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手术内中间放置了一台手术床。
羽天启眼睛在手术室内环顾了一圈,手术室有三位护士和五位护士在。
羽天启被推着在手术台旁边,麻醉师用注射器从一个小药品内吸出麻醉剂。
麻醉师说:“静脉注射,麻醉剂。”
说完,他拨下连接羽天启手背上面的保留针输液管。
然后,麻醉师拿着装有麻醉剂的注射器插入羽天启手背上面的保留针孔,慢慢的推进。
其中一名医生拿着氧气面罩缓缓地靠近羽天启的脸,然后被氧气面罩安装在羽天启的鼻子和嘴巴上面。
不知道是麻醉剂的作用,还是羽天启配合的关系,他缓缓地合上了眼睛,睡了过去。
手术室内时间开始计时,手术也立开始了。
……
医院内人群拥挤,来来往往的找不出一块闲着的地方。
在三楼手术门前如果没有时间,是很难分得清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
武爱华她从手术室门口对面椅子坐了下去。
自从羽天启进入手术间,她的眼睛视野从来没有离开手术室的大门。
无奈她不知道手术室门的密码,要是知道密码,她一定会不管不顾冲进去,看儿子一样也是满足了。
对于她来说,对于羽天启整个家庭来说,手术室的大门永远都不是冰冷的,而是有温度的,是有希望的。
不单单是他们这么觉得,在医院看病的人都这么觉得。
手术室在三楼东边,这里没有二楼门诊部那样嘈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静的。
手术室门口不只是有武爱华一个人在这里等待,座位上还有很多人在等待。
有人安安静静坐在椅子上,有人在手术室门口前面走来走去。
他们距离自己的亲人不足几米,但是他们无法陪着他们进行他们人生中的大事情。
他们只能坐在手术室门和时间、和内心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博弈。
博弈的结果是什么,最终还是让时间给出的答案。
对于武爱华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在手术室门口等待羽天启了,甚至这种场景自己已经经历过多少次了,原本以为和其他的家属不一样,不会对于时间有过分的要求。
可是现实证明她错了。
她和坐在手术室门外面等待的家属一样,她依然在反复查看时间,从手术室推出一个做完手术的人,她都会跑上去去查看。
一次又一次的上前查看,又一次次的不是羽天启的模样,她一次次的重新坐回椅子上。
武爱华觉得时间走的很慢,一刹那她感觉时间是真的停住了。
医院上面的时间一秒钟一秒钟的在走,她的手机里面的时间也正常在走。
是武爱华内心里面那个时间停住了,是手术室的大门时间停住了。
时间来到了下午二点,羽天启已经进入手术室四个小时了,可是他还没有从手术室里面出来。
她坐了一会,又站起来走了一会,也从手术看看通过缝隙向里面看了一会儿。
她自己告诉自己不要着急,可是她是一位母亲,里面躺着是自己的孩子,怎么能不着急呢。
一个年轻穿着连衣裙戴着墨迹的女人,她推着一个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个年纪差不多七十多岁的老人走来。
路过武爱华面前的时候,女人的嘴里不停地冲着老人唠叨:“你儿子怎么不陪着你来看病?为什么找我?每一次生病了都找我,你怕你儿子耽误了工作,就不怕让我耽误了工作吗?每次都喊我。”
老人坐在轮椅上一句话也没有说,任凭那个女人唠叨。
女人推着老人缓缓走远了。
他们走后,武爱华又将目光转移到手术门上。
没想到,她眼睛刚移到了手术间门上,手术间的门口就打开了。
从手术间推出来一名患者,患者出来的那一刻,在手术间外等待的所有家属一拥而上,他们就想知道出来的那个人是不是自己的家人。
其中也包括武爱华。
可是从手术室里面被出来的只有一名患者,手术室外面也只有一名家属与他有关系。
其他的人又重新坐回了椅子上。
那个从手术室外面出来的人,和在外面等待的家属走了。
每隔一段时间手术室的门打开一次,每一次的打开都牵动在外面等待家属的心。
时间又过去了十分钟,手术室的门再一次被从里面给打了。
看见手术室的门动了,在外面等待的家属也又一次跑到了手术室门前,看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家人。
再一次不是患者被推出来,出来的是护理主任金韩。
他手里面拿着一张纸和一支笔,他从手术室走出来就开口问:“哪位是代下夏的家属。”
“我是。”
从椅子上站起来一个中年男人快速的走到了金韩的面前。
一个中年女人也紧随其后也跑了过去。
金韩和他们说:“代下夏情况比我们预估的还要严重,我们之前给她制定的手术方案是从脖子前面开刀做手术,刚才我们又重新给她做了一次检查,我们认为从脖子前面做手术效果不如从脖子后面做效果好,当然决定权还是在你们家属。”
女人连犹豫也没有犹豫,她马上就回复了金韩:“我们听你们的,都是为了孩子好,哪个效果好我们就选择哪个方案。”
可是男人不同意,他用手拉了一下女人:“你知道在脖子后面做手术风险有多么高吗?万一手术重新一点问题,我们的孩子彻底完了。”
男人冲着金韩说:“我不是不相信你们,可是风险太高了,我们不想去冒这个险,所以我不能在这个上面签字,还是按着原来手术计划来明白。”
“明白,我们完全理解。”
说完,金韩拿着通知单重新返回了手术室。
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也不是每一个希望都必须不放过,当孩子的命运重新交到了他们的手里的时,他们一定会把孩子的命运比自己的生命看的还要重要。
这件事情不应该被质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