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主角:罗皓,字明诚,生于1914年,23岁,SC省宁山县人,黄埔军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1935年6月就任SC省宁山县保安团团长。在淞沪会战中,被炮弹在附近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震得身亡,然后现代人罗浩魂穿罗皓,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配角:
罗国明,字雨卿,生于1891年,46岁,主角父亲,SC省宁山县人,宁山县县长,同盟会老成员,但是在同盟会改组国民党时退出,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是主角爸爸。
县辖区总共有三十五万左右的人口。两县总税收有七十多万,其中大约有百分之三十上交给国家和省政府,大约二十万左右。剩下的五十多万由两县政府自己使用。其中约有百分之六十是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开支,其他的有百分之二十是留下来做完明年政府和教育部门的经费,最后的百分之二十是县保安团的军费开支,大概10万左右。
治下的老百姓还算是有活路,勉强能吃饱饭,不至于活活饿死或者吃树皮草根和土。
罗家靠着卖盐和煤铁等,能额外有三十余万元的收入,其他如丝布,卷烟等林林总总的产业,可以提供二十余万元的收入,总计五十余万元,去除员工工资,剩下的有三十五万元左右。
吴承雷,字清雨,生于1893年,44岁,SC省宁山县人,同盟会老成员,也参加过保路运动,同样在同盟会改组国民党时退出,是主角妈妈。
罗则,字明义,生于1922年,十五岁,SC省宁山县人,是主角弟弟。
田涛,字子松,生于1913年,24岁,SC省宁山县人,黄埔军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担任SC省宁山县保安团副团长,是主角同学加好朋友。
杨开斌,字盛华,生于1913年,24岁,SC省宁山县人,黄埔军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担任SC省宁山县保安团参谋长,是主角同学加好朋友。
丁长伟,字凯文,生于1913年,24岁,SC省宁山县人,黄埔军校第九期步兵科毕业,担任SC省宁山县保安团一营营长,是主角同学加好朋友。
王彭,字墨石,生于1914年,23岁,SC省宁山县人,担任SC省宁山县保安团二营营长。
沈洪杨,字清峰,生于1912年,25岁,SC省宁山县人,担任SC省宁山县保安团三营营长。
张航,字子武,生于1914年,23岁,SC省宁山县人,黄埔军校第九期炮兵科毕业,担任SC省宁山县保安团炮兵连连长,是主角同学加好朋友。
军工厂:
1936年,因为日本加大了对中国的入侵速度,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保安团,以保卫宁山县的安宁,罗皓向罗国明建议,向外国购买设备自主生产武器装备,以免战时缺少枪支弹药。
罗国明思索后觉得只有有枪才能保护好自己,不然再有钱,面对枪口也无能为力,随即倾宁山县和罗家资金,东拼西凑出了两百万银元提供给了罗皓,让他去向外国企业交涉,购买生产设备。
随后罗皓同各国企业资本交流沟通,最后向德国购买一批德国已经淘汰了的生产毛瑟G98的设备并加钱购买改进了生产图纸,和生产马克沁重机枪的设备,向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能小规模生产ZB26的设备,还购买了一批生产配套火药、子弹、炮弹和炼铁炼钢,采煤的图纸和设备。
罗皓还买了生产迫击炮的设备,准确的说就是生产无缝钢管的技术和设备并购买了迫击炮的生产图纸,他向还美国购买了一套生产手枪和配套子弹的设备,不是德国人的不好,而是生产鲁格P08的单价和生产设备太贵了,只好向美国购买了一小套能够小规模生产M1911和配套子弹的设备。
他还购买了一套生产M1932速射型手枪(能打连发,可更换弹匣的毛瑟C96)的设备,并且向德方提出了能不能更换口径的要求,最后经过双方协商,口径更改为了与M1911一样的0.45口径(11.43),避免了需要生产多种子弹的问题。
当然最后罗皓还向德方提出了需要大批生产所需的工人时,好心的德国人向其推销便宜的犹太人,最终以四十银元的价格购买四百个熟练的工人和两百个医生和专家,科学家,让他们以老带生,培养出更多工人和医生专家。当然价格如此便宜少不了对德国官员的贿赂和德国对犹太人极度的仇恨。
最终花费了大约两百万银元,于1937年2月,宁山县拥有了能够日产四十支毛瑟g98步枪,二十五把更换0.45口径的毛瑟C96手枪,十五把m1911手枪,两挺马克沁重机枪和五挺ZB26轻机枪,两门81mm迫击炮和一门120mm重迫击炮,各类枪弹五万发,炮弹两百发,手榴弹六百枚,炸药一吨,月产75mm山炮两门,75mm榴弹炮一门,炮弹两千发的宁山兵工厂,为了安全,兵工厂是建在山洞中的,能够避免被飞机轰炸。
因为工人是犹太人,只需要提供一块钱的工资和吃住,而且本地招收的工人工资只有两块钱,所以军工厂生产的武器大部分成本是原材料,因此武器成本较低,其中步枪造价15银元一支,两种手枪造价分别为40元和25元,马克沁重机枪造价约为800元,ZB26造价约为350元,81mm迫击炮成本两千元,120mm迫击炮成本三千元,山炮和榴弹炮的成本分别为四千和四千五百元,一万发子弹150元,一百枚手榴弹一百元,一百发75mm炮弹七千元,一千发迫击炮炮弹三万元,一吨炸药两千元。
宁山县保安团,大约有3000余人。
人员配置:
保安团设团部一百余人,团部直属加强警卫连三百余人,有正副团长各一名,团下辖三个步兵营。
营设营部二十余人,营直属警卫排五十人,有正副营长各一名,营下辖三个连。
连设连部十余人,连直属警卫班二十人,有正副连长各一名,连下辖三个排,一个排下辖三个步兵班,一个机枪班,有正副排长各一名。
一个班有十二人,有正副班长各一名。
一个三百余人的炮兵连,一个三百余人的工兵连和一个三百五十人的炊事连,其中大部分会同时充当运输队的角色,他们平时是聚到一起的,战时分散到各个部队中,还有一个两百余人的医疗队。
保安团战时还会临时召集农民帮忙运输物资。
因为是川军地方军,而且包吃住,军队还有罗家自家企业生产的卷烟和白酒定期提供,所以军饷很低,普通士兵一块钱,班长三块,排长五块,连长七块,营长十块,团长十五块,副职在此基础上减一块钱,其中副团长少两块。炮兵、工兵和医生是技术性兵种普通士兵军饷两块,军官多一块,炊事兵因为还要担任运输队的工作,所以普通士兵工资一块五,军官和步兵军官一样。
武器配置:
步兵:军服,布鞋,绑腿,背包,水壶,宁山兵工厂自主生产仿制德国M35型钢盔等等(下文上面这些配置简称基础配置),仿毛瑟g98步枪一支,子弹一百发。
仿毛瑟g98步枪:口径7.92mm,发射7.92×57mm尖头型毛瑟步枪子弹,但必要时刻也能发射圆头弹。
枪口初速850m/s,有效射程500m,固定式弹仓,弹容量五发,旋转后拉式枪机,拉机柄由向右倾斜改成直的,缩短了部分枪长,使得枪身全长1.2m,加上刺刀可长达1.75m,空枪重4kg。
正副班长,排长除携带一支步枪外,额外佩带一把仿制更换0.45口径的快发毛瑟C96,采用20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五十到一百五十米,连发射速每分钟900发,空枪全重1.16kg。
正副连长,营长,团长则配备一把m1911手枪和步枪(营长和团长大部分时候不用步枪),m1911手枪弹容量七发,口径0.45,战斗射速每分钟35发,有效射程50m。
班用机枪手:
仿ZB26轻机枪,口径7.92mm,使用7.92×57mm毛瑟步枪弹,全枪重9.6kg,有效射程1000m,射速每分钟五百发。采用五十发弹匣供弹。
主射手:一挺ZB26轻机枪,额外携带两个弹匣,基础配置。
副射手:一支毛瑟g98步枪,一支毛瑟C96手枪,携带五百发子弹,军服、头盔等等。
连、排重机枪火力小组:
仿马克沁MG08重机枪,口径7.92mm,发射7.92×57mm毛瑟步枪弹,全枪重50kg,枪身重21kg,改良枪架重29kg。
弹头初速:(重尖弹)770m/s,(尖弹)870m/s。
射速每分钟六百发,有效射程两千五百米,最大射程三千五百米。
采用三百发金属弹链或者五百发弹药箱供弹。
组长:基础配置,水箱,望远镜,三百发弹链,毛瑟C96手枪。
主射手携带马克沁重机枪枪身,配毛瑟C96手枪,三百发弹链,基础配置。
副射手携带重机枪枪架,毛瑟C96手枪,基础配置。
弹药手配带一支毛瑟g98步枪,和五百发子弹弹药箱,基础配置。
警卫人员:基础配置,一支毛瑟g98步枪,两把毛瑟C96手枪,总共携带五十发步枪弹,两百发手枪弹。
每个连还有两门81mm迫击炮,每个迫击炮小组三人。
装备一门仿造德国81mmGrW34迫击炮,正常射程一千米,加装额外发射药射程可达两千四百米,炮弹重三点五千克,初速211m/s。垂直俯仰角的范围为45°至87°,水平俯仰角为10°。
在准备射击位置时,8cms.G.W.34的重量为62公斤。
在无需修正瞄准的情况下,射速可达25发/分钟,破片杀伤范围可达25米。
营团还有两门自造120mm迫击炮,整体上可以说是81mm迫击炮的放大版。
迫击炮的重量在战斗状态下达到了280公斤,最大射程6000米。
炮弹重15.8千克,炮弹的初始速度为280m/s。杀伤半径可达34m,射角和射速和81mm迫击炮差不多。
炮兵连除了两种迫击炮外,还有自己生产的仿制75mm山炮和野炮。
仿制瑞典博福斯M1930型75毫米山炮,因为工艺问题,全重达到了810千克,最大射程九千米。标准射速每分钟八发,急速射可达到每分钟二十发。高低射界(-10度至+50度);方向射界(6度);初速(450米/秒)。
炮身可分成八部载件由八匹马驮载或二匹马挽曳。
仿制美国M1A1式75mm榴弹炮,自主生产的该炮,全重670公斤,可分解成8大件由骡马驮运,特别适合于远距离机动和复杂地形条件下机动。
该炮发射榴弹、破甲弹和发烟弹。最大射程9000米,射速为5发/分钟,炮弹初速381米/秒,炮组成员6人。
(这些装备的信息只找到了这么多,有错误可以提出来,我好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