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西陈代明 / 第119章 众人抬轿

第119章 众人抬轿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河西第一神童!
  天纵奇才陈文强。
  西北第一天才。
  生而知之陈文强。
  一个又一个的传说骤然从长安如风暴一样的卷起。
  有人半信半疑。
  有人压根不信。
  有人确信无疑。
  有人观望着吃瓜。
  然而。
  就在陈文强的车架来到长安城城门口的时候。
  就在城门口。
  陕西承宣布政司,参政左邑安静的站在城门口,见到陈家车驾前来,上前相迎道:“可是神童陈文强?”
  仅仅这一句,便让周围的百姓将整个长安北城门围的水泄不通。
  一个个好奇的盯着初次来到长安城的陈文强。
  “稚子陈文强,见过左参政。”
  陈文强恭敬的站在左邑的面前作揖。
  “都说你是西北第一天才,年仅十三岁,便通四书,阅五经,涉杂书,博古通今,可有考究?”参政左邑一句废话都没有的笑问道。
  可此话一出,却是令周围围观的百姓纷纷惊奇。
  “十四岁便通阅四书五经,真的假的?”
  “不可能吧,就算是六岁就开始读书,这才七年,怎么可能读的过来。”
  “你们还不知道吧,陈家第七子,乃是生而知之的天纵奇才,这等神童,岂能是我们可以揣度的。”
  “何止如此,我可听说了,名家马孟淳,生怕别人提前一步抢了陈文强,偶然得到消息之后,提前出城十里外在石梁亭等候,专程为了收陈文强关门弟子,继承衣钵,可是,如此郑重的邀请,却被人家拒绝的。”
  “天哪,这年代是疯了吗,稚子寻师寻不得入门之事屡见不鲜,哪里有师父寻弟子,却寻不得的。”
  “看不上呗,这等神童,自当拜这世间声名远扬的大儒为师,我儿子要是有此等能力,我也看不上马孟淳这些教书先生。”
  “不止咧,游方散人,渭水先生,泾河山人等,都在城外等候,想要收陈文强为弟子,可依旧被拒绝了。”
  “连宣政司参政都来了,泾河山人,渭水先生又算的了什么?”
  城门口众说纷纭,而这道突然掀起的风暴,也如雷霆般刮进了长安城。
  陕西宣政司布政使罗忠明正在自己的府中喂鱼。
  听闻了这个消息。
  “第一天才,神童,生而知之,陈文强?”
  “陈武强这是要做什么?”
  “拜师,这是要拜谁为师?”
  “长安城又要不平静了啊!”
  罗忠明若有所思的撒着鱼食在池塘中,游鱼一瞬间翻涌着争抢鱼食,但很快,随着鱼食下沉,水面又变得平静了起来。
  潘府。
  潘自成还在练书法,听到今日城门口掀起的风波,老谋深算的轻笑,“人抬人,抬死人,众人抬轿节节高啊,果真就如此自信?”
  “就不知道,陈家这是把目标定在了谁的身上,罗忠明,许抚远,还是老夫?”
  “既如此,不妨加点柴火,看看这份因果,能不能承得住。”
  顿了顿,潘自成一气呵成一卷墨宝,笑道:“去,把潘家和陈家的对赌之约传出去。”
  “五年状元郎,加一把,烧的更烈一点。”
  旁边,潘大疑惑的问道:“伯父,侄儿不解,若是如此,岂不是落了下乘,潘家也卷入其中。”
  潘自成笑了笑,欣赏着自己的墨宝,满意道:“天道亏盈。”
  “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野心要有,但也要有与之匹配的实力,这一次,赌的可不是财富,而是命!”
  许家。
  陕西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佥使许迁,微微一沉,冷笑道:
  “陈家这是想要做什么,众人抬轿,待价而沽,还是真才实学,竟弄这些小儿把戏。”
  “去,请三水先生,当着长安城所有人的面,撕了陈家造势的面具。”
  “生而知之,天生神童,早不传晚不传,偏偏神童一来就传的人尽皆知。”
  “哼!”
  西安王氏。
  陕西宣政司参政王珞丹略有疑惑的听着长安城突然刮起的邪风,略有诧异。
  “果真有神童降世,还是为博一名?”
  “这个陈文强在河西可有传闻?”
  “长安城许久没有这般热闹了,让源生去一趟,瞧瞧热闹也不错。”
  陕西李家。
  陕西宣政司分守道参事李希言乐呵呵的和同僚好友辛酉落子围棋,感慨道:“河西的这些豪族,没有一个安分的主啊。”
  “陈武强眼看着就要离开了,却又要在长安城掀起这般风浪,不知是意欲何为。”
  同为分守道参事的辛酉随后落子笑语:“神童怕是真,拜师或许同是真,只是,这所谋非小。”
  “陕西儒家学问学有所成者如牛毛遍地都是,但可称之为大家者却屈指可数。”
  “既有所谋,怕是只有最顶尖的那几人了。”
  “不过,此事与我们没有太大关系,倒是看个热闹是个不错的笑谈。”
  长安城内,在此刻掀起了无边风暴。
  若说丝路开启是为商界盛会,此刻这场风波便是文人界的风暴。
  众人抬轿节节高的事情很少发生,全因这种抬脚的事情极为罕见,不仅需要有深厚的交友人情网,更需要有非同一般的真才实学。
  稍有不慎,便是口诛笔伐的下场,不仅如此,还会连累所有参与抬轿的人。
  毕竟,众人抬轿之事,本就是损抬轿者的名声来成全一人,若成功引得可惜之余收获名声,若失败便是随之声名狼藉。
  一省之内,宣政司之内有布政使两人,陕西宣政司只有左布政使一人。
  除此之外,参政参议不定额,分管诸道。
  诸道中又有督粮道,督册道,分守道,各有参事若干。
  其下经历司,照磨所,理问所,仓大使等诸多职位,均为分管各州府的主事。
  也是除了儒家大儒之外,陕西两省知名度最高者,这些人出身最低者也是举人。
  以此抬轿,轰动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而这,更体现着河西豪门在宣政司的影响力,毕竟罗忠明在陕西已经十年,整个宣政司的官员结构已经趋于固化,谁是谁的人基本心知肚明。
  而就在这掀起滔天巨浪之中。
  城门口。
  陈文强婉拒道:“先生垂青,弟子惶恐,恨不得立刻投身于先生名下,只是,文强志不在此,望先生恕罪。”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