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我的祖籍在诸暨,我母亲是个很善良的女人,持家且节俭,但感情却是一波三折。她结了三次婚,一婚生下了我姐,二婚生下了我,三婚又生下了我弟弟。虽然都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但因为经济上面的种种问题,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融洽,姓氏各不相同,性格便也截然不同。况且三个屋檐下,又有哪个父亲不会偏袒自己生下的孩子呢?
我的父亲一直也没什么像样的工作,原来在诸暨是人尽皆知的混混,年轻时候在诸暨老街通过相亲和我妈认识,因为那个时候离婚名声不好,所以既没有很热烈的爱,更没有海誓山盟的契约,与其说是我爸福气,倒不如说是我妈想凑活过日子。我爸婚后做一点小生意什么的维持家计,摸爬滚打赚钱,但实质上在摸爬滚打亏钱,因为他总是错误的预判形势,总认为事情做起来会与预想设计的一样或者更好,这就导致我们家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个人在努力存钱,而一边又在努力亏钱。就像是一个游泳池在放水又不堵住下面的窟窿,永远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所以在我小学的时候,我妈实在是无法忍受这个男人的理想主义创业模式,毅然决然的离开了他。
这个事情对我的影响很大。一直是童年的阴影。离婚后我和我妈就搬去了杭州生活,当然会有人情世故的时候,也必须回诸暨老家。我与我爸的关系很微妙,他既爱着我,又不想太接近我。因为他总是觉得在这个事情上心存愧疚,没有给我一个完整的家,也没能在这个不完整的家中提供一个父亲的物质帮助。同时他内心的软弱也传给了我,从那个时候起,我便不喜欢与人争是非,说是逆来顺受,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假装看开的心态。红白喜事的场合,街里亦是人云亦云的闲话,说是性事不合的亦更难听的话,所以每次回乡,于我于我母亲,都是一种心灵的摧残。
我天生胆子比较小,读书也很差。明确的说,我压根就不是读书的料。杭九中的生活也一直是噩梦一般的存在。因为当时是最后一个班级,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插班,大部分人都是靠着关系进来的,有些是交了所谓的赞助费,或是中考的时候差了几分家长打通了一些关系,更有一些附近的想来读就能读的某某人的儿女。总之我们班就是年纪组最差的一个班级,宁做鸡头不愿做凤尾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就是我这么一个尴尬的成绩,我的母亲选择花了一点钱成功让我做了一个鸡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