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涛哥的柴火炉不仅“好用”而且“好看”。
加入燃料之后,只要一点点火花,炉子就可以沸腾起来。
随着燃料的充分燃烧,燃烧室内负压随之增加,显著的火焰羽流卷吸作用使火焰倾角可达20度,远远地看去,像是黑夜里流动的火烧云。
点上火,关上门,几个小视频的功夫,原本潮湿阴冷的房间就会变得温暖干燥。
屋外还是冬天,屋里已经可以穿一件单衣到处溜达了。
涛哥和炉子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每一个寒冷潮湿的夜晚,每一件因为阴干而发臭的衣服,和每一口充斥着霉菌芬芳的空气。
柴火炉并非是张涛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在杭州住了不少年,涛哥喜欢杭州给人的感觉——忙里有闲、闹中有静
下班的骑行是一天中涛哥最喜欢的时间。
春夏雨季时,林荫大道的树木像翻花绳一样笼在头顶,每隔几个路口就可以遇见烟波荡漾的河道,要是雨后放晴,还可以依稀看见绵绵的远山,这样的城市环境让涛哥常常恍惚自己是在一座新一线城市。
“虽然潮是潮了点,但杭州的水土还是养人的,至少来了杭州之后,都不咋长痘了”。
然而,作为东部沿海地区,杭州的冬天就没那么好受了。
与北方的干冷不同,南方城市由于空气含水量过高,是令人坐立难安的“湿冷”,虽不致命,但也足够“磨人”。
尽管温度一般都在零上,但体感温度却胜似零下。
冬天一出门常常要面对“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气温再低一点可能会下雨夹雪,断桥残雪的景色更是稀罕物。
这样的天气决定了杭州居民在冬天大都喜欢窝在室内,尽管室内也很冷,但至少比起外面更加干燥。
张涛就是杭州冬天的受害者之一。
“本来冬天就没什么太阳,小区树又多,衣服晒不干,墙面也是各种发霉”
面对高达90%的空气湿度,空调的除湿效果可以约等于零。
张涛想着要是有什么东西可以让房间变得不潮湿,又热乎乎就好了。在网上看了一圈,壁炉成为了首选项。
然而,壁炉需要很大的空间,出风口还需要在墙上打洞,一套下来,怎么着也得一两万起步,就算钱包能承受的起,房东也不会同意,更何况钱包承受不起。
张涛想起自己老家冬天会用的烤火篮,只要放点炭,就可以提着到处跑,手脚都可以烤地热热的。
自己要的正是这种可移动的“烤火篮Promax”。于是,张涛将目光对准了户外野营炉。
曾经的野营炉或许不贵,但随着近年来户外行业的兴起,任何与户外有关的设备都大幅涨价,“精致户外风”的流行更是让公司楼下公园成为产品的性能极限,对于强功能性的户外行业,大量的设计却反而只能起到“造型上的作用”。
淘宝上逛一圈,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野营炉动辄就要四五千,加上各类配件和燃料,售价可以到七千多,而这种价位的野营炉所拥有的功能也只有可怜的烧火和烧水。
“我有时候就在想,这么大的互联网,为什么没有一个符合我要求的产品”
涛哥不愿意将就,更不愿意当冤大头。既然东西买不到,大不了就自己做!
涛哥的想起来曾经有一个同事自己做了电动自行车,一个烧火的炉子总不可能比电动自行车还难。那既然人家行,自己也能行。
于是,涛哥开始在网上找各类的炉子图纸和视频教程,从闲鱼到B站,能看的都看了。机械出身的他很快就摸清了门道,短短一周,就设计出了炉子的三维模型。
然而,回归产品的本质,作为一个炉子,最重要的就是“热”,将大部分的热量都保留在炉体内,仅让少量热量随烟气排出。传统的设计往往让大部分热量随着热流散失,导致炉子本身的温度并不高。
发热部分取决于燃烧效率,而炉子的构造就是影响燃烧效率的关键。涛哥上网查阅了大量文献,发现要提高燃烧效率,需要对流体力学有一定的了解,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张涛开启了流体力学的学习。
“白天上班,晚上就回来看看文献,学学软件”成了张涛的日常。学习的过程不算顺利但也并不坎坷,经过几天的设计和验算,炉子2.0版本大功告成。
2.0版本的炉子增加了两个燃烧室,使气体可以充分燃烧,同时设计了可调节的进气口,从而调整火焰大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只要找一个厂家进行定制就可以了。
“世界很大,大到很多事物我们看不见也想不到,世界也很小,小到一转身就可以就可以看对岸”
厂家找了半天,涛哥发现自己的每周一起骑摩托车的摩友竟然就是做钣金行业的,之前一直听说他自己在创业,没想到竟是钣金行业。有了朋友的帮助,炉子的生产就变得容易得多了。
涛哥向朋友提供了炉子的二维图纸,和工艺流程图。早上才送出图纸,晚上就拿到了产品。
“当时是用的他们厂里的304不锈钢边角料做的,找了个老师傅焊接,七七八八成本算下来顶到天就四百多”
从产生想法到完成产品组装,张涛用了一个月零一周的时间,其中,前期产品调研就占了整整一个月,从绘图到下料生产用了6天,而从产品焊接到组装完毕仅用了两小时。
制作一个产品最大的挑战并非在于其制造的复杂性,而在于对“真实需求”的深刻洞察与挖掘。而正是这样看似“头重脚轻”的产品,最是能体现说服力。
张涛对炉子很满意,他和摩友计划着出一个3.0版本的炉子推向市场。通过在排风口增加烧水的功能,进一步“榨干”炉子的热量。
摩友打趣说看这个行情,估计投放户外市场可以挣不少钱。
“能挣不少钱?”
确实,按照之前自己调查的野营炉市场,人家一个单烧火的都可以卖到四五千块,更何况自己这个功能完善,燃烧效率这么高的多功能柴火炉呢。
魔友的玩笑话让张涛心里有了一丝波动。
他的炉子和别人那些叫嚣着价格战的劣质商品炉不一样,和那些徒有其表的精致都市炉更不一样,他的炉子不需要华丽的外表或者昂贵的定价来遮掩产品本身的漏洞,因为炉子本身已经足够有价值。
张涛嘿嘿笑着说“还真学人家卖几千块啊,贱卖个七八百一千块得了”。
对于涛哥来说,产品好用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卖不卖,卖多少,那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