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历史军事 / 水浒:绑架宋徽宗强索江山 / 七十一章 勤王诏书

七十一章 勤王诏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本来仓促起兵,方腊等人心里也没底,毕竟没有做好周全准备,只是形势使然,不得不如此。
  但摩尼教挑头后,江南百姓纷纷加入,各地闻风响应,起义形势风起云涌,此时在方腊等人眼里,朝廷狗屁禁军一旦来了,江南百姓一人一口吐沫都淹死了他们。
  江南富饶,也被大宋朝廷压迫的最狠,百姓再能忍耐,也到极限了。
  “圣公,有兵卒趁机烧杀劫掠,须得以军令严禁!”书生对方腊道。
  方腊点点头,让厉天闰带人出去维持城内秩序。
  “圣公,须得立即派兵进攻建康,抢占天险。”书生又道。
  方腊道,“吕先生,吾亦知晓,奈何部队连番奔波,已是强弩之末。”
  这书生叫吕将,本是太学生,因极度厌恶朝廷蝇营狗苟,遂流落民间,他来到江南,正逢摩尼教起义,便来见方腊。
  方腊见他颇有见识,便留在身边。
  吕将也知道这一点,但依然坚持,方腊寻思,既然亟需大造声势,让梁山不敢妄动过江,确实该拿下建康府。
  便对司行方道,“行方,你带人去找吕师囊,然后你们二人带人去进攻建康。”
  司行方点头应是,起身出去了。
  方腊叫常十六进来,询问梁山情况。
  “小的上梁山后,正好见到他们军兵训练,倒颇为整肃。”常十六道。
  “颇为整肃?与我们教众相比如何?”方腊问道。
  “这个……”常十六有些为难。
  方腊明了,让他下去歇息。既然常十六都说颇为整肃,自是摩尼教众不能比拟的了。
  “只要能划江而守,轻徭薄赋,十年间圣公必定能一统天下!”吕将插嘴道。
  方腊点点头,但想起吴用态度强硬,多少为晁盖率军来攻感到担忧。
  邓元觉劝道,“圣公不必气馁,我立刻着人召集铁匠,打造兵器!”说完起身出去了。
  他虽然适才对吴用说:教众信奉明尊,自能神佛保护,刀枪不入。但他又不是傻子,那些话唬唬外人还行,自己可不能真信。
  ……
  江南形势一天一个样,东京汴梁却依然如故,宋江躺在床上,闭目沉思。
  大军出征前一天,他给自己吃了巴豆,于是在晁盖召集兵将时候,他双腿打颤、面如金纸般出现在众人面前。
  既如此,自是不能随军出征了,晁盖道,“公明贤弟,本来想战事过后,江南必然残破,州府长官稀缺,还想让你去知州府呢,好吧,你病好以后速速赶来。”
  于是,宋江没有跟大军出发,这几天都借故生病,没有上衙。
  此时宋江躺在床上,细细思索晁盖的话,假如晁盖讲的为真,倒也是自己一个好去处,管理民政也是己之所长,难道晁盖一直是如此想的?
  事实上领兵确非己之长处,一想到知州知府的威风,宋江对抗晁盖的心思稍稍淡了一些。
  外边仆人来报,有殿前司兵案都吏陈智达携重礼来探访,宋江让快请。
  作为虞候司勾押官,宋江是殿前司文政事务的负责人,兵案都吏是其下属。
  昨日,许贯忠已经来探病,今日上午又来了不少人,当时陈智达没有同来,此时却自己单個来了。
  这陈智达乃殿前司旧吏,许贯忠上任后便立即投靠,做事勤勉,对殿前司诸般事都精熟,所以没有被替换。
  单独来、携重礼,是个心稠之人,宋江暗想。
  “勾押病体须安养,何必出来迎接?”见到宋江,远远地陈智达便拱手痛惜道。
  宋江一身轻袍,双腿还有些发抖,实在是巴豆吃的太多,当时及时雨为了野心也是豁出去了。
  “何敢劳动陈兄大驾?快请!”宋江说完,携手进入内厅,自有佣人上茶。
  两人扯了几句巴豆带来的腹泻,一直吐槽苍蝇馆子的可恶,然后陈智达叹道,“勾押之病实在来的不巧,否则跟着汾阳王出兵,一份功劳是少不了的。”
  宋江不知他是何来意,身后是否有人,不过纵然晁盖许诺,自己也不妨左右逢源一番,便叹道,“宋某忠君爱国,一向忧心朝廷,”
  顿了顿,又道,“此次本想厮杀疆场,奈何身体不争气,心里实在悲苦。”
  陈智达跟着叹息,心里暗自琢磨,这宋公明是县衙小吏出身,偏偏在大军出征前患病,适才又强调自己忠君爱国、忧心朝廷,那么,他是否自己要找的人呢?
  这种事乃是冒杀头风险,虽然富贵险中求,但还是须百般谨慎,之后的聊天便是真的闲扯了。
  半晌,陈智达告辞。
  ……郑皇后身着浅蓝色挑丝双窠云雁宫装,倾城之貌装扮过后,似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尽显雍容高端华贵之气。
  此时,她正看着慈元殿内主殿的院子,血迹已经清洗干净,但在皇后心中,那股子血腥气永远挥之不去。
  匪首离开京师,固然做了一番部署,但不管怎样,此时是敌人实力薄弱之时,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失败了或许有一刀之厄,但武则天第二的梦想一直勾引着她,野心这种东西一旦滋生,便如春草般疯狂生长,不再能完全控制。
  皇后早做了部署。
  在茂德帝姬与匪首婚礼那天,皇后与赵官家坐到了一起,即便管控再严,作为父母,仪式上还能拦着二人坐到一起?
  皇后看着前方,对赵佶低声道,“官家,臣妾已有布置,你待会儿迅速写一封给西军的手诏,召兵马勤王。”
  赵佶已被吓怕了,慌忙拒绝,“御宝不在,空有文字何用?谁敢奉诏?”
  郑皇后低声严厉道,“我自有办法!你写便是!勿要奢望匪寇留情,如不反抗,早晚必死无疑!”
  茂德帝姬出嫁,宫内妃嫔自然该送礼,其中不少妃嫔送了侍女,郑皇后也送了两名宫女。
  其中一个叫做柳燕的宫女,携带着赵佶仓促书写的号召天下兵马勤王的手诏,以及盖有皇后之宝的书信,出宫做了茂德帝姬的侍女。
  柳燕家在汴梁,几年前父亲重病,是郑皇后派遣御医出宫治好了病,因此柳燕对皇后忠心耿耿。
  宋朝对皇后之宝有严格规定:汉文玉筯篆,交龙纽,平台,方四寸四分,厚一寸二分,用三等赤金五百两。
  经过册封程序后,宝玺便被置于皇后宫中,以证皇后之尊贵身份和地位。
  有宋一代,赵氏官家身体多不好,后宫垂帘者有九人之多,因此皇后地位不同寻常。
  即便太子在,大宋皇后地位依然崇高,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干政,这种特殊地位,才使得郑皇后有了武则天第二的雄心抱负。
  郑皇后做了部署,但轻易不敢真的有所动作,毕竟汴梁贼势甚大。得知江南叛乱、汾阳王即将出征的消息,皇后大喜。
  趁茂德帝姬入宫请安,郑皇后示意柳燕在汾阳王离京后,择机采取行动。
  郑皇后是有心人,十多年前便有了“章献明肃大误矣,何不裹起幞头,出临百官!”的言语,所以在郑居中宰执的任命上,才有了那般互动。
  既如此,且大宋历任皇帝一向身体虚弱,寿数不长,皇后如何不做预备?
  当然,她很多准备都是无用的,因为赵佶一反常态,虽寻花问柳,但身体康健得很。
  不过,梁山军入京给了皇后机会。
  此前虽两番失败,但郑皇后没有漏了自己底牌,眼下她固然想到盗匪钢刀有所惊惧,但局面使然,她必须有所行动。
  很明显的一个事实是,倘若盗匪平定江南叛乱,将更加势大,以后更难有良机,而倘若盗匪败于江南,则是西军兵马勤王之难得良机。
  朝廷大军离开京师第三天,柳燕告假回家,将皇帝手诏与皇后书信交给做货郎的兄长,郑重讲起皇后的恩德,让他两日后离京送信。
  手诏与书信是送给鄜延路总管、泰宁军和保信军节度使刘延庆的。
  皇后此举极是冒险!因为执行人都是普通人,但也正因为都是不起眼的普通人,且柳燕还是汾阳王夫人的侍女,皇帝手诏还真就送出去了。
热门推荐
三国:我帮刘备种出万里江山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晚唐浮生神话版三国封侯日月风华汉鼎余烟迷踪谍影数风流人物我真不是木匠皇帝三国:造反被曹操窃听了心声寒门宰相1635汉风再起皇明皇太孙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抗战之最强兵王留里克的崛起晋末多少事红楼之荣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