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玄幻奇幻 / 流年无痕 / 第九章 武昌新貌

第九章 武昌新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李天衡踏上了前往省城乡试的路。车轮在崎岖的乡间小道上咯吱作响,震动传来,仿佛将他从沉思中拉回现实。清晨的雾气尚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湿润的泥土味。晨光透过薄雾洒在大地上,光线柔和,温暖而透亮,乡村的景色在这片光辉中渐渐清晰。田野一片寂静,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鸡鸣,穿透晨风,回荡在空旷的田野中。远处的农田里,劳作的身影在初升的阳光中显得格外宁静,仿佛一切都在这温柔的晨曦里安然无恙。柳树在风中轻轻摇曳,翠绿的枝条随风轻舞,斜长的树影投在路旁的田间,细长的影子与大地交织成一幅静谧的画面,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唯有车轮的咯吱声和偶尔的风声交织成唯一的节奏。
  田野间,农民的身影在初升的阳光里显得格外朴实和安宁。随着车轮的前行,柳树在风中轻轻摇曳,细长的树影在路旁的田间斜长,像是时间在这一刻也被拉得很长。四周的景物熟悉而又陌生。李天衡的目光游移不定,内心的波动与车轮的节奏相呼应。此时的他,心情像这条曲折的小道一样,难以找到一条明确的出路。路旁的景色熟悉又陌生,虽说他从小便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但如今的一切,在他眼中却仿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些一成不变的风景,曾经是他内心的平静与安稳的象征,而现在,却如同一层无形的重压,压在他的心头。他紧紧地抓住随身携带的书卷,指尖微微发凉,手中的书页也因紧张而略显僵硬。脑海中,书舍日渐冷清的画面一再浮现,仿佛那些过去的日子,在他不知不觉间渐行渐远。
  几个月前的一个清晨,阳光如金色的丝线,穿透槐树繁茂的枝叶,斑驳地洒在青石板上,院中一片金黄。空气清新,湿润的泥土气息混杂着书香,轻风拂过,带着一丝凉意。书舍院内依旧寂静,几只鸽子飞过,留下一串轻盈的翅膀声。树下,几位士子正低声讨论着课业,语气平和,似乎并未察觉外界的变化。远处,码头上正有几艘船只正忙碌着,工人们搬运着货物,船桨在水面上掀起层层涟漪。那景象似乎在向他诉说着一种变化,带着未曾察觉的紧迫感。
  刘大成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步伐沉稳,面色凝重,似乎已经做出了什么决定。那青年低头,步伐沉默,走向李天衡,站定,依旧没有言语。李天衡看着他,心中涌起一阵难以名状的预感——这场告别,终究是无法避免的。他轻轻放下手中的书卷,深深吸了一口气。
  “先生,我还是决定离开书舍。”刘大成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却坚定。
  李天衡的目光微微一滞,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却没有立刻说话。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沉默,仿佛连院内的风铃也因这突如其来的话语停止了响动。李天衡低声道:“你已经决定了?”他的声音平静,却无法掩饰那股愈加沉重的无力感。
  刘大成点了点头,眼中带着一丝决然和一抹不易察觉的疲惫:“是的,先生。我还是决定离开书舍。我父亲说,咱们学《四书五经》不如学算学、学洋话,只有学了这些,才能找个像样的活计,将来才能在洋码头找到一席之地。”
  李天衡的目光微微一滞,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却没有立刻说话。“你若真心愿意走这条路,那你就去吧。”李天衡的声音终于在那片长久的沉默中响起,刘大成深深鞠上一躬,目光没有再回望,转身便毫不留恋地离去。李天衡站在书舍的楼梯上,默默地注视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难以言表。那一刻,李天衡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学问,或许更是那份曾经熠熠生辉的理想,而这理想的消逝,正是他自己在这一片土地上所无法承受的失落。或许,这也是对责任的逃避——逃避无法改变的现实;然而,又似乎是他无力承担的责任,逐渐被一种无法抗拒的潮流吞噬。
  李天衡的视线不自觉地落向远方。贡院的门楼,隐约可见,仿佛一线希望的象征,远远地屹立在他视野的尽头。万千秀才中,谁能脱颖而出?中举或许能为书舍带来一线希望,重新点燃书舍的光辉。然而,若连父亲都惶恐天京之战的洋枪洋炮,中举真能挽回书舍的辉煌吗?
  刚过中和门,李天衡的步伐下意识地放慢了些许。尽管四周仍是青砖小瓦的老房子,巷道纵横交错,街头行人穿梭不息,但古老街道与现代建筑交织的景象,仿佛省城正经历一场变革的风暴。沿街的商铺依然挂着古旧的牌匾,檐前摇曳着木质风铃,悠扬的铃声在空气中回荡。然而,当他转过街角,便看到那些装配着铁质门框、玻璃窗的洋式商行,金属闪烁的招牌与古老的木质门形成鲜明对比。新开设的西洋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陈列在窗内:洋酒、纺织品、玻璃器皿,甚至一些他从未见过的机械零件,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时代的飞速变化。
  街边,几个洋商正热情地推销着从国外进口的物品,口音中夹杂着不太流利的汉语。李天衡心头一阵紧张,耳边的交谈声仿佛一张无形的网,随时可能将他包围。他不自觉地加快脚步,穿过熙熙攘攘的街市,绕过一条曲折的小巷,终于来到贡院附近。广场上,学生们三三两两,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气氛比往日更加轻松,甚至带着几分随意。李天衡本怀着一丝期待,想在这里寻找到些曾经的熟悉感,却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贡院对面不远处,一座崭新的建筑引起了李天衡的注意。那是一座大气磅礴的二层楼房,外立面是现代的灰色砖石,窗户上镶嵌着透明的玻璃,周围的古老建筑与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建筑前悬挂着一块金字招牌——“两湖书院”。李天衡停下了脚步,心中掀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既有惊讶,又有困惑,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
  他站在书院的门口,目光久久未能从那座建筑上移开。那座书院,虽然看起来与他所熟知的传统书院迥然不同,却依然散发出一种庄重的气息。尽管它的外观完全不同,仿佛远离了陈旧的经典,但它却没有失去书院应有的威严和气度。几位身着蓝色长衫的士子从院内走出,他们的神情专注,步伐从容,虽然他们的脸上或许还带着一些年轻士子的羞涩,但那种自信与坚定却如同清晨的阳光,跃然于脸庞。李天衡观察着他们,心中既为这种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而感到欣慰,也为他们所代表的未来感到莫名的压力。
  书院的院内,不时传出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声调清晰且富有节奏,仿佛那声音在告诉他,这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古籍经典,更是在孕育一种全新的思想——是新学问的火种,在悄然燃烧,准备点燃整个时代的变革。
  李天衡的步伐不自觉地向书院靠近,目光仍然难以从书院的院门上移开。院门前立着一根旗杆,旗帜上绣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羽毛绚丽,展翅欲飞,似乎在昭示着一种生气勃勃的未来。旗帜的颜色鲜艳,几乎带着些许异国的风情,这与他熟悉的传统书院的沉稳古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一个新时代的象征,在书院的门前迎风飘扬。
  李天衡默默注视着,心中五味杂陈。就在这时,院门口坐着几位老者引起了他的注意。尽管他们穿着传统的大袖长衫,手持折扇,言谈间却并非儒家经典,而是在讨论着“西方工业”、“洋务兴国”等一系列与现代化息息相关的话题。李天衡不禁感到一股异样的气息袭来,这些衣着传统的老者,似乎早已在为新时代的变革做好了准备。
  李天衡微微失神,身旁传来一声轻柔的问候。“先生,您似乎对我们书院有所疑问?”李天衡转过头,看到了一位年轻士子,站得笔直,面容清秀,眼中带着一丝温和的笑意。李天衡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抑制住心头的迷茫,低声问道:“这座书院,怎么与我们传统的书院不太一样?”
  那士子望了望李天衡,眼中闪过一丝理解的光芒,“这位先生,您是外地来的吧?这座书院是张香帅创办的,旨在培养既懂经典文化,又能理解现代技术和西方学问的复合型人才。”士子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们每天不仅要读《四书五经》,还要学习西方的技艺与语言,甚至常常探讨国际大事。最近的中法大战,先生有关注过吗?张大人说,我们要做的是‘明体达用之士’,既懂得治国理政的经典,又能运用西学解决实际问题。”
  “中法大战?”李天衡心中猛地一震,远在江陵时,只听到一些零碎的传言,却没想到竟有如此大的风波。“不是说天朝大胜?”他的语气带着些许的不信。
  士子面露惊愕,但仍保持着礼貌,缓缓答道:“先生是不是消息不灵?天朝败了呀!您若有空,可以进来了解一下,书院里有不少关于此事的讨论。”
  士子的话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李天衡心头的沉思和迷茫。他回过神来,看向那位年轻学子的眼中,闪烁着一丝真诚与期待,而这一切,又让他不由自主地感到一阵波动。此刻,李天衡的心情如同沸腾的湖面,动荡不安,然而他并未立刻回应,只是默默咽下那口还未说出口的话。
  他感到自己的内心如同被厚重的石块压迫,书院中那些崭新的思想,书架上满是西方学问的书籍,以及那些洋溢着青春气息、眼神坚定的学子们,都让他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立与不安。仿佛自己已经被抛在了时代的潮流之外,身后是那稳固的传统,前方却是迷雾重重的未来。
  李天衡的呼吸渐渐沉重,肩头似乎也背上了沉甸甸的负担。书院的气息,书院里对新式教育的推崇,甚至是那场遥远的战败,都在无形中加重了他心中的压力。他默默叹了口气,感到胸口一阵沉闷,仿佛无法承受这一切。
  “下次再来拜访,先行告辞。”他轻声说道,声音低沉而有些匆忙,像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告别。他没有再等学子的回应,只是匆匆转身,步伐加快,仿佛要逃离这座令他感到不安的书院,逃离那无法解开的困惑与惶恐!
热门推荐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永生拔剑就是真理谁还不是个修行者了悍卒斩天指点考古队,竟被当成盗墓贼我有一身被动技黄金召唤师无限仙凰道重生之末日独宠从情满四合院开始穿越九叔:吾徒有谪仙之资绿茵腰王斗罗之开局签到女神小舞天牧绝世武圣极灵混沌决香江纵横之1982斗罗:开局俘获女神朱竹清亮剑签到三年,成为无敌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