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顾意相信叶梓萱的办事能力和执行效率。
但顾意并不能肯定事情一切都会如他预料的那般不会出现偏差。
为了防患于未然,确保没有被背刺的风险,待叶梓萱离去之后顾意还是登陆了开发者后台查看了一下《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这款游戏的具体情况,顾意想再核实一下这款游戏是否真的是已经市场饱和了?
万一不小心判断出现偏差,那岂不是又要被背刺了?
市场饱和通常指的是市场已经达成了最大的潜在用户群体,并且新增用户数量相对较少,使得市场增长缓慢。
在买断制游戏的情境下,市场饱和的表现则主要是指下载量趋于稳定,新增的有效下载有限且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
像是买断制且没有其余收费手段的游戏,一般最终都会走到市场饱和这个阶段。
买断制游戏上线,初始阶段是漫长的发酵期。
在这个漫长的发酵的过程中,几乎80%的游戏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出现问题导致运营不下去。
而能挺过漫长发酵期的游戏终究会迎来春天。
因为各种际遇,游戏可能会有一定的热度,这之后会迎来高下载量。
再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新用户的获取逐渐减缓,导致下载量趋于稳定。
大多数潜在用户已经下载并玩过游戏,新用户的涌入相对有限。
玩家群体的增长主要来自现有玩家的推荐或老玩家的回流,而非大规模的新用户。
而像是《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顾意看到这款游戏其实很早就达成五十万次有效下载了,但从50万次有效下载增长到51.7万次有效下载用的时间却不短。
而从最近有效下载增长情况来看,《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这款游戏的有效下载更是只能维持在每日新增几十个这样的水准。
这是妥妥的市场饱和的特征啊。
顾意在验证了这一之前就做出的判断之后,心里踏实多了。
虽然对于一款售价达到98元的游戏来说,每日能出现几十个新增有效下载也不算低了。
但对于顾意来说这也不算什么,毕竟当前的系统周期的资金可是高达1亿的。
这种情况下小来小去的盈亏顾意就不是很在意了。
像之前《坏了!我被大模型包围了!》意外爆火事件也警醒着顾意:
过于在意一些细节并且疯狂较真反倒不好。
对于一些细节之处过于计较并进行纠正反而容易使得大方向出现偏差。
反正不管怎么说,从数据上看,《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这款游戏确实是市场饱和状态了。
不过顾意也知道,数据能说明问题,但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
还要看游戏的社群运作情况。
玩家是很不可控的因素。
保不齐哪天就有玩家整个活,把本该没有情况的游戏又给搞出些新状况。
顾意于是又打开了官方应用商店里《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这款游戏的评论区。
顾意记得之前翻看了评论就有上万,而现在评论更是直接显示为五万多条。
这评论数比上次还要多得多。
而最上面的一条评论是“强烈建议官方出个DLC版本!”
顾意上次翻看《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的评论区就看到了这样的评论。
结果没想到这次又看到了类似的评论。
而且这次这条评论还被赞了三万多次,直接就成了热门评论。
在游戏领域,DLC是指可以通过下载的方式为游戏额外提供的内容或功能,以扩展游戏的可玩性和持久性。
DLC通常需要额外付费,可以包括新的关卡、任务、道具、角色、故事线等。
它们可以作为游戏发行后的补充内容,为玩家提供更多的游戏体验和内容选择。
DLC在游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帮助游戏制作公司延长了游戏的寿命,并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挑战。
不过,没底线的商家也会将原本正常应该属于游戏部分的内容同游戏本身割裂开来。
迫使玩家必须要下载DLC才能获得完整的游戏体验。
而且这样的游戏商家不在少数,也因此很多游戏玩家都不是很喜欢DLC。
于是DLC也经常被视为一些无良商家用来割韭菜的产物。
通常玩家是抵制DLC的,怎么到了《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这款游戏,游戏玩家还主动要自己来出版DLC呢?
顾意看着评论区里那条热门评论,心中不禁泛起一丝疑惑。
这不同寻常的请求引起了顾意的兴趣。
顾意于是点开那个3万多赞的热门评论,留神在这条评论下面玩家的回复。
在这条热门评论的追评中,玩家们纷纷表达对《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出个DLC的期待和看法。
有人提到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修仙门派,增加新的任务和挑战。
还有人建议加入更多的特殊技能和道具,以及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游戏更加深入和有趣。
还有人建议增加更多的国学传统元素……
各种需求五花八门。
从这些诉求来看,这些玩家对《独一无二的修仙模拟器》这款游戏的发展抱有极大的热情啊。
当然,在这条热门评论底下的追评中,比较靠上的追评还是正常的讨论居多。
后面的追评看官方迟迟不正式回应,则转变为了各种发牢骚:
“都散了吧,我看官方是没有任何发布DLC的想法,不然早就回应了。”
“也可能并不是官方没有发布DLC的想法,只是无能为力而已。”
“搞个DLC而已,有什么难的,随便把之前没弄利索的方案给改改不就得了[滑稽]。”
“有没有可能像是这个游戏的开发者和发行者根本就不是一拨人呢……”
“总算有老哥说到点子上了,这款游戏的发行者只是一个新成立的公司而已,估计就是随便搞了个外包方案一发布。”
“不可能吧,要这样的话这么成功的游戏那么最早的开发者团队为什么不跳出来蹭热度呢?”
“怎么蹭?这种的估计中间都转手好几次了,而且每个经手的都改一改,估计最初的开发者都没想到这款游戏现在成这个模样[滑稽]”
“真的假的?这要是真的的话,那这么说这款游戏还真是命运多舛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