来,趁机拉拉花旦的手,但是不能摸花旦的脚。男人头、女人脚,只能看,不能摸。
这真的好像后来主播的打赏,不知道后来的打赏是不是学习的这个环节。五元、十元、一百元都可以,但是一百元一次给也可以,那就是好多张钞票,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百元大钞,一般人给一百元当然是要分几次给的,花旦在他面前转来转去,他多光彩啊。打彩打得多的,就像后来的榜一大哥,一时风光无二。
也有人说,打彩打得最多的,是有机会和花旦有亲密机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