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那天是周三,傍晚,教室里稀稀疏疏的坐着几个人,没有人发出声音,只有教室上边的吊扇在呼呼的转着。
王浩吃过饭之后,一进教室,就感觉到一阵压抑感袭来,站在门口停留了几秒钟,之后就略小心翼翼的走到座位前,站着盯着课桌上不知道是桌子前任还是前前任留下的“奋斗”两个字。突然他用手拂了拂那两个字。在这傍晚,略显昏暗的教室里,课桌上的“奋斗”是多么的刺眼,他在想到底能不能坚持下来,这三四天,除了打球的时候,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压抑的气氛,王浩从来不是一个喜欢压抑的人,压抑对他来说不是动力,像是在深渊的牢笼里被套上了枷锁。
他出去了,去教室外面,要下来教学楼,要去操场,散步,慢跑,最后再冲刺跑,要去发泄心中的压抑。
在他刚下了教学楼,刚拐弯的时候,被人叫住了
“老王,你也来复习了?”
王浩扭头,李品???
李品,一个学习很好的女生,初中一个班的,性格大大咧咧,因和王浩他们村离得近,初中关系不错,是个好哥们。现在贾品一手提着开水壶,一首拿着两本书,像是数学和英语。
“你今年不走?你分数挺高的吧?咋也来了?”王浩表示很惊讶。
“我想上一本,我爸妈也想让我上一本,年龄不大,刚过十八还不到二十,还能拼一拼。话说,你二本的分,也要上一本么?”
“我不保证二本能上的去,过分数线太少了。教室太压抑,下来溜达溜达,你在几班?”
“我在六班,今天早上才来,你哪天来的?”
“我周日来的,这几天跟做梦一样,感觉昏昏沉沉的。”
“复习都是这,坚持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到时候一起上一本,去郑大、河大。”
“中,还一起上学,跟着品姐混。”
刚和李品说完,李品上楼了,杨涵就骑着电动车来学校了,她和王浩、李品都是初中同学,性格开朗,看见王浩直接喊“王浩!”
“咦,你也来了?”王浩转身问到。
“我来复习,我分数不够二本,当然来了。没想到你也来了。嘿嘿,又能同学了,说不定还能一个班。你这是去哪?”
“我去学校门口买点东西。”
“上车。我带你过去,学校也很大呢。”
“中!”
就这样,王浩坐杨涵电动车走了,在穿过操场走到中央大道的时候,王浩还在思考着这高四的压抑感觉,浑然不觉身边有两个女生擦肩而过,其中一个马尾辫瞪大双眼的盯着王浩看。
...
买完东西和杨涵分别之后王浩就去操场溜达了,在操场上,王浩也没有慢跑,也没有冲刺,全程在慢走,一直在想考一本,他自己的水平他自己心里清楚,如果还让他复习理科,他是很难复习进去的,从高三开始,王浩就对理科没了兴趣,顶多是物理会有点儿兴趣,但其他几门理科,一看知识点都懂,但一考试就是考不了高分,在这大平原地区,一般分根本没有竞争优势,高分才可以,二本线以上的人多的是,一本左右的也大有人在,高出一本分数线,稳一本的人就需要高分来了,偶尔一门的高分,肯定是占不了多大优势的。
现在的王浩是什么状态呢?只对文学、优美的词句、中国古代的典籍这之类的有兴趣,还有地理学科。
整个高三,王浩的自习课基本都在看课外书,《纳兰词》、《花间集》、《李煜全集》、《朱自清散文》,这些他都看,还看《世说新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只不过就像《黄帝内经》、《道德经》这样的古籍他一遍没看明白。《纳兰词》是他生日,某个女生送他的生日礼物,《花间集》、《李煜全集》是在同学那看多的,借来的,其他有买的,有从语文老师那借来的。其实王浩的这些兴趣和高中语文老师分不开关系,语文老师研究红楼梦的,但对春秋文学也很了解,总爱在课堂上讲一些文学典故,文言文的典故,讲着讲着,王浩就听进去了,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关于地理,他未分文理科之前,地理学科可是全校唯二的满分之一,十八个班,一千二百人里,只有两人考出过满分,王浩考了两次满分,可惜地理属于文科学科。理科王浩没有优势。
可是现在转考文科的话,大家都觉得文科毕业后就业形式没有理科好,理工类的学科就业比文科类好太多了,这是大家现在二零一三年的认知。
况且,现在转文科,王浩也不能保证政治和历史能不能撵的上,虽说政治学科在之前基础好,毕竟过去两年多了,现在政治学科是什么情况,他不能保证。
随后,王浩去了教室,晚自习。
还是昏暗的教室,昏暗的灯管,和吱悠吱悠的吊扇,没有老师,也没有课程安排,全靠自觉。窗外时不时传来不知道是蛐蛐还是蝉的叫声,有一声没一声的叫着,叫着叫着,天就完全黑了下来。教室里多出来七八个人,来复习的,大多数是本身成绩不太理想的,自觉者并不多,自觉者大多都考了不错的分数。
一晚上,王浩没有学进去,一直在思考,在权衡,在感受。在思考路该怎么走,在权衡文理科的结果,在权衡二本和一本的区别,在感受高四的生活,感受着高四的氛围。
第二天,老师十点上完课之后就属于大家的自习时间了。王浩简单收拾了一下,把书和资料都带到宿舍了,把宿舍的东西打包好了之后,就和家里人打了个电话,说先回家,等八月底再来。家里人也没说什么。
路上,贾品看到了,“老王,你不复读了?”
“回家报志愿去。”
“真不读了?”
“报一下试试。如果走不成大不了再回来复读。走成就走。你不报个好二本试试?不上一本不罢休么?”
“哈哈,我想试试,熬一年而已。”
“我回家报志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