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江湖悠悠路长远,独步蹒跚古道中!
前言不曾搭后语,无道焉能笑余生。
侠之大义,自古难言,忠君报国,为国为民,早已成就古之大道。
新朝终会换旧代,南宋也不例外,随着元军攻进临安城,终是注定了的南宋的灭亡。
……
崖山之顶,飓风西来。
丞相陆秀夫望着风雨飘摇中的大宋战船,恍如宋之江山支离破碎,自知大势已去,不愿让君王再受靖康之耻。
背着年仅八岁的卫王赵昺,立于崖边,身后是汹涛大海,宛如元军之势。
陆秀夫仰天长笑道:“欲上九天保安邦,奈何愁君愁离仇更愁!”
说罢,带着卫王一跃而下,大海之势,顷刻之间便不见了人影。
数日后。
燕京城中,人云聚集,兴阳客栈内,有十几名中年男子,身着汉服,坐于偏角一处。
见栈外人潮涌动,一中年男子放下酒怀,喊来店小二问道:“这元都可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何百姓会如此躁动?”
店小二看了看几人,笑答道:“几位客官是从外地来的吧!宋相文天祥,今日便被处斩了。”
听罢,几人面面相觑。
“不是听闻元帝以礼待之文丞相,怎会突然处斩?”
店小二摇了摇头:“这就不知了,据来栈中的元兵说道,应是文天祥一心求死,元帝许而斩之!”
“只是不知这宋已灭亡,文天祥何不降之?”
店小二走时暗道了此句,这几人放下酒筷,手持刀剑,愤然起身,其中一人说道:“我等虽是江湖人士,但同为宋民,今日就算拼上性命,也得将文相救出,众兄弟意下如何?”
“全凭大哥做主!”
刑场上,台上一男子双膝朝南而跪,面不改色,坦然赴死,此人便是南宋丞相文天祥。
就在处斩之时,客栈几人已经来到台下,悄然摸向刀剑,文天祥一眼便注意到了几人,急忙摇了摇头,缓缓吐出两字。
虽然人声嘈杂,几人的大哥却是听清了这两字:“不可!”
随着大刀落下,一代忠臣文天祥,便殒命在这元朝京都之中。
几人痛心疾首,一把推翻元兵,跃去台上,监斩官急忙命令元兵将几人拿下。
“人都死了,莫非你们连收尸都不让!”
百姓们也认为言之有理,就在这时一个元兵骑马赶道:“可汗有令,刀下留人!”
监斩官道:“禀将军,人已处斩!”
“尸首且先不可动,待我禀明可汗,再做商议,台上几人是何人?”元将道。
“应该是为文天祥收尸的宋人。”
元将又道:“先不要轻举妄动,等我回来!”
不知元将去了多久,只知他回来时,带来了一具棺木。
“可汗有令,尸首可让宋人带走,并赐楠木金棺一具。”
几人将文天祥的尸首装入棺木之内,并合力将其抬起,缓慢的消失在了众人视线中。
出了燕京城,身后有一女子追来,几人询问之下,竟是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
“多谢几位壮士为先夫收尸,小女子无以为报。”
几人急忙说道:“文相忠君报国,为国为民,我等所做之事,微不足道。”
“壮士谦虚了,只是不知先夫死时,可曾留下什么遗物?”欧阳氏哽咽的问道。
这时几人才想起来,未曾检查文相之尸首,打开棺木,在其身上找到一封绝笔书。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
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宋丞相文天祥绝笔。”
几人读完,早已是泪流满面,在欧阳氏的同意下,将文相葬于城外五里道旁。
据欧阳氏所说,抬棺之士,共计十人,来于江南,自称江湖之人,不留姓名。
这十人不惧生死,为文天祥收尸抬棺之壮举,也让江湖中人称它们为“江南十豪侠”。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任凭海浪拍打船帆,船上正是已经殉国的卫王赵昺,此时的他正被一个头带斗笠的中年男子救醒。
赵昺醒来后,警惕的望着船上的陌生人。
中年男子见赵昺醒来,象征性的说了一句:“拜见皇上!”
“你是何人?朕不是已经同陆相殉国了吗?”
中年男子笑道:“禀皇上,在下乃是江湖人士,人送外号惊鸣上官洪,陆相带皇上投海之时,恰好被我看见,拼死将你救下,陆相等人却已殉国”。
赵昺沉默了许久,问道:“我们这是要去哪?”
上官洪道:“去投靠一位故友。”
赵昺虽然才八岁,但也不傻,追问道:“什么故友住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之中?”
“皇上可还记得流求岛?”
“就是那个蜿蜒如虬龙之势的流求岛,莫非我们要去此地?”
上官洪点了点头,说道:“没错,不过皇上切记,上岛之后,万不可再以朕或王自称,皇上以后便叫宋秉如何?”
“宋秉,继宋之名,秉承重任,是个好名字啊,便依侠士之言。”
“从这去流求岛,恐还需半月,皇上可先适应一番!”
“好。”