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东莱英雄传 / 第九十六章 硝烟熄火

第九十六章 硝烟熄火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秋初的东莱山区,呈现出另外一副绝美的图景。东莱山之美,不光在于奇石雾松,还有数千年的禅寺和幽静的山谷,以及日月精华留存的无数石刻胡同。
  虽然智华寺已毁入日军之手,而且是历史上的第二次焚毁,但是那些被地域文化浸润透了的残墙断垣,依然以其无比的神秘传说阐释着古老的历史。当地传闻,自宋末元初,蒙古大军进军胶东时曾经过东莱山,智华寺第一次完全毁于蒙古人的战火。蒙古大军到东莱山一带亦有历史证据,至今东莱山北麓临海县境内,尚有一口蒙古人所用石马槽,长四步余,宽不到一步,深有一拃多,上刻有山水草木花纹,正面向北,因其蒙古大军由北而来之故。
  晨时于山中早起登高,放眼望去,东莱山中长林幽静,枝头树叶黄里泛红。林中鸟儿鸣声溅溅。东方云霞映红,雾锁山头笼烟。一时秋风乍起,松林挟带哨声,薄雾片刻散尽。但见枝头翠鸟留恋彷徨,结队成双,尽高处,巨石成方成块,铁青灰色,形态怪异耸立,若猴之状,若牛之相,若孩童之脸,若矫健飞鹰,群峦叠翠,间有独松青苔绿衣相依相伴,众生自然造化,更多一分柔情。
  山顶再高处,便是碧蓝天空,中有数朵浮云,如成堆的棉花垛,如奔腾的骏马,又如婀娜多姿的飞天少女,缓缓南飘,俯仰登上东莱山顶。
  由山顶远眺山下,则是清晰可辨数个村落,有青姑庵、尹府庄、高家营,以及更远处的七里河村等。青姑庵的来历颇为有趋,传说北宋熙宁年间有一青衣尼姑在此山岙结庵修行,因其名为青姑庵,附近乡民时常孝敬香火,倒也繁盛,一直延续至清初。自明代始,临海县黄花村王虎、王豹兄弟携家人来此庵旁定居,后逐渐成村。
  由东莱峰所汇之水,千径成河,穿梭于数十个村庄中间,向下汇聚成一潭数千亩的大湖,名曰东莱湖。此湖却另有一个传说,当年秦王李世民征战胶东刘黑挞,到达东莱山之时,时值天旱,庄稼眼看枯萎,乡民皆望天悲叹,李世民大军亦遭水荒,军心不稳。
  其时,他仰望群山,怒从心头起,拔箭向着瑞云峰怒射,一箭即出,但见一股晶亮泉水激射而出,渐而汇流成溪。李世民大喜,顷刻连发数箭,箭箭皆有清泉涌出,又汇溪成河,并于山下洼泽,遂成东莱湖。湖水无比清澈,在晴朗天时,湖面蓝天倒映,有无数飞鸟在湖水中留恋嬉戏,其中若天鹅,若秋沙鸭、绿头鸭,还有苍鹭、白鹭、红嘴鸥、大雁种种,数达万余只,尽享大自然之秀美景色。
  而在数个山谷和村落之间,又栽种着一种当地奇特美味的鲜果:葡萄。东莱山的葡萄的确历史悠久,当地乡民口口相传可知,亦是秦王李世民率大军开国征战时,偶入东莱山,正值秋季,偶从山内获得龙眼葡萄,一时为之陶醉,但以龙眼之贵,却成为当地普通百姓果腹之物,实乃大不敬,遂另赐御名“狮子眼”。
  此传说实无据可考,裘中华仅听罗书峰聊及,大清康熙五年《东莱州志》中略可查到东莱山龙眼葡萄已大面积种植,并年年贡送皇廷。眼下,正是金秋时节,山上成架成排的龙眼葡萄也早已经玲珑剔透如同一串串玛瑙。
  这段时间里,裘中华陪同高司令详细了解了东莱山地理形势及风土人情,很快,高司令就对东莱山做出了评价:此地山险水丰,民皆壮健且性格淳厚善良,是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好地方。
  偶一日,他们二人寻觅踏入一处葡萄地,同采摘龙眼的爷儿俩闲聊。
  种葡萄的爷儿俩姓高,父亲叫高青山,外号高老六,五十多岁,一身短粗青色衣裳,肩上腿上都是补丁。儿子是高风鸣,也是一身和父亲一样颜色的衣裳,只是他身材高大,手脚粗壮,身上衣服明显小了些,不甚合体。
  高司令和他们只聊一小会儿,就了解到大致情况。他们俩是附近高家营村的,正是裘中华他们第六大队所驻扎的村子。高青山家里只有一亩薄山地,因登州有个著名的酿酒公司,每年都来此收购大量葡萄酿制干红、干白葡萄酒,供应全国各大城市,索性都种了葡萄,卖了钱再买粮食,掺和着每年春夏拣些山珍野菜,兼秋天上山拾秋所得。一到深秋,东莱山上的山核桃、板栗甚多,且那些东西价格并不便宜,一年生活倒也勉强过得去。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千古流传的民间俗语。
  高司令还了解到,他们村有一个财主高和平,自己有数百千亩山峦,都种上葡萄,在登州亦有店铺房产,因抗日部队在此驻扎有些时日,且不断走街串巷发动群众,从八路军进驻村里开始,早吓得跑到登州去了。
  现在高氏父子和村里其他穷人都很清楚,八路军跟穷苦人根本就是一条心,这支部队还亲民爱民,且不骚扰当地百姓。自古大军所至,钱粮供应,无不依托当地百姓。而他们筹粮却不是在生产贫瘠的山区,都是到二三十里外的平原产粮区,主要面向那些土地丰雍的大户。
  所有部队平时除了训练,又各自在村头荒山努力开垦耕地,种些赶季的萝卜白菜,尽力自给自足,减少当地百姓负担。自古以来,这样的大军哪里去找?还有,他们自从入住之后,又帮助村里发展了好几名党员,高老六的闺女高秀芳甚至被选派当了妇救会主任,高风鸣本人则被选为民兵队长。
  是故,爷儿俩见了高司令和裘中华,分外亲切,连忙请两人坐下,高老六又撵儿子去摘下两串葡萄,给高司令和裘中华一人一串。
  “快尝尝吧!这可是当年大唐皇帝李世民亲赐御名的狮子眼,其实俺们就叫它龙眼,也算是咱东莱山的特产美味。”
  “这可不行,大爷,我们部队是有纪律的。”高司令连连推辞。说实话,他们可不是来吃葡萄的,他们只是想了解一下当地百姓的生活。
  高老六一见他们推辞,当场一副不乐意的样子道:“高司令,还有裘大队长,你们不会是嫌弃我老汉手脏吧?你们在本地守规矩不扰民,这些俺都看到了,你们是轻易不沾俺们的光,不给俺们添乱子。可是俺们心里有数,你们是来帮俺们打小日本的,您要是不吃,那就是真嫌弃俺们。”
  “这个,老裘你看……”高司令一时无奈地望着裘中华。裘中华只是微微一笑,伸手接过葡萄,道:“高司令,我看就不要为难大爷了,他可是真心的。放心,吃了他的葡萄,咱一定更有劲打小日本,绝对不能让他们上东莱山祸害咱老百姓。”
  高司令无奈地接过葡萄,他摘了一颗放进嘴里,只是轻轻一咬,一股甘甜清香的汁水立刻盈满口中,甚至直接渗透到嗓子眼里。他轻轻咳嗽一声,连连点头道:“真是好吃。大爷,您这葡萄今年一定卖上个好价钱。”
  两个人正品尝着,齐连启背支盒子枪匆匆跑下山来,一边跑,一边四处寻觅着。裘中华连忙从葡萄园出来,一直迎到山道。
  “齐连启,你找啥呢?”
  “我找高司令,裘英队长找他有急事。”齐连启跑得气喘吁吁。
  高司令到任之后,裘中华便为他物色通信员,齐连启本来瘦弱,自打莱水镇抢了那挺捷克式轻机枪后,一直爱不释手。可惜一件,一旦长途行军他的体力却是不支,只好找周立本帮忙扛上。裘中华见齐连启腿脚轻快,干脆让周立本当了机枪手,把齐连启调到高司令身边干通信员兼卫兵,还教他练了半个多月的短枪,百十步内,打个葫芦灯笼啥的不在话下。又让裘英教他几手用得着的武术招式,这小子头脑倒也灵活,一阵学个七八成,一般突发事件大概也能应付。
  裘中华闻听,立即回身找高司令,高司令早从葡萄园出来,顺手从口袋里摸出一张北海银行的一元钞票,是红色的,其上有“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印”字样,这是郑如龙的三支队成立之后,委托岛城胶澳银行总经理张云明负责筹建的银行所制,银行起初定为公私合营,后为临海区专员督察公署掌握,凡东莱、临海及胶东各县,均已推广使用,币值与国民政府法币相同,一百元就能买到一头猪。高司令将钱悄悄递给齐连启,冲他使个眼色,然后和裘中华大步离去。
  齐连启拿着纸钞,一直跑到高青山跟前,把钱往他手里一塞,说一声:“大爷,高司令刚刚吃了您家葡萄,这是他给您的葡萄钱。”放下钱掉头就跑。高青山当场愣了一下,一时着急,说话嗓子也不清:“哎,齐同志,你们是瞧不起人呢,赶快把钱拿回去!”只见齐连启早跑得没了踪影。
  裘中华陪高司令回到青云庵,却见裘英穿一件粗布灰色褂子,头上戴顶毡帽,正坐在钟楼台阶上摆弄他的盒子枪。自当了侦察队长,裘英又开始发挥他的长处,仅仅几个月时间就和侦察队打开局面,接连除掉数十个通敌通特的敌对分子。并且,他们还于一个月前提前探知了周步云和李道云双双率部投敌之事,他俩的投敌,源于东莱县城中村队长利用县警备队大队张金发的诱降。
  裘英最近得到的第二个重要情报,是日军目前正在县城集结力量,准备发动一次大扫荡。但是截止到目前,尚不知他们扫荡的真正目标是谁。
  一见高司令他们进来,裘英立刻将枪插进腰里站起来:“高司令,裘大队长。”
  裘中华见他穿着一身摞补丁的衣裳,且还破旧不堪,笑着上前拍拍他的肩膀:“这身打扮,倒跟叫花子快差不多了。裘英,是不是有情况?”
  裘英笑着道:“根据刚刚得到的情报,这几天东莱县城一直不断进鬼子,估计是在准备大扫荡,目前还不敢确定是不是针对我们,我今天一早又把李玉朗派出去打探消息,不管消息如何,我觉得咱还是该有所准备才行。”
  “鬼子这次集结的动作不小,我们是该做些准备。”高司令微微点头道。
  他们正交谈着,齐连启又跑来报告:“高司令,王立训派人来给您送来一封信。”
  “他还给我写信?送信的人呢?”高司令连忙询问。
  齐连启连忙回身出去,不一时,带进一个穿平民服装的青年。只见来人恭恭敬敬向他们鞠一个躬,道:“长官好,我们王司令让我给高司令送信,请问哪位是高司令?”
  高司令迎上前去:“我就是。”
  青年连忙掏出信来双手递给他:“请司令过目。”
  高司令挥挥手,齐连启带着信使下去了。
  高司令拆开信看完,顺手递给裘中华,笑道:“你也看看吧!王立训的胃口真是不小呢!”裘中华接过信来一看,点头道:“不错,是他的亲笔信。这样类似的东西,我曾经收到过两次。哟,人家可是封你为少将副司令呢!这官也算不小了。”
  高司令闻听继续笑道:“中华,你跟他是不是挺熟的?”
  “当然很熟,当年我们都是出自县师范讲习所的同事,他当年是所长,当初我进讲习所还是他给介绍的呢!当年我把你送走之后,因为伤了腿,我在县城里再呆不下去,只好一个人跑路,从此跟他再无交际。后来日本人打过来,他却假名抗日,不知怎么弄了个国民政府第五战区第三游击纵队第十八支队中将司令的头衔,又弄了一张东莱县长的委任状,傍老虎扯大旗,一阵弄出十几个纵队,至今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说到这里,裘中华内心却又老大惆怅,毕竟当年曾是旧同事,二人交往亦颇为密切,想不到因为信仰不同而各奔前程,虽不知谁的道路正确,但裘中华一直相信自己的判断,因此不禁替王立训稍稍惋惜。
  “关于这个人,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情况,其实为了抗日倒无过错,错就错在他现在只顾拉自己的势力,消灭异己,而对抗日根本漠不关心。我甚至怀疑,他现在是否跟日本人有勾结?所以,对于这个人,我们还是要特别小心。这件事我们还是要分出重点,现在最要紧的是东莱县城日军扫荡一事,依我看,日本人肯定不是针对王立训进行扫荡。裘英,你们侦察队务必再辛苦一下,一定尽快搞到准确情报,你先去吧!”
  “是!”裘英矫健的身影立刻出了青云庵大门。
  高司令低头思考一下,又对齐连启道:“小齐,立刻通知其他大队长,马上到司令部开会。”
  眼看着齐连启跑步而去,他却喃喃地道:“中华,敌人这次一来就是好几千,这可是一次大行动,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