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第一章
女装人体知识及人体坐标的建立
第一节
女装人体知识服装是为人穿用的,人体是服装结构设计的依据。因此,在服装结构设计之前,要相关的人体知识。
人体是复杂而不规则的形体,每个人都有差异,千姿百态。
但是对于服装结构设计来说,服装与人体之间是有空隙的,同时服装又有修饰人体和美化人体的功能。
服装并不是要完全符合人体,而是在符合人体重要部位及特征的情况下,有些部位的尺寸可以人为地控制和调整加以美化。
这就简化了研究人体及服装结构的复杂程度。
人们可以通过对人体共性特征的研究,利用标准人体形态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性的尺寸及变化规律。
对于非标准的特殊体型,可以在标准人体板型的基础上加以修正。
一、人体比例
服装结构设计中,制板师时刻要与人体各部位尺寸打交道,因此掌握人体比例及各部位尺寸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服装结构设计中的人体比例与服装款式设计效果图中的人体比例不同。
效果图中人体比例一般采用8头身甚至9头身,它们是被夸张和美化的比例,身高在180cm的女体才能接近这个比例。
服装模特的身高比例接近8头身比例,但实际生活中这种身高的女性较少见。
服装结构设计中的人体比例是实际人体比例。
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体比例也不同。
我国成年女子身高按国家标准号型统计,在160~165cm的超过60%。身高与头长的比例一般在6.8~7.2之间。本书以GB/T1335-1997,160/84A型女子标准中间体为例,来分析女体身高方向的比例关系,见图1-1和表1-1和表1-3。
二、人体形态及特征
从微观角度观察人体形态,每个人都不一样。
而服装用人体的研究,只需从宏观角度去思考和分类,没有太过细分的必要。
根据人体活动的需要,服装与人体间有一定的松量,除特殊用途的服装外,一般都不会紧包人体,这就提供了忽略人体细微差异的可能。
同时服装本身又有美化和修正人体的功能,即服装的尺寸和造型并非完全按照实际人体形态来设计和制作。
从另一个方面来分析,服装在人体上有许多位置是与人体紧密接触的。
例如:肩部,是承受服装重量的主要部位,则肩部为受力点或受力面;这样的部位还有胸高点、肩胛骨凸点、小腹凸点、两侧胯最宽处、臀凸点等,都是女体曲线的凸出部位,一般情况下都是与服装接触的。
虽然服装有一定的松量,但这些松量都分布在以上各凸点以外的其他位置,也就是说,即使很宽松的服装穿在人体上,人体的肩部、胸部、肩胛骨等部位仍然是与服装接触的,小腹凸点、臀凸点视具体服装的松量和造型与服装接触可能相对稍松些,但在一般情况下也是接触的。
这些接触部位称为服装的支撑点。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知,服装是由人体的肩部支撑重量,由胸高点、肩胛骨凸点、小腹凸点、臀凸点及两侧胯骨凸点来支撑服装的立体造型。
人体体型特征中与服装有关系的重要部位是受力点和支撑点。
(一)人体正面形态分析
人体在三围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其厚度与宽度的比例关系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圆体,即身体较厚、宽度相对较窄;另一种是扁体,即身体较薄、宽度相对较宽。
在三围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体还是扁体,从正面观察,人体两侧由腋下胸围线至腰围线再至臀围线处,这一段人体形状的曲率都是接近的(图1-2)。
将图1-2中的b点与h点连一条直线,w点距此直线的垂直距离对于三围尺寸相同的人来说都是接近的。
对于三围尺寸不同的同种体型(同种体型指的是服装号型中的Y、A、B、C四种体型分类)的这个尺寸也是接近的。
对于160/84A型人体来说,w点距直线bh的垂直距离为3~3.5cm,对于其他号型的A型体这个尺寸也是3~3.5cmo人体两侧的曲率与人体是圆体还是扁体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人体的胸围、腰围、臀围三者的差有主要关系,即人体两侧的曲率与人体体型分类有关,由胸围、腰围、臀围三者的差所决定。
3~3.5根据人体两侧曲率的性质,可以把它应用于服装制板。
在三围确定的情况下,服装原型样板前、后片的侧缝收省量,形成立体人体两侧曲率的平面展开状态。样板侧缝省量的多少由人体两侧的曲率决定。当体型变化调整板型时,应调整原型样板的前、后公主线位置,而不应调整侧缝位置。
(二)人体侧面形态分析
常见女体侧面体型主要有标准体、驼背体和挺胸体三种类型(图1-3)。
标准体是个相对概念,从服装结构设计与制板的角度来看,是比较理想的体型,可作为研究标准人体原型的依据。
1.标准体侧面体型特征
前身胸高点与小腹凸点在一条垂线上,后身肩胛骨凸点与臀凸点在一条垂线上,第七颈椎点距肩胛骨凸点垂线的垂直距离为4~5cm,手臂位于人体侧面的前后位置适中[图1-3(a)]。
2.驼背体侧面体型特征
前身胸高点与小腹凸点不在一条垂线上,胸高点在小腹凸点垂线内1~2cm。
后身肩胛骨凸点垂线在臀凸点外1~2cm。
颈部较标准体稍前倾,第七颈椎点距肩胛骨凸点垂线的垂直距离为5~6cm。
此种体型一般胸部不太丰满,稍含胸,前胸宽稍窄,后背宽稍宽,后背长比标准体后背长稍长[图1-3(b)]。
3.挺胸体侧面体型特征
前身胸高点垂线在小腹凸点外1~2cm,后身肩胛骨凸点在臀凸点垂线内1~2cm。
后背较平,颈部较标准体稍后倾,第七颈椎点距肩胛骨凸点垂线的垂直距离为3~4cm。
此种体型一般胸部较丰满,胸前挺,后翘臀,手臂较标准体相对位置偏后,前胸宽较宽,后背宽稍窄,后背长比标准体后背长稍短[图1-3(c)]。
通过对以上三种有代表性体型特征的分析和比较,可了解体型位置差异的关系,对服装原型设计有重要意义。
本节主要分析与上衣有关的人体位置和因素,与裤装和裙装相关的人体位置和因素将在裤装、裙装部分详细论述。
三、与服装有关的人体剖面形状及尺寸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板,只了解人体的外观形态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人体的剖面形状,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人体的曲面形态,以便准确地把握服装设计尺寸与造型。
图1-4、图1-5是160/84A标准女体模型的正面、侧面及各部位剖面图,图中标注了各部位人体尺寸与头高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