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走出准备舱,到处充斥乳白光线,横贯眼前是条走廊,水晶质感地面下铺设有磁力发生装置,配合舰员穿着磁力靴产生人工重力,昆仑一号舰上所有地面,通道均铺设有类似装置。
走廊宽五米,长度超过二十米,靠里一端通向电梯间。
昆仑一号舰体以轻质高强度合金建造,内部建筑轻质复合材料为主,因此赵文琪目力所及总体呈现水晶质感。
这里是西区,舰体内以舰长室为基准划分出东,南,西,北,中心共五区。
四面倾斜式建筑主体构造一致,个别舱室布局有所不同。
如东区最上层为舰长室,向下依次各类工作舱,睡眠舱占好几层,倒数第二层准备舱,更衣舱,最底层设备舱,临时储物舱,公共卫生间等。
建筑内以走廊为中轴一分为二,靠里一端通向电梯间。
以倒数第二层为例,走廊一侧为准备舱,另侧是更衣舱。
准备舱等距分布二十六排,每排平均放置十张座椅,每张占地面积三米乘五米,总面积三十米乘一百三十米。
更衣舱总面积同样三十米乘一百三十米,与准备舱内座椅数一致,划分出同等数量更衣间,每间面积两米乘四米,互相间留有通道。
更衣间配备有能满足舱服检测,养护必要条件,如诊断,能源,液氧加注,废物过滤等。
Z国航天系统目前舱服大致分为三种规格。
舱外太空服,纯白底衬表面红黄色条纹,一体式设计,配套箱式生命维持系统,太空盔,多功能手套,磁力靴。
舱内太空服,藏青色,连体衣设计,女式为束腰款,配套挂扣式生命维持包,太空盔,多功能手套,腰带,磁力靴。
太空常服,藏青色,男士为小开领西服,直筒长裤,灰色衬衫,天蓝色领带,大檐帽,纯白棉质手套,磁力靴,女式为小开领束腰西服,直筒短裙,粉色衬衫,灰色长袜,大檐帽,纯白棉质手套,磁力靴。
另有小类别,太空作战服,太空训练服等,基本可归入舱内太空服。
赵文琪见许多舰员换好装陆续走出更衣舱,有更换舱内太空服的,但大多更换为太空常服。
登舰前每名舰员均已按其所在组对睡眠舱,准备舱座椅,更衣舱更衣间等进行一对一指定,因此任务期间舰员作息场所基本固定不变。
走进更衣舱,同样充斥乳白光线,径直去自己更衣间换装,作为化验组成员,赵文琪距离进入工作尚有些时间,至少两月后,她打算在此期间以太空常服作为日常穿着,既相较舒适,作为女人也能满足爱美之心。
很快,自更衣舱走出,早焕然一新,娟秀的脸庞洋溢淡淡微笑,头戴大檐帽,挺括上衣配短裙将她高挑苗条又不失风韵的身姿展露无遗,令所有人不觉眼前一亮。
转身去走廊尽头电梯间,不久出现在最底层电梯口,眼前同样一条长长走廊,两侧分布设备舱,临时储物舱,公共卫生间等。
舰员日常用品包括给养几乎全存放在临时储物舱,有专人按时按例进行发放。
穿过走廊,通过气闸门走出西区倾斜式建筑,豁然开朗,一条墨绿色环形跑道围绕中心区矩形建筑一圈,供舰员跑步锻炼之用。
跑道对面是矩形建筑西区入口气闸门,战时可通过伸缩式管状通道将两边气闸门连为一体。
矩形建筑之上是塔式独立货舱,仰头望,明亮灯光映照下,塔顶高耸正对昆仑一号出舱口,也是对接口,将货舱与舰体四壁连为一体的支撑体如巨人伸开四条臂膀,令人格外有种安全感。
入口气闸门人头攒动显得熙熙攘攘,出入舰员个个一脸兴奋,互相打着招呼,赵文琪自是众人焦点。
矩形建筑东,南,西,北各有道气闸门,方便四面倾斜式建筑内舰员出入。
核心处能源舱外围环绕建有两层,外层公共休闲厅,有图书室,网咖,饮吧,K歌间,影院,健身房,绿植区等,里层即环形餐室。
李子维早到了,一身笔挺藏青色太空常服,头戴大檐帽,帽徽在室内灯光下显得熠熠生辉,肩头两枚肩章同样如此,坐在靠近舱壁一餐桌旁,不时抬头望眼西区方向。
刚已通过手腕佩戴实时信息联络器也是3D全息投影仪将自己所在方位发给了赵文琪,迟迟不见爱妻身影,只好耐心等,有熟悉舰员打招呼只挥挥手简单回应,对走近询问是否帮忙取餐的服务型机器人也不做理会。
突然,前方大屏幕中实时播报音引起他兴趣,遂抬头看去。
原来Z国建在西北戈壁的超大规模质量投送装置正进行竣工验收,屏幕中央媒主持人一脸灿烂,身后巨大的质量投送装置令人惊叹。
主体为宽一百二十米电磁轨道,两侧导轨向上凸起,中间凹下部分犹如银白色金属大道。
建在宽一百二十米,高一百米,共三千级承重体之上,每级间距一百米。
全长三百公里,平直无比,沿线几乎零起伏。
从主持人口中得知,导轨内部与金属大道下方均安装有磁力发生装置,配合通用运载器底部及两侧磁力生成系统,可将运载器自身及最大十万吨载荷悬浮离地五十厘米并维持居中。
运载器头部长六十六米,器身长二百二十二米,宽一百一十米,高一百一十米,有效容积二百米乘一百米乘一百米。
为尽可能降低空气阻力,表面光洁如镜,头部异常尖锐,器身平直光滑棱角处格外圆融,在阳光下泛出银灰色金属光泽。
器身设计多个隐藏式舱体。
左右两侧靠后分布机翼舱,各安装一折叠翼。
底部等腰三角形分布三处机轮舱,分别安装组投放式机轮。
尾部顶端尾翼舱,安装有可伸展尾翼,四周分别一减速伞舱,内安装复合减速伞,居中一百二十台矢量推力重型离子发动机。
头部,器身前端,器身下端,底部,均覆盖层黑褐色镜面隔热瓦。
在太空进行对接时头部自下端开启向后打开,露出内部对接口,与昆仑一号对接口同一规格,如在太空释放载荷,器身背部自中间向两侧打开,内部安装机械臂抓取载荷进行释放。
运载器返回地面不仅可在硬质平台垂直降落,展开机翼,伸出尾翼,放下机轮,打开减速伞也能在机场跑道降落。
运行状态如下:
质量不大于十万吨载荷装进运载器货舱,导轨内部与金属大道下方安装磁力发生装置启动,形成磁力阱,配合运载器底部及两侧磁力生成系统,将运载器及货舱内载荷悬浮离地五十厘米并维持居中。
导轨与金属大道组成类似电磁轨道炮发射系统,利用交变磁场产生向前推力或相反,加速度可调,如以3G加速度,经三百公里持续加速,运载器脱离飞出,初速超过十马赫,尾部一百二十台矢量推力重型离子发动机启动,此时如乘太空电梯,运载器相较轻松进入距地面一百公里亚轨道,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后进入转移轨道。
运载器自身具备运载火箭一切必要条件,不从地面直接发射,主要为提高有效载荷。
所安装离子发动机较常规化学燃料发动机能够极大降低燃料消耗,但要达到同等推力,只能通过提高离子喷流速度实现,需巨量电能对工质进行超强度电离加速,由此带来长时间推进需携带大量电池组问题。
选择离子发动机,一是环保,同时为最大限度提高有效载荷,携带大量电池组与此相悖,因此借助超大规模质量投送装置先加速,再启动离子发动机阵列。
出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全世界都在努力,作为负责任大国,Z国率先行动,正逐步淘汰常规化学燃料火箭,其中体量最大是直径一百米,长度五百米的大家伙,每次发射燃料消耗十分惊人,有效载荷却小于一万吨,因此开发出通用运载器。
见又一重大航天基础设施建成,李子维不由为祖国的蒸蒸日上倍感鼓舞。
他记忆中,有过别的方案,如太空电梯,可惜费效比太低被否决。
该方案计划首先在地球赤道上空同步轨道建成最上级,沿该设施向下布设长三万六千公里悬索系统,悬索由直径一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中空结构体制造,再租赁赤道附近相关国家土地建成最下级与悬索连接。
悬索进行过微观结构改造,既为抗拉承重体又是超导线圈,通电产生径向磁场,改变电流方向磁场方向同步改变,环悬索套装磁浮挂篮设施,同原理产生径向磁场,通过控制悬索与挂篮磁场方向实现挂篮沿悬索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达到太空电梯目的。
方案很先进,无奈受技术条件限制,现阶段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做到直径一米中空结构体已是极限,经计算,通电后所产生径向磁场大小,只能令挂篮设施最多具有不到一吨承载量,最大移动速度每秒十米,综合考量,成本过高效果太鸡肋被否决,只能假以时日技术突破后再考虑。
这时,李子维眼角隐隐瞥见妻子身影,忙回头望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