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出身卑微,卫家在发迹前只是平阳侯家里的仆人,因此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恩宠,连带着卫家也鸡犬升天,卫青就是最经典的例子。
论卫青幼年身世有多惨,我只能说,也就比朱重八同志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儿。
他的母亲卫媪,生有三女一男,其中第三女是我们熟知的卫子夫。而他仅仅是卫媪与小吏郑季私下结合的产物,换言之,他只是一个私生子。
当然她母亲作为一个佣女,自然财力有限,因此幼年卫青又在他的生父身边寄人篱下,在此大家就别指望他的童年有多幸福了,郑父原配夫人的蔑视与不屑,以及他所谓同父异母兄弟的虐待和羞辱,在他的童年时代应该是家常便饭。因此卫青在发达后依旧谨小慎微,童年的不幸用另一种方式补偿了他。
长大后的卫青便直接脱离了郑家,回到了母亲身边。此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当时平阳侯家中的主事人平阳公主看他人高马大,就让他做自己的骑奴了,(比在郑家受欺辱强)
然后卫子夫得到汉武帝恩宠,顺利生下一个女儿,(汉武帝长女)当然回报有多大风险就有多大。因为卫子夫开始受到陈皇后的嫉恨,她的母亲馆陶公主为了给女儿出气,就将卫青抓了起来,并准备处死。
在此大难之时,患难见真情,丑青好友公孙敖听说后直接带人将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了。(平时多交朋友还是有用的,后面的公孙敖也与卫氏家族联系紧密)
风险过后便是机遇,汉武帝听说后,直接提拔卫青为建章监、侍中(不要看这种官职哦,在汉武帝创办的中外朝制度中,侍中就是越常的侍从兼顾问,这对于当时的卫青算是一步登天了),卫君孺(大姐)嫁给了太仆公孙驾,(这位大佬后曾做过汉武帝的丞相)卫少儿(二姐)嫁给了陈平后人陈掌。公孙敖也因此显贵。另外赏赐多达千金,成为了汉武帝为了掌权最锋利的刀。
后卫青又任太中大夫,俸禄千石,并在此后的十年里掌握朝政议,深受皇帝的器重。卫家根基浅,全靠汉武帝恩宠才得以在朝中立足,因此卫家就是汉武帝最好用的棋子。
有金子总会发光的。卫青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首次征战。(宋以前文武划分没那么详细,文武双全的人很多,文弱书生这个印象是从宋朝开始的)龙城首战,汉武帝派了四路人马出击匈奴,每路各一万骑兵。在这场战争中,只有卫青胜利凯旋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因此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龙城也用来指卫青。这战也是汉匈战争以来的首次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卫青对于战败早就预料,因为飞将军李广在当时威震匈奴,他判断匈奴出于对李广的恐惧会集中优势兵力去打垮李广,因此在这场战争中,卫青先是按兵不动,等到匈奴主力与其它三路激战时,直奔匈奴大后方龙城,取得了此战中唯一的胜仗。(未战而庙算多者胜,得算多也)
功是功,过是过,打胜仗了汉武帝自然要赏,因此,卫青封关内候。(在秦汉时期的二十等爵中,属于第十九级的爵位,仅次于彻侯)所以哈,李广难封确实挺难受的,生不逢时的悲壮英雄总是能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当然在这场战争中卫青最重要的收获就是证明了自己对于汉武帝的价值。古代君臣从来不是绝对的等级分明,皇帝也需要培养心腹,卫青当时展露出的军事能力正是汉武帝所急需的。(按我自己的理解哈,景帝有周亚夫,汉武帝自然也需要名将,不然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凭什么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当然,名将就是名将,只要就机会就能展露锋芒。
人家匈奴也不服气,欺负了汉朝几十年,结果汉军玩阴的,不讲武德搞偷袭。因此,在两年后,匈奴来势汹汹,杀辽西太守,进军雁门,这为汉朝北境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汉武帝也不怂,要打打就是了,此战卫青领兵三万出雁门关,俘获匈奴军数千人。属于汉匈战争的首次小规模胜利。
挨了打不还手也不是汉武帝本人的风格,因此对于匈奴的挑衅,选择了主动出击。
卫青从云中出发,向西行军至高阙。在陇西打败匈奴,杀、俘匈奴数千人,缴获战利品牲畜百余万头,并收复了秦代被匈奴抢走的河套平原。因此卫青得封长平侯。(属于彻侯,避讳在古代很常见,彻侯避汉武帝的彻字,后世的三省六部制中,户部前身是民部,因为需要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为户部)
因此在汉武帝时期,作为将领还是很吃香的,文景之治时期,将领比较难出头。不过吃香也是相对的,能打胜仗才行,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战争基本上都是卫霍打出来的,其它的将领打匈奴基本上多以败而告终,所以不是匈奴菜,而是卫霍强。尤其是相对于同时代的欧洲,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儿。汉朝打残的匈奴残部,在欧洲直接被誉为“上帝之鞭”,直接给本就因为分家日子不好过的西罗马帝国搞倒闭了。
在战场上的胜仗自然也带给卫青足够的回报,后面的卫青官至大将军,(掌握全国的兵马)甚至他的三个儿子也有封侯之赏,手下的旧部也都拜将封侯。
可以说,此时的卫青已经达到人生巅峰了,但是当时的卫青应该不这么想,权势太大就意味着对皇权的威胁加强。因此,在漠北决战匈奴远遁后,卫青开始摆烂,整天待在卫府,不与大臣来往,不关心旧部,(学萧何自污而自保)向汉武帝证明自己决无威胁。
然天不随人愿,他的妻子平阳公主去世,因此连带着他仕途受影响。当然,对于汉武帝的忠心,卫青是肯定有的,毕竟卫家的权势是汉武帝一手提拔出来的,能扶起你自然也能踩死你,因此无论汉武帝,卫青都是一味地奉承,即使有委屈也只能暗自受着,所以后期的卫青,感恩且忠心才是他的底色,隐忍和低调是生活传授的生存哲学。
因此,卫青得以因病去世,善终。后人常言,倘若卫霍尚在,太子刘据无恙,巫蛊之祸也不会发生。但是在我看来,刘据就是因为卫家的势力太大才遭到汉武帝的清算。毕竟当年的吕后刘盈与卫子夫刘据太像了,汉武帝一死,谁来制衡卫家,对于帝王而言,个人感情与江山比,啥也不是。因此卫青死后卫家权势被清理,但是对于卫青得功迹,并未对卫家彻底灭门。后世皇帝依旧允许卫青的子嗣依旧继承爵位,绵延两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