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年轻人要言二三事 / 二、刚毕业的时候关于书店的想法

二、刚毕业的时候关于书店的想法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很小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第一本纸质课外书籍,那是深圳路边的一个地摊,书全铺在地上。有些书的封面还盖着某某图书馆的章,统一10元一斤。我在那里买了一本很厚的《一千零一夜》我哥哥买了其他的,所以我们抱了好几本书回家。那是深圳暑假燠热的夜晚,那晚父母还是很开心地帮我们买了。
  后来再往后除了家里因为哥哥陆陆续续地出现些当时流行的书籍,我再没接触过一个书摊子。眨眼到了高中,家乡的古老的县重点,书籍的积累从民国一直到21世纪。我读《诗经》《穆旦诗集》《荒原》在《哈姆雷特》中寻找同感,看了些从不扬名的90年代那个商业腾飞的年代的作品,里边的作者都叼着烟做着最后的思绪。县城的图书馆是古老传统而腐朽的,一直没引进新的作品。后来高四我在另一个学校的阅览室里也不过是重读20世纪上半叶的那些文人的作品比如朱湘,瞿秋白,徐志摩,郁达夫。
  大学的图书馆一直被我用来辅助理工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初,当地的市图书馆,我只感慨它是青春的坟墓,人生的坟墓,任何想要有激情的生活的人都不应该靠近它。仿佛它会传播腐朽,让我们穷经皓首,然后让你一败涂地。或者是正是你那孜孜追求的哲学或者什么科学真理让你落得如此境地,以致你也埋怨起哲学科学以及存放这些东西的地方来?
  广图实在是个很大的图书馆,我找到了些我一直没找到的书籍,比如杨炼的《荒魂》,闻捷的《天山牧歌》等等,但是没找到《礼魂》,而这被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找到了。
  孔夫子旧书网上还有很多绝版的书籍,比如猎鹰的《与枪无关》系列,还有很多。可见网络平台也有很多的优秀之处。
  我大二的时候具体构思过一个用软件形式实现的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辅助青年成长,哲学普及以及一些社交功能。3D场景就分成了图书馆区,讨论区,社交区。关于社交区的幻想是一个小镇就设立一个服务器,服务器名就是现实中的地名,这样只要登录当地的服务器就可能跟当地的人遇上了。哲学普及是我基于当时县城的我认为中国并没有什么宣扬真正的哲学的地方而认定需要的。关于图书区,我则根据我认定的从小学到大学所需的自然科学的自学资料而制定书单的。这样做仅仅是为了教育更公平一点,或者给在学校教育中落败的人更多一点机会。同样因为是软件的缘故,它也能具备很多优点。(这个想法已被我阉割)
  我出于一些目的而想落脚图书行业。很早以前有很多实体书店倒闭了,因为没有转型,门可罗雀,生意惨淡。现在的书店可说都是做了很多的改变的。
  方所在书店里增加了很多的元素,有些人看起来“哇,很棒”,有些人看来则是不太自然的拼凑体,但起码那些东西为它带来了人流量。现在书店或者跟书生意相关的地方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吸引人的地方。
  唐宁书店也有了好些装饰,但毕竟它比不上方所这样大的书店。而它们的缺点都是一样的。
  西西弗书店是我待过有一点满意的地方,因为它有一个店员在为顾客解说着书的内容或者推荐?也许这还是顾客提出要求才做的,但总之在我偶然去的那次,刚好有人在给人讲解。我并没有提出什么问询。西西弗选的书的范围也够大,书籍内容质量也让我满意。
  米谷书店总店与上三者都不同,它并没有什么店员,也许仅有一个前台兼店长?它的其他元素也并没有到喧宾夺主或者分走了你好一部分精力的地步。米谷书店举办了很多活动,在新店开张的几年总是精力旺盛一些。它的建筑很好,甚至因此米谷对自己的定义也很好。
  博览书店如高德评论说的那样,主要售卖教辅,一些青少年感兴趣的东西,甚至让我比较感兴趣的网络小说也仅是因为青少年可能比较感兴趣而被摆上去。
  广州购书中心的6楼是一个大客户中心,不知道是哪些大客户呢,因为我设想过一个所有广州书店交流的组织,也许这样的组织有点益处。无愧它购书中心的名号,很多书系它都有,比如哲学书系商务印书馆做的那一套,最新流行的《庆余年》余华作品和很多的英文版书籍等
  国外的书店行业发展得更早也更好,(国内也有书店比上文提到的发展得更早)于是就出现了完全称得上一件完整艺术品的书店,比如那个用教堂改的书店,希腊的阿特兰蒂斯书店。相信它们也会尽可能地做好书籍的本分工作。
  还有些书店,24小时开门,或者是公益的,无人的,情怀的,不记名借阅的,这类书店也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也许那墙壁上贴着的明信片就是某人年轻的爱情誓言?
  还有些书店则跟文人有关,能够举办诗歌朗诵等有意思的活动。这类书店如果是大书店并且作为高雅活动的话还能变成另类的高层活动来着。
  上文提到跟书有关的有流动地摊,图书馆,书店,购书中心。图书馆的体量是最大的,它囫囵的装了所有东西,比喻来可以是书籍的坟墓;购书中心的体量在中间,它与图书馆的区别在于图书馆并不能快速收录除了学术方面的新的东西。购书中心的商品必然是更贴向市场的。书店的体量更小,哪怕是大书店(不像国外那么大的像个图书馆)。书店可以变成一个纯粹的艺术品,里边的书籍是整个艺术品的一部分,如同先锋展览馆一样。这类的地方是很多的。小书店应该有自己的核心内容来增加市场竞争力。不要像八福书店那样落座必须消费点什么显得落魄(也许仅是对咖啡座而言)。书店的一些传统职能比如卖书被线上的分走了一大部分,并且它们能把这部分职能发扬得更好,比如直播。因而说书店的转型就是功能的侧重点调整。(也许未来还会这样,线下的书店之所以还能生存,仅因为互联网还不够强大,智能的时代还未到来,但那对所有线下行业都是一样的。
  职能这词,在服务与责任中间,我用来描述书店属性的。为说清楚这个,我们得回到更开始之初。
  (迷茫,不经营,努力错方向,好好的市场没认识到,感觉是当下这城市的书店的现状。当然,也许因为人流量,中国人有钱了,因而书店都盈利下去了,并且是在规划的行径上,他们就想要这样子。但有几个书店做到?街上又有几所书店?线下的市场萎缩到什么地步?(也定义这样一个市场)。
  首先要说书籍,其次说文化。
  书籍都是写出来的。文字是我们依赖的载体。因而要说写作以及它的对立面阅读理解(也就是常说的读书笔记)。书写出来不一定都看得懂,所以需要注释,阅读理解就像注释,还能行驶更丰富的功能。(这阅读理解就像店员进行讲解的部分。)写作,有为艺术,有为现实,不一而足。倘若我们仍然相信文字的魔力,那我们就相信书籍的魔力,起码我们能做到自信地去卖书。
  方所的打造者说要把它变成一个文化平台。现在它只是偏向了展览平台。什么是文化呢?广义上讲可以是指一切人类拥有的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连炒菜做饭都是。狭义一点是指诗词歌赋等活动。再狭义点可以是思想的交流,清谈,这很文艺也很文化,并且适用于书店层级。
  我们的祖先缔造了很多的财产,没有他们的遗留我们不会过得更好。所以图书馆、书店等都有传播文化的职责,这是一个本心。上文也提到过图书馆跟书店包含的内容是不一致的。
  以上是基本的。下面说些主观的。
  方向,对于未来我们都没方向可言。因为它甚至未产生,因而我们需要思考,需要寻找。同样的处境和问题也许前人已经经历过了,因而他们选择的方向可为后人的经验。我们该怎样继续推动问题解决方案前进呢?对书店而言,它就得选择一个自我的方向。
  前文说道有些书店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这是一个可能的方向。有的书店走向了公益、情怀之路,这也是方向。(有没有书店因而个性,不融于市场而淘汰呢?他们标榜的个性?)但这不是一个要在市场发展的书店该做的。需要问书店创立者的一个问题是,书籍能否改变世界,或者开书店能否让他们愉悦一点,倘若是否的话,那这个书店就像个多余之举。因而我们前置书籍是能改变世界的,并且我们要把这份魔力发扬到极致,这样我们能做到除了文化传播外更多的社会效益,比如在教育领域,道德领域,哲学领域等。我们需要把好书挖出来,写出来,并尽快推销掉它。
  因而这里可以确定的一点职能是书店要把写作的功用完全发挥出来,作品写出来,只不过完成了第一步。
  因而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社会焦点问题而选出书系,提供解决方案,比如自杀,校园暴力。倘若没有方案,我们也可以组织读者进行讨论。
  一家书店怎样才算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现在的书店。表象的特征可以是它能够仅凭卖书就实现盈利并且一直卖得出去。本质的特征是拥有多样的引客留客的方法,强大的书籍解读能力,积极的对社会的效用(一个书店对社会是不可或缺的),柔韧的销售能力。也许是这些,我理解得还不够。
  谈谈我对市场的认识,我想要一个有文化的地方,青年需要一个有文化的地方,然而现在是整个社会一个有文化的地方都没有。只有自我的时候。或者文化仅是高地位学历高的人可触及?于是我想要去书店。去了,发现那跟我一个人孤零零看书有什么区别呢?我厌够了那不主动跳出来跟我沟通的文字我已经那样子看了20载了,再提不起兴致去阅读一本书。于是,我既没有看书,买书,也没找到一个有文化的地方。
  于是,我们需要把有文化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来对待,有文化就是呢,能提供思想交流,这在店员与顾客的讲解中,在平常举办的活动里,在世界的认知与反应上。于是,对于要积极提高销售量的书店得抓重店员的讲解。因为文化就是思想交流。
  再提核心内容,每个书店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是市场决定的,起码不能让顾客觉得你一样。最好是不一样的,书店的主题可以不一样。比如博览书店,它已经比较明确地走向了青少年受众的路上,我是说也许它可以把主题定为童话、幻想、未来什么的,倘若它不甘于一个文具店。其他主题书店,比如定义一个哲学、政治的比较严肃的书店(事实上,这想法一点也不成熟,稍后我会推翻它。)
  写作,我自认比较蹩脚,尤其在讲故事方面。但写作写到最后,也许你也会发现最伟大的作品是真实的生活。一个作家所能发现的最伟大的作品是真实的生活。所有的虚伪狡诈生命的荒诞屠杀全在其中,物质的变化忠贞的爱情全在其中。写作或者看书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倘若一个人相信“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并且觉得光看戏就可以了,那最后倒大霉的时候可不要哭出来。我们得更关注自身以及这个真实的世界。睁大你的眼睛观察,那也许会比书籍更加有收益。我做了个文档叫《真实的生活》,那相当于一份我的灵魂复刻,因为了解我也不会对读者有所收益,所以我就不写了。
  写作的人、卖书的人、干文化行业的人都是弱者。艺术仅在繁华的世界得以盛行,对于战乱中的世界,艺术不是必须的。真是残酷的世界啊,那些坚韧的心灵,魔鬼的心灵才是强者(我是说像王毅这样的政治家以及他们的对手)。人类历史不断发展,推动人类前进的是科技的进步,思想的革命(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源头),那这么说哲学是拥有伟大力量的,思想的威力毋庸置疑,这么一说,我们也手握强大的武器啊。
  最后一提,关于书店的设想还有许多琐屑的没有提及,比如顾客分析、店员行为等;
  设想一个比较理想的书店,略;
  走过的这几个书店比较:
  米谷书店(西坊总店):不设店员,拥有讨论区,建筑艺术颇佳;
  方所:艺术设计较佳,书籍选取特点显眼;
  西西弗书店:书籍内容较全面质量较优,店员拥有一定讲解能力;
  以上观点从类似我这样的人群出发,对书籍既欣赏又厌倦,可能买很多,可能一本不买,可能的是买来送人。目前,需要做读书笔记消化一下。(阅读理解无疑是帮助对书籍对自己提高了解的一个好方法。)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